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許秋和韓嘉瑩在早鍛之后,一起來到南區食堂吃早餐。
許秋的手機亮起,有新信息的提醒,他拿起來看了一眼,說道:“是魏老師的郵件,標題是‘Fwd:
submission…(轉發:你的投稿被接收…)’,后面沒有顯示出來,要點進去才能看到。”
韓嘉瑩喝了一口豆漿,猜測道:“這個時間段回來的消息,多半是NC那篇吧。”
許秋打開了郵件正文,面露笑意說道:“你猜的沒錯,就是NC。”
韓嘉瑩也是開心的笑了笑,說道:“就是不知道我的那篇EES情況怎么樣啦。”
“應該也快出結果了,算起來文章投出也有一個月了,說不定明天意見就回來了呢。”許秋隨意說道。
隨后,他開始仔細查看郵件正文,并向學妹轉述:
“上次文章大改后,稿件又返回到原來的三個審稿人手里,現在三個審稿人都同意文章發表了。在上次的審稿意見里,第一個和第三個審稿人都比較好說話,我們改的那么認真,多半會給我們通過的,當時就怕第二個審稿人死活不松口,那就要看編輯的態度了,現在這種情況就皆大歡喜。”
“恭喜師兄再添一篇一區文章,咳,咳…”韓嘉瑩一邊喝豆漿一邊急著說話,結果被嗆到了。
許秋忙輕撫學妹的背部,他沒敢用力,因為他知道“嗆著的時候拍后背”這種方法很可能是沒什么用的,不過要是啥也不做就在那邊干看著,著實有些尷尬。
“讓我看一看郵件,”學妹很快緩了過來,拿過手機,一邊查看,一邊說道:“魏老師也很開心嘛,又是‘Congratulations!’(祝賀!),又是‘Good
job!’(干的漂亮!),咦,有一封新郵件,還是來自魏老師的。”
“什么啊?”許秋湊過去,發現標題是“轉發:材料系統計各位老師的重大科研成果”。
點開查看正文后,許秋了然,原來材料系最近打算在院系官網上新設立一個宣傳欄目,正在向系里的老師征集近一年來的重大科研成果。
魏興思就把許秋的剛發表的這篇NC,之前的那篇AM,還有吳菲菲的EES綜述報了上去,讓許秋把他的兩個工作,寫一個簡短的類似于新聞稿的中文匯報遞交上去。
像AM、NC、EES這種級別的文章,在整個材料系也是非常亮眼的成果了,每年整個系加起來可能也就能發表幾篇或是十幾篇。
雖然材料系有80多位老師,但是其中一半左右都是比較咸魚的,每年沒什么文章,全靠頭部的那十幾人支撐著整個院系的成果產出。
吃過早餐,許秋找了個上洗手間的機會,進入系統空間中。
不出所料,三篇一區一作文章到手,進階任務已經完成。
進階任務已完成,獲得10000積分,權限等級1。
當前權限等級為6級,模擬實驗系統I、II升級。
開啟SCI文章自動兌換積分系統,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文章,每1影響因子可自動兌換500積分,第二作者/第二通訊作者衰減為1/2,第三作者/第三通訊作者衰減為1/4,以此類推。
歷史發表文章共計折算積分62281分…
每周任務的積分獎勵增加至2000積分/任務。
檢測到宿主當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太陽能電池。
獲得進階任務(三選一):打破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增幅需超過0.5,(當前世界紀錄為12.21,目標值為12.71,宿主當前最高值為11.11);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一區文章10篇(宿主已發表3篇);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任一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任務獎勵:20000積分,權限等級1。
模擬實驗系統I(LV5):
可以掃描一定空間內的實驗設備、耗材,并在系統空間中將其完全模擬出來,宿主可以在模擬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當前可掃描的空間上限1000000立方米。
模擬實驗室內開啟內置加速功能,當前開放倍率1/1616倍,使用該功能時,消耗積分為100倍率積分每小時。
模擬實驗系統II(LV2):
基本的模擬功能等同于模擬實驗系統I,但時間流速與現實一致,且不可加速。
允許宿主創造2個模擬實驗人員,其各項實驗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對其下達實驗指令。
每個模擬實驗人員在執行實驗指令時,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科研輔助系統 權限等級:6
