設置

338 術業有專攻

  周二上午,魏興思去浦東機場把老外接了過來,然后把他安置在了學校旁邊的皇冠假日酒店。

  一般高校對外賓的餐飲、住宿費用的報銷標準,要比國內學者的標準高一些,比如國內的餐標是100元每人每天的話,老外差不多是150200每人每天,住宿可能國內是300元每天,老外是500元每天。

  像上次許秋和魏興思去龔遠江那邊開會,就屬于國內交流訪問,住的是賓館,老外bazan住的則是星級酒店。

  至于其中緣由嘛,許秋也不是很清楚,反正給他的感覺是,國內的歪果仁除了從政方面存在劣勢以外,其他方面的平均待遇基本都高于國人。

  下午,魏興思把rnad從酒店接到了辦公室,主要是將他介紹給課題組的成員,并帶著他參觀一下邯丹校區的實驗室。

  許秋之前在文獻上見過rnad的照片,不過那是一張大頭照,腦袋占據了照片的80,而且還是黑白的,現在還是第一次見到真人。

  rnad是獨自一人前來的,不似之前bazan還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翻譯,他的年齡50,穿著襯衫、休閑褲,個頭很高,估計有185,膚色很白,皮膚不是很好,不過氣色還是不錯的,歪果仁的特征非常明顯,屬于一眼望過去就能確認對方歪果仁身份的那種。

  “rnad,這是我的課題組成員。”魏興思先是用英文說了一句,隨后,切換中文說道“大家依次做個自我介紹吧。”

  “我是許秋,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機太陽能電池。”許秋首先開口,簡短介紹了一番,最后補充說道“nie&nbp;t&nbp;eet&nbp;yu”(很高興見到你)

  rnad微笑回了一句“yu&nbp;t”(俺也一樣)

  其他人也依次自我介紹,吳菲菲、韓嘉瑩和田晴英文比較流利,而陳婉清、段云、莫文琳則屬于英文聽說苦手,說的不是很利索,不過打招呼用的都是些日常用語,慢點說還是能夠聽的懂。

  之后,魏興思帶著rnad參觀實驗室,介紹著各種儀器設備,最后將老外引到了測試eiv和tf的機器旁。

  見到熟悉的儀器,rnad眼前一亮,他看了幾眼后,就滔滔不絕的說道“哦,這個是老式的eiv測試裝置,用的是信號發生器以及示波器…現在我們已經開發出來了可以連接電腦,實時導出數據的新設備…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現在就測試一下試一試…”

  許秋在旁邊嘖嘖稱奇,老外這才剛下飛機,精力這么充沛,時差都不倒,就趕著要做實驗…要是放在國內不得先吃頓飯,然后晚上出去活動活動再說,嗯,至少上次去龔遠江那邊交流就是這么安排的。

  “有一些老外學者就是這個樣子,他們是真正熱愛科研這個行業的。”見其他人驚奇的樣子,魏興思用中文解釋了一句,隨后和田晴說道“你去準備幾個樣品,測試一下,讓rnad幫忙看看我們測試、處理數據的方法有沒有什么問題。”

  “好的。”田晴領命,穿上實驗服,開始準備樣品,魏興思則帶著rnad到了他的辦公室,暫且休息。

  說起來,許秋之前去龔遠江那邊參加會議時遇到過漂亮國bazan,他的英文發音雖然有口音,但總體還是很容易聽懂的,而rnad的英文口音就比較重了,是那種大舌頭音,會把“”音發聲成“了兒”,拖一下音。

  最為關鍵的是,rnad出身在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他的英文非常的流利,語速很快,導致說出來的話仿若環繞立體音,余音繚繞。

  魏興思之前常年在漂亮國生活,交流起來倒沒什么壓力,許秋就需要非常專注去聽,才能夠聽的懂,而旁邊的陳婉清、莫文琳等人則一直處于一臉懵逼的樣子,這老外都在說什么,我怎么一句都聽不懂。

