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大殿正中的矮榻和案幾,路霄的心里甚至在一瞬間有那么一絲的激動。
“這些東西前世可都是要買票才能看,就這還要隔著大扇玻璃、像是逛動物園一樣。”
“不過…這個世界的人應該對所謂‘古董’沒有任何好奇心了吧?畢竟隨便看、隨便摸的東西就不是買賣了…”
路霄心里胡思亂想,人卻已經幾步走到了案幾前。
“玉璽什么的,應該就在這附近吧?”
沒事兒自言自語,深得“死于話多”的精髓。
不過路霄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魔鏡的提醒下他早就發現了這大殿之中還有另一個人!
果不其然,他剛一開口令一個幽幽的聲音便從臥榻邊擺放的屏風后傳了出來。
“玉璽不在這兒,你這小賊找錯地方了。”聲音略顯稚嫩,還是沒有變聲的孩童聲線。
路霄聞言臉上露出會心的表情,快走幾步繞到屏風后。
只見一個身穿黑色常服、10歲左右的童子,正背靠墻角坐著。雙手抱膝、頭抵在膝蓋上,看不清長相卻意外地透著一股悲涼之感。
路霄倒不會懷疑這孩子是什么不干凈的東西,因為他在看清對方的裝束之后,便已經第一時間猜出了對方的身份:此朝天子、大漢王朝最后的正統傳人,漢獻帝——劉協。
當然眼前的小劉協還不是什么獻帝,要想這么被人這么叫,還得等四十多年后這小子掛掉才行。
既然認出了對方身份,路霄也不拘束,就那么大大咧咧地走到劉協身邊,也靠著墻坐了下來。他現在就準備先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忽悠的敗家小孩兒把放玉璽的地方說出來。
“玉璽被董賊收在東廂寢殿,有本事自去取。”路霄一個字兒還沒說,最擅長的路氏誘供法都沒用,小屁孩兒自己就先招了。
“果然…”路霄心中一定,感覺這次已經不虛此行。
不過他倒不急于離開,眼前這可憐兮兮的小孩兒讓他起了多聊一會兒的心思。
小皇帝沒怎么見過路霄這種“性子古怪”的人,這一聊就是許久。兩人聊了什么不得而知,卻也頗有些投契,就連小屁孩兒剛開始那股郁積的情緒都緩解了不少。
不過幸福的時光注定是短暫的,沒多一會兒,大殿的正門就被“吱呀”一聲被推了開來。
路霄偷眼望去,一個極雄偉的壯漢屏退了身后隨從,然后就那么施施然的走了進來。而一旁的劉協則臉色一白,飛快的站起身,取過一盞備用的油燈將周圍“布置”了一下,這才迎了出去。
待那人走到近前,路霄才把來人看清。
那人身形雖壯碩,但仔細看去卻是年已過五旬,臉上微微有些發福,但仍舊能看出年輕時該是一等一的壯碩。
現在是三國年間,此等年齡已經可以稱為老者,而能這么大搖大擺入天子寢殿的…
“這就是董卓吧?傳說中董卓夜宿宮闈之事看來應該是真的,不過應該只是就近看管自己的‘底牌’。至于禍亂后宮、只要是雌性都不放過什么的…以他現在這把年紀,除非是想過把癮就死,否則應該夠嗆了吧?”
路霄心里無良的吐槽,只當那是有一個“皇帝用金鋤頭種地”之類的故事,而這邊的董卓卻已經大步走到了劉協的榻前。
“陛下,有衛士回報,說在殿中有異響傳來,可是有事?”說完還在大殿中掃視了一圈,又道:“服侍的內侍呢?”
路霄聞言心道:“這董卓果然不知禮數還言語無忌,能幾乎與所有朝臣交惡,看來未必無因。”
那邊劉協卻是已經整理好了情緒,聲音平靜的回道:“朕剛剛起身時不小心碰翻了油燈,內侍們在這我睡不安穩,都被我驅走了。”
董卓有些狐疑的看了看剛剛被劉協趁機擺到一旁地上的油燈和地上散著的燈油,神情這才略有些釋然。
“叛賊如今正從東方兵圍洛陽,今日有人上書建議遷都長安,我與重臣商量過了,這幾天就開始準備。皇帝你也要盡早準備,有什么喜歡的物事都吩咐人收好,到時自會有人來處理。至于那些不愿意隨皇帝遷都的,就留在洛陽當他們的大臣吧。”
劉協一愣,道“洛陽乃先帝留與朕的皇宮,眾臣也是先帝留給朕的忠臣,何以就能棄之不顧?遷都的事…”
話說到一半,卻被董卓凌厲的目光憋了回去。
“皇帝還年幼,朝廷的事你不懂,只要安心學著就好。等皇上年長親政以后,這些事再考慮不遲。”
劉協的話突然被董卓打斷,路霄可以清楚的看到,小皇帝原本放在膝蓋上的手緊緊的抓著袍服下擺,雖然并沒表現出來,但心中肯定不甚平靜。
“夜深了,皇帝早些休息,莫再讓衛士操心。”
董卓打斷了劉協的話,又似有些不耐。丟下一句,也不再停留,轉身直接邁步出了大殿。
見董卓轉身離開,似乎毫未覺察大殿中多了一個人,路霄終于深深的松了口氣。
“現在各地諸侯大多不奉朝廷政令,而洛陽和董卓的勢力范圍內,只要西涼軍令、不奉天子詔諭所以蓋不蓋這個圖章也沒什么太大區別。現在玉璽被董卓拿走,顯然不是為了簡單的把持朝政,我之前的猜測有很大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
既然已經掌握了想要知道的東西,又出了這檔子事兒,那就沒必要再留在這里。
路霄直接和聊得不錯的小皇帝告了個別,然后便隨在董卓身后跟出了大殿。
“我靠!”
等他一閃身從大殿中出來,眼前的一幕就嚇了他一跳 就像演練好了一般,圍繞這巨大的廣場外墻,數百火把刷拉一聲高高舉起,在夜風的吹拂下火光獵獵、驟然明亮,將大殿前的小廣場映照的如同白晝。
而在他的面前,正是董卓那負手而立的雄壯身影。
而他的背后,則是西涼軍現在的軍師、董卓的女婿之一,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