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怎么樣?”韓嘉瑩偏過頭問道。
許秋放下手中的硅膠板和紫外燈,說道:“這個點板一深一淺,還有其他一些淺淺的影子,淺的是原料點,深的大概率是產物。”
“只有一個深色的產物點呀,那產率應該不低吧。”韓嘉瑩一邊回應一邊用毛細管蘸取溶液,垂直的點在硅膠板上。
許秋嗯了一聲,“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來預計有50就不錯了,現在看來可能接近7080。”
接著,他拿起另外一塊硅膠板,用紫外燈照了照,說道:“我的另一個反應,點板結果也類似,你的怎么樣?”
“應該是成功了吧,有一個產物是深點,雜點不多,原料是淺點,不過,要進行下一步反應還是得過柱子才行。”韓嘉瑩頓了頓道:
“感覺小分子的反應,合成出來產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面的分離、提純才是麻煩事。”
“是啊,”許秋點點頭,“稍微改一改分子結構,換一個不同的體系,用到的條件都會不同,略微混入一點點雜質,就需要重新提純一遍,因此必須每次都小心翼翼的對待,好在實驗室里有一臺高壓液相色譜儀,能極大的提高實驗效率。”
花費了一些功夫,兩人處理好反應,得到四組粗產物。
許秋站在水槽旁,處理著使用過的玻璃儀器,隨口問道,“現在幾點了?”
“唔…”韓嘉瑩正在清理通風櫥,她看了眼掛在通風櫥旁的秒表,“五點一刻。”實驗室里沒有掛在墻上的時鐘,一般也不會帶手機進來,秒表就是常用的計時工具。
‘液相色譜儀一旦開啟,起碼得連續運轉一個半小時,甚至兩小時,太久了點,’許秋想了想道:“現在過柱子的話,時間有點來不及,等吃完晚飯再說吧。”
“好呀,”韓嘉瑩自然沒什么意見,“我這邊已經整理好了,師兄你呢?”
“馬上就好,”許秋稍微加快了手中的動作,“一分鐘。”
學妹走到了他的身邊,“那我等你。”
整理完實驗室后,兩人返回辦公室。
韓嘉瑩坐在沙發上單手托腮,視線在許秋身上轉來轉去,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許秋并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他洗完手后,回到辦公桌前坐下,腦海中思索著晚上的實驗規劃。
‘我的兩個產物,都是最后一步產物,也就是3DPDI分子,提純出來就可以直接拿來做器件測試,可以今晚優先分離、提純,然后直接放入模擬實驗室中檢驗性能。’
‘此外,PDI5、PDI6這兩種分子的單溴取代產物,已經見底了,還要再合成一批。’
‘還有,PDI8這種側鏈更加長的PDI分子,也可以合成一批待用…’
“師兄”聲音突然在許秋耳畔響起,將他拉回現實。
他一抬頭,韓嘉瑩不知何時來到了身邊,她臉色微紅,單手撐在辦公桌隔板玻璃上,室內空調暖風常開,學妹沒有穿外套,上身只有一件米黃色的絨衫。
許秋定了定心神,“怎么啦?”
韓嘉瑩猶豫了幾秒鐘,鼓起勇氣說道:
“師兄,我們…在一起好不好?”
許秋身子頓時一哆嗦,大腦開始飛速運轉:
‘臥槽,學妹向我表白了,這么突然的嘛。’
‘好像也不是很突然,我們似乎早就跨越了朋友的那條線。’
‘答應,答應還是答應呢?’
‘三個選項一樣長,選C吧。’
‘該怎么回應呢?’