  之后的eiv測試,主要是田晴在負責,許秋在旁邊圍觀。

  這次交流訪問的誘因,是之前田晴發表的一篇文章吸引了rnad的注意力,不過更主要的原因是rnad對他開發出來的非富勒烯體系比較感興趣,想過來分一杯羹。

  在測試了幾個標樣體系后,rnad提出了幾項意見,一是在畫圖的時候,eiv圖像電流密度上升的起始點需要手動標記為零點,二是測試的時間尺度要在r常數之內,不然就會產生較大的測試誤差,三是個別器件出現擊穿、短路的現象,可以將傳輸層材料做厚一些,四是他們更新了載流子遷移率的擬合計算公式…

  晚上,魏興思宴請外賓,地點挑在了浦江旁邊的小南國,也就是許秋和韓嘉瑩之前去過的地方,課題組小伙伴們一起去蹭了頓飯。

  周三下午,魏興思帶著許秋、田晴和rnad出去逛了一逛。

  一共有兩個項目,爬佘山以及逛辰山植物園,地點是魏老師選的,還挺養生的…

  許秋在心中默默吐槽,上次去吃“撈圣”豬肚雞,昨天吃的是“小南國”魔都菜,這次又是爬山、植物園,難道說魏老師…

  因為路途遙遠,所以這次魏興思沒有自己開車,而是叫了一個專車,包了一天,負責接送。

  路上,主要是魏興思和rnad閑聊,“北歐的天氣怎么樣?”、“之前來過中國嗎,去過哪些城市?”,偶爾話題拐到具體的實驗相關,田晴和許秋會補充的說幾句。

  司機倒是很有專業素養,一路上默不作聲,專心的開著車。

  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來到佘山腳下,這邊是國家森林公園,有景區限流驗票的那種閘門,不過不收門票,可以直接進入。

  佘山雖說是山,其實海拔只有100米左右,實在是差點意思,許秋感覺還沒熱身好呢,就已經爬到山頂了,田晴同樣沒什么壓力,老外的精神也不錯,只有魏興思氣喘吁吁,看來是平常缺乏鍛煉。

  爬完佘山,四人又去了不遠處的辰山植物園,這邊是收費的,票價60塊。

  其實,許秋之前對這種動物園、植物園以及博物館之類的東西都不是很感興趣,按照他的想法,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想看什么,直接千度一下圖片,就都有了嘛。

  不過,在身臨植物園,嗅著清新的空氣,許秋感覺他之前的想法還是有點狹隘的,看照片確實比不上親自體驗,畢竟一個是二維圖片,一個是三維實感。

  這里植物的種類很是豐富,室外有各種各樣的菊花,室內有生長在沙漠的各種仙人掌、仙人球,還有蝴蝶蘭,嗯,就這幾種比較有辨識度,其他的植物他多半叫不出名稱來…

  認得出蝴蝶蘭的原因,是許秋和學妹之前閑聊時得知她對這種花過敏,他便順手千度了一下圖片。

  來這邊游覽的年輕人很少,多為老頭帶著自家的,或是別人家的老太太過來。

  之前許秋注意到這邊也是有年卡的,估計這些老頭老太太是辦了張年卡,然后每天過來逛兩圈,就和逛公園似的。

  這讓許秋感覺到或許這就是自己老年之后的生活?

  周四,上午九點,交流會議正式開始。

  這次rnad交流訪問的動靜不大,畢竟他所做的領域比較小眾,基本上只和有機、鈣鈦礦領域的研究者有交集。

  不過海報貼了出去,還是吸引了一些其他課題組的路人過來旁聽,課題組的八人自然是全員到場,充當門面。

  rnad來自芬蘭阿博·阿卡德米大學,物理系,自然科學系和功能材料中心。

  這次交流訪問主要也不是介紹他的工作,而是對有機光伏領域的機理研究做了總結匯報,這也是魏興思要求的。

  rnad在臺上滔滔不絕“躍遷輸運…深層陷阱態…高斯無序模型…高斯態密度分布…空間限制電荷…費米能級釘扎現象…界面復合…”