積分:12.3萬 許秋盤點了一番此次升級的收獲:
首先,積分直接突破10萬大關,而且開放了SCI論文自動兌換積分的功能,發表一篇AM這樣的文章就有一萬積分左右入賬,再加上每周完成任務還能有固定的6000積分入賬,可以更加放開的使用模擬實驗系統了。
其次,模擬實驗系統II新增了一個模擬實驗人員,工作效率直接翻倍,雖然積分消耗當然也翻倍了,但現在不缺積分,對自己來說是大大的利好。
最后,是新的進階任務,三選一的任務,不過難度著實有些高。
第一個任務,打破世界記錄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何況還要超過0.5,達到接近13,PCE10大約是六年前開發出來的,世界記錄是基于PCE10:PC[70]BM體系的,這個記錄實際上已經保持了三年的時間,遲遲沒有取得突破。
許秋估計突破口多半在非富勒烯領域,但目前非富勒烯領域最高值也不過《自然·材料》那篇的10,距離13還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個任務,再發表七篇一區一作,怕不是得累死…
雖說第一通訊作者也算,但現在自己博士還沒畢業,第一通訊基本就不用考慮了…
第三個任務是最難的,在《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一篇一作文章,比發表十篇一區一作都要難的多,不談大佬灌水,尋常科研工作者想要發一篇,包括做實驗、寫文章、審稿、修改,平均要準備兩年的時間。
據許秋所知,魔都綜合大學材料系近幾年來,就發表過一篇《自然》,是林慶辰團隊發表的。
林慶辰是“長江”學者,以高壓PUSH出名,導致本校的保研生沒有人選擇他,招到的都是外校的學生,這篇《自然》工作是他手下的一名博士生做出來的,博士二年級開始項目,為了這篇《自然》,一共忙活了兩年,最終直接延畢了一年,然后又留在本校做了博后。
算來算去,三個任務中,好像打破記錄是最容易做到的?
容易…容易個錘子哦,那可是保持了三年多的世界紀錄啊。
不過,反正三選一,實在不行,就按照第二個任務,慢慢磨唄,總能完成的。
內心吐槽了一會兒,許秋從洗手間出來,和韓嘉瑩匯合,前往材一。
上午九點四十,眾人匯聚在材一218。
魏興思今天的起色看起來非常好,掃視了眾人一圈,用振奮人心的語氣說道:“首先,我們恭喜許秋發表一篇NC,大家鼓掌。”
掌聲響了十多秒,漸漸停了下來,魏興思又說道:“這次我沒有來得及準備現金,我直接把獎金轉賬給你吧…許秋,三千塊,收到了吧。”
“收到了。”許秋看了眼手機回應道。不知為何,他有些懷念之前發的現金獎金,沉甸甸的軟妹幣似乎更加有感覺一些。
“許秋,吳菲菲,你們看到郵件了吧,三篇文章的中文匯報,盡快弄好給我。”魏老師囑咐了一句,隨后說道:“組會開始吧,吳菲菲你來。”
吳菲菲起身匯報,那篇“基于異丁胺有機間隔層的二維鈣鈦礦光伏”文章已經投出,中瑞STINT項目也暫時告一段落,吳菲菲規劃了接下來的實驗方案。
“我的思路是繼續做二維鈣鈦礦材料,同樣是參照文獻中的結構,他們使用的是PEA,也就是苯乙胺,我打算采用對二苯乙胺取代苯乙胺,從功能上來講,一單位的對二苯乙胺可以起到兩單位苯乙胺的作用…”
許秋在下方直嘀咕:“感覺吳菲菲越來越‘陳婉清化’了啊,一直在模仿大佬的工作,不過似乎還蠻有效果的,果然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時期,要采取的策略需要不同。”
段云的實驗進程,如同便秘一般停滯了,有實驗數據出來,但是沒有向上突破的進展。
田晴還在寫綜述,進度差不多七八成,就快要完成了。
陳婉清匯報了器件性能,基于新體系IDTT(EH)ICIN的效率為6.7,另外一個IDTT(6)ICIN的效率為5.5。
學姐周六才拿到材料從張疆回來,然后直接趁其他人不在偷偷摸摸的做了一批器件,許秋當時就沒有把材料復制到模擬實驗室進行摸索,今天進階任務完成,不缺積分了,許秋就幫學姐安排上性能優化,讓兩個模擬實驗人員同時工作。
接下來是許秋,他明天就要答辯,便在組會上再次預演了一遍,這回他只講了緒論和AM那篇工作,然后就直接跳到結論部分,將另外三個工作簡單講講,一筆帶過。
這次許秋的語速正常,時間也控制的剛剛好,九分五十秒,非常的完美。
韓嘉瑩的H1x體系表征數據已經齊全,因此匯報了這周的合成規劃,H21和H22兩種分子,它們在H1x分子的基礎上進行改進,BDT單元的側鏈上同時引入噻吩單元和雜原子硫、氧。。
鄔勝男的鈣鈦礦量子點材料換了個體系,用熱注入法制備的不是很順利,決定暫時停止,集中精力先把另外兩個方向的工作完成,也即鈣鈦礦量子點綜述以及兩種電致熒光變色材料。
請:m.laidu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