‘恨自己不是陶焱,完全沒有經驗啊。’
‘但也不能一直拖著,只能這樣了…’
千言萬語,最終匯成了一個字,從許秋口中說出:“好。”
韓嘉瑩一臉嬌羞,雙臂微微張開,做出一個求抱抱的姿勢。
許秋人高馬大,直接將學妹公主抱起來,扔到床上。(這行刪掉)
一個多小時后。
兩人到食堂解決了晚飯,重新返回微分析樓。
稍作休息,繼續實驗。
許秋把他之前的分工計劃講了一遍,韓嘉瑩自然沒什么意見。
不過,因為中途出了些…小意外,所以他們的時間有些趕。
好在開學后末班校車的發車時間延遲到了九點半,比前些天多了半小時的實驗時間。
最終,許秋用液相色譜儀,分離、提純了他的兩個樣品,成功拿到兩種3DPDI分子,產率分別為76和71,產量接近100毫克。
材料到手后,他立刻將它們復制到模擬實驗室II中,交由模擬實驗人員制備器件,遍歷現有的給體庫。
韓嘉瑩則投了三個反應,分別為PDI5、PDI6的溴代反應,以及PDI8的合成反應。
前兩個反應各自投入1克的反應原料,反應時間兩小時左右。
她每隔一段時間就點板檢測實時的產物,因為有了經驗,知道每個樣品點對應的產物信息,所以可以在一溴代產物最多的時候及時停下反應。
產率理論上會比上一次反應要高一些,不過時間有限,這兩個反應只做到產物拌樣那一步,便停了下來。
第三個反應投了5克的反應原料,反應時間要24小時,需要第二天才能處理。
校車上。
兩人確認了關系后,自然的依偎在了一起。
韓嘉瑩低聲說,“師兄,我們的關系,要不要公開呀。”
許秋柔聲道:“我都可以,你怎么想?”對他來說,戀愛這種事情是只屬于兩個人的,其他人的看法根本不重要,公開與否并沒有什么區別。
“我覺得我們在組里低調點吧,私下里…”韓嘉瑩頓了頓道:“怎么樣都行。”
“都依你。”許秋寵溺的揉了揉她的頭發。
“師兄我睡一會兒,到了學校叫我哈。”說完,韓嘉瑩朝他的懷里縮了縮。
“好。”許秋也閉上雙眼,開始回想過去和學妹的點點滴滴。
今天的告白有些突然,卻又仿佛一切都水到渠成。
兩人關系親密了不少,親親抱抱舉高高這些情侶日常都做了,除了最后一步…
相互之間的稱呼倒沒有改變,要是取個“寶寶”、“寶貝”之類的愛稱,許秋總感覺太羞恥了,主要也是因為“學妹”、“師兄”叫順口了。
胡思亂想了一路,校車終于達到邯丹校區,緩緩停下。
許秋把學妹搖醒,兩人牽著手慢悠悠的返回寢室。
第二天。
許秋一早拿到了模擬實驗室II的結果,他合成的3DPDI分子,最高效率可達4.37。
這個數據,還算不錯,已經超過了之前審稿的那篇JACS,4的效率。
如果把結果整理出來,發一篇二區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想發一篇一區難度不小,這就是失了先機的劣勢。
而且,就算想發二區,做實驗、寫文章還需要耗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甚至還不止。
這也沒辦法,做有機小分子合成相關的研究,固定時間成本太長了。
現在對他來說文章的質量更為重要,并不缺二區的文章。
要完成系統進階任務,需要發表三篇SCI一區,除了已經接收的AM,還有一篇大改后的AEM,也就是說他還缺一篇一區文章。
如果把效率再往上提一提,到6、7,就有機會沖一沖一區。
如果能到8,逼近世界紀錄,一區很穩,保守一篇AEM,大概率AM往上。
如果能到10以上…
雖然可能性極低,但萬一真達到了10,差不多能發一篇《自然》大子刊了,這算得上是突破性的進展,意味著非富勒烯受體登上歷史舞臺。
當然,如果想發表一篇CNS主刊,10還遠遠不夠,單單從效率的角度來看,怎么也得15以上,而且還要有大量的前期工作。
因此,許秋沒有多想,便決定繼續對分子結構進行改進。
其實他之前有考慮過用模擬實驗室II來幫他優化分子結構的,但他經過仔細考慮后并沒有這么做。
一方面,合成一個分子的周期很長,涉及到多步反應,可能要一天、兩天甚至更久,就算多個反應同時進行,平均下來差不多一天完成一個分子,積分消耗太快。
另一方面,用系統通過批量制備器件,來摸索材料光電性能的話,因為模擬實驗室內有多個器件實驗室,所以清洗基片、旋涂傳輸層、蒸鍍的時間就可以忽略,只需要考慮旋涂時間,一分鐘一片,一小時六十片,同樣是一天的時間,可以摸索數千種條件。
基于模擬實驗室II的現狀,他之前同樣規劃好了他之后和學妹的合作模式——
他主要在邯丹做器件,學妹主要負責在張疆合成。
這樣的計劃,可以高效得利用邯丹和張疆兩邊的實驗室,與兩人堆在一起相比,至少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
這也是之前每個實驗,許秋都帶她走一遍的原因,就是為了將她培養成可以獨擋一面的有機合成實驗人才,為這種合作模式的推動做鋪墊。
本來嘛,這么安排是沒什么關系的,但現在兩人突然在一起了。
就很坑…
戀愛第二天,就被迫異地,找誰說理去。
只能說天意弄人。
請:m.laidu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