  這場匯報時間接近一個小時,非常的專業。

  這也是許秋第一次聽純理論研究者的匯報,讓他有了之前上《數學分析》課程的感覺…

  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老師講到哪里去了。

許秋算是有些基礎,之前和馮盛東、唐云坤都有過不少的交流,看過一些文獻,因此雖然有些聽起來有些吃力,但基本上也是能夠聽懂個七七八八,也有了一些收獲,比如  “較低的電荷遷移率是限制有機光伏領域效率提升的一大因素。”

  “傳統測試電荷遷移率的eiv、方法,因為測試的是器件,遷移率的數量級基本相當,主要是因為受到界面復合影響,如果想要對比不同材料的電荷傳輸性能,制備場效應晶體管的方法比較合適。”

  至于其他人,田晴表現的還不錯,吳菲菲、段云因為領域不相關,所以沒怎么認真聽,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陳婉清、莫文琳、韓嘉瑩和鄔勝男她們試圖認真聽,但基本上也聽不懂,一句話聽下來差不多能聽懂三五個單詞,只能對照著ppt試圖理解。

  許秋發現,真正搞理論研究的學者和搞材料的差別還是蠻大的,理論研究的知識點非常的多,而且同一領域的不同理論之間差異會比較大,而搞材料的,同一領域的不同體系,除了材料的分子結構不同以外,其他的測試表征手段幾乎如出一轍,理解難度不高。

  這大概也是搞理論的人比搞材料的人稀少許多的原因,因為門檻比較高。

  最開始的時候,許秋還想著“左手材料,右手理論,喜提n”,慢慢的他明白單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就像現在的iti體系,如果只有他一個人做,哪怕他再厲害,每天干活16小時,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多專精一兩個領域。

  因此,許秋暫時沒打算太深入做機理的東西,只求先學個皮毛,達到能夠看懂其他人給出的結論的地步就夠了。

  術業有專攻,現階段與其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學理論相關的知識,倒不如由他來提供研究體系,讓專攻理論的研究者代為研究,實現雙贏。

  況且,系統對于材料方面的優化可以起到較大的助力作用,對于理論研究的深化作用就比較小了,基本上這方面的提高只能靠許秋自己閱讀文獻、書籍硬磕,事倍功半。

  下午繼續交流,不過這回屬于私下里的交流,因此只有魏老師課題組的成員參加。

  田晴匯報了自己eiv結果,許秋的匯報包括兩方面,一是之前去龔遠江那邊的交流ppt,二是最新的關于iti的一些進展。

  這是許秋第一次用英文進行演講,還是稍微有一絲絲緊張的,好在臺下多為熟悉的老師、同學,而且工作也都是自己的工作,并沒有表現的太明顯。

rnad對許秋的匯報iti體系,更加感興趣一些,提了不少問題  “這個iti體系和傳統pb體系有什么差異?”

  “iti體系有沒有測試過亮態eiv,結果怎么樣?”

  許秋一一做出回答。

  最后,rnad主動提出“如果可以的話,這次回去的時候我帶一批樣品過去,進行初步的研究。”

  魏興思當即點頭同意,讓許秋負責安排樣品制備,許秋轉手讓莫文琳開始準備h22:iti和pbdbt:iti兩個標樣體系。

  學術交流,ppt匯報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不同課題組之間達成合作意向。

  像這種魏興思課題組提供研究體系,rnad負責研究,出來成果魏興思就可以蹭著發文章,雖然不是一作,第一通訊,但也是文章。

  比如一些大佬,科研工作二三十年,發表幾百上千篇文章的,很多都是到處搞合作弄出來的合作文章,光靠自己一個組,想弄出這么多文章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學術圈,也是個花花轎子眾人抬的地方。

  周五,魏興思將rnad送到機場,rnad帶著莫文琳趕制出來的十幾個密封完好的器件,踏上了返回芬蘭的飛機,正式結束了此次交流訪問。

  這次老外的交流訪問,總體的行程安排上和許秋上次參加會議時差不多,只不過上次他們是客人,這次是主人。

p周一求

大熊貓文學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