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趕考是件大事,大家都是早早出發。尤其是蜀中這種山高路遠的地方,更是不能耽擱,否則一耽擱又是兩三年,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兩三年?
蘇輅一行人到了成都府,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都覺得離開挺久了。
到了成都府,和他們這般打扮的人可不少。他們一行人還算奢侈的,路上好歹租車當代步工具,很多人完全是靠兩條腿長途跋涉,多考幾輪說不準可以轉行成為運動健將。
蘇洵領著四個小的去拜訪張方平。
張方平自是熱忱邀請:“來了正好多留兩日,明兒草堂那邊要正式落成了,你們也去看看。”
赴京之路注定很漫長,也不差這兩日,蘇洵便帶著四個小的在成都府住下。
每年秋天正是成都府最熱鬧的時候,整個成都府的文人墨客都在城中聚攏,張方平要為杜甫立祠之事早就傳開了,不少人特地多留幾日,就是為了去杜甫草堂看看,順便去杜甫祠緬懷一下大名鼎鼎的詩圣。
可惜是秋天,桃李都沒掛果,梅花也沒開,唯有綿竹縣那邊移栽過來的綠竹依然帶著勃勃生機,在秋風之中隨風搖曳。
蘇輅踱步其中,只覺整個園子設計得古樸雅致,茅屋在林間依稀可見,不遠處的杜甫祠也不是后世那種俗氣的祠堂,反而由里到外都透著一股子詩家氣象。
既然是要紀念杜甫的,杜甫詩自然少不了,今日游人眾多,不少人都在詩句之間流連忘返,看起來仿佛沉醉其間。
張方平還給留了幾面白墻,方便大伙留點游玩感想。
當然,到此一游這種大白話是不能寫的,你肚子里沒點墨水,哪來的臉在眾目睽睽之下討要筆墨在墻上題字?
這次受邀的人大多是沖著張方平面子來的,心里早就打過草稿,一番游覽下來更是詩興大發,紛紛提筆在墻上寫下自己的詩作來。
連蘇軾他們都去湊熱鬧,他們都讀杜甫詩長大的,寫詩夸杜甫自然提筆就來,不帶半點遲滯。
蘇輅背著小手跟在張方平身邊,看起來十分沉穩。
張方平正欣賞著眾人留下的佳作,見蘇輅成了自己的小尾巴,自己走一步他跟著走一步,不由有些好笑。
張方平說道:“你不去寫兩句?”
蘇輅拿頭寫兩句。
和這么一堆大佬同臺競技,就跟別人做了桌滿漢全席擺上桌,你往旁邊放自己的咸菜白粥,那不是自取其辱嗎?
蘇輅掏出自己極有用處的金手指搜了搜,面不改色地對張方平胡侃:“寫詩我不太懂,不過我讀杜工部的詩,他曾寫過戲為六絕句,開啟了以詩評詩的先河。我們這些初開蒙的小孩兒,面對浩如煙海的唐詩根本不知該從何下手,假如像您這么厲害的人能夠舉辦一次‘以詩評詩’的盛會,邀請當世有識之士對唐朝諸位詩人進行客觀的評價總結,說不準能給我們指引迷津!”
蘇輅這不是信口胡來,杜甫確實寫過論詩詩,比如唐初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開創新詩風,結果被當世的人逼逼賴賴,杜甫就來了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到了清朝,趙翼對這種論詩方式很感興趣,對著寫了篇“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還把自己喜歡的詩人詞人挨個評價了一遍,把以詩論詩這種文學評論方式發揚光大。
張方平的注意力起初還放在墻上的詩文上,聽蘇輅這么一提,馬上意動不已。
以詩論詩,妙啊!
他怎么沒想到這點?
簡直枉為杜甫鐵粉!
張方平這次沒猶豫,直接應道:“行,我記下了。”
蘇輅見張方平回答得這么爽快,反而有點不適應。他奇怪地看了張方平一眼,感覺再待下去可能會遭遇什么可怕的事!
蘇輅趕緊腳底抹油,跑到他堂哥蘇軾身邊說道:“我剛才想起上回聽過一句很適合杜工部的詩,等我寫來給你們看看!”
蘇軾已經寫完一首絕句,聽說蘇輅又“聽過”一句詩,立刻把筆遞給他。
他還記得蘇輅在他新婚之夜說的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雖然只那么一句,但讀來就是讓他覺得倍感喜愛。
寫這句詩的人一定是他的知己!
蘇軾很期待蘇輅即將要寫的詩。
蘇輅接過筆,在墻上揮毫疾書。
蘇洵、蘇轍都跟著蘇軾看了過來,連張方平都走到了他們身后,齊齊圍觀蘇輅那略帶稚氣的字。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張方平讀了此句,只覺心中巨震。
他被貶滁州時越發喜歡讀杜甫的詩,而且越讀越覺得自己與杜甫的境遇十分相似。
好一個國家不幸詩家幸,好一個賦到滄桑句便工!
蘇軾也覺得這兩句寫得很貼切,他轉頭問蘇輅:“可記得全詩?”
蘇輅把筆還給蘇軾,連連搖頭表示沒有。
開玩笑,把全詩寫出來可就對不上號了!
人家全詩的名字叫題元遺山集,是趙翼評價元好問的,他這不是搬運一下給這次杜甫草堂重建工作增光添彩嗎?
蘇輅強烈譴責蘇軾這種動不動要人全詩的壞習慣!
張方平聽了他們的對話,也沒再多問,只好奇蘇輅上哪聽來這么多聞所未聞的好句。
上回蘇輅隨口說了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時他沒好細問,結果至今還沒找到出處。
其他人見張方平立在蘇軾他們身后,也跟著過來湊熱鬧。
等把蘇軾他們的詩和蘇輅題的那句“賦到滄桑句便工”看完,都有些懷疑人生。
這些后生都這么莽的嗎?
他們很想悄悄把剛題的詩擦掉!
擺在一起作對比實在太慘烈了!
蘇軾他們壓住了場子,張方平自然很開心,這可都是他看中的人才。他們表現好,代表他眼光好!
張方平組織了一下語言,把蘇輅提到的“以詩論詩”活動搬了出來,表示這段時間大可以把詩投遞過來,他會親自挑選出寫得好的論詩詩整合成冊、刊行天下!
原以為來逛逛園子題題詩就完事了,沒想到還有這么個活動在后面等著,眾人心里立刻活泛起來。
蘇軾他們也有些心動。
大家都是讀唐詩長大的,誰心里沒點指點江山的沖動?
可惜他們馬上就要動身去開封了,一時半會可能琢磨不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真是太可惜了!
蘇洵幾人抱憾回城,當晚便收到張方平給的舉薦信,說讓他們到開封后可以拿著去拜訪歐陽修。
給完舉薦信,張方平又給蘇洵補充說明了一番:明年春闈歐陽修有可能是主考官,所以春闈前可能不會接待外地考生,他們最好是春闈之后再去拜會對方。
蘇洵聽了這些旁人無從得知的消息,自是感動不已,再三拜謝。
翌日一早又趁早帶著四個小子出發。
自成都府至開封,要過劍閣、越秦嶺,山路綿綿,無窮無盡。
好在巴蜀百姓遍地落戶,大小城郭無數,零星村莊遍地,他們累了渴了隨時能找到歇腳之處,路上倒不至于太苦。
只是由秋轉冬,天氣越發冷了,蘇輅每天把自己裹成球,能租車的地方絕不走路,全程縮在車里瑟瑟發抖,開始后悔跟著蘇軾他們赴京趕考!
他就該找個春來花開的季節慢吞吞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