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90章:來自港圈的阻力

  孟輕舟想拿最佳導演獎嗎?

  這是句廢話,既然干了這一行,當然想拿了,只不過沒其他人那么迫切而已,不論從年齡還是背景,誰都能猜到,他拿最佳導演獎,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最重要的一點,兩岸三地的影視圈,誰能輕視他的影響力!

  相比其他人,孟輕舟作為年青一代的新銳導演,在劇組也有自己的特點;

  比起很多導演,孟輕舟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導演,這一點作為一個導演很重要。

  他不會浪費人的時間,《一代宗師》,換別的導演可能要7.8個月拍完,而老孟只花了100天。

  每天拍攝結束后,無論大家有多累,必須回到酒店劇組開一個第二天的拍攝會,攝影指導、3D指導、動作指導、副導演、特效人員全部都要把第二天要拍的方案全部對一遍。

  一個導演,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鏡頭、一共要拍多少個鏡頭能表達好這個戲,那這片子最后也是混亂不堪的。

  同時,在拍片現場,孟輕舟也很能鎮得住場,演員不會有過多疑問,這當然也是牛逼導演威風所在;

  有的電影片場,一個鏡頭下來就能拍十幾條甚至幾十條,有時是導演自己沒想好,不知道要什么,有時候是演員想自我發揮,耗費時間;

或許有人說那是因為孟輕舟的權勢,使得那些工作人員、大咖不敢違逆他,但請別忘了  權勢也是導演的依仗之一;

  身為導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夠統領整個劇組,從前期籌備、正式拍攝,再到后期制作、宣傳,一股勁兒干到底;

  而且要清楚明白自己要想什么,想表達什么,訴求是什么。

  一部電影,牽扯到制作、預算以及回收等太多層面,如果是卡司大、投資高、特效數量多的影片,自始至終都需要一個指揮官帶著大家克服萬般困難達到終點,而孟輕舟已經有了這樣的能力;

  華語電影需要太多把每一步都想得清楚明白的導演,一個導演,在前期把自己想要的影像風格、美術設計、造型服裝都溝通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拍戲時每天到了現場,非常清晰有條理地去與攝影師溝通每場戲的鏡頭,非常準確地給演員表達表演方式,能夠按計劃完成每天的拍攝工作,能做到如此這般,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

  燕京光線集團,王長天和這幾屆金像獎的主席陳嘉上見到了遠道而來的文雋;

  “文生,什么事急著找我?電話里不能說嗎?”

  文雋欲言又止的看了眼目光切切的王長天,思慮片刻后,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嘉上,下個月就是金像獎公布提名名單的時間了,我想問問,你對《一代宗師》的看法!”

  大老王似笑非笑的盯著文雋,雖然對方是港圈大佬,但他可一點也不買賬;

  只要文雋今兒個敢說出抵制《一代宗師》的話,王長天不帶猶豫的就會通知孟輕舟;

  “文生,這不合規矩吧,而且提名名單的出爐還有幾天,我現在也沒有準確的信息給你。”

  陳嘉上不傻,當著金主的面,他不會多說什么,除了責怪文雋的莽撞,他對孟輕舟的忌憚也不小;

  文雋的想法不難猜出,從他一直以來的言論來看,對香港藝人的支持是不遺余力的,雖然他是最早接觸內地影視圈的,但狹隘的地緣思路,讓文雋沒能獲得內地娛樂圈的認同;

  把內地娛樂圈當做香港的營養池,為香港影視續命,使得金像獎也逐漸淪為了自娛自樂的地方獎項;

  王長天的存在,讓文雋心有顧忌,寒暄一會兒后,告辭離開,隨即在電話里約了陳嘉上晚上再見面;

  他不想讓呼聲頗高的《一代宗師》拿到重要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狹隘,可也最長情  總有人說,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中,金像獎最狹隘。

  是的,從一開始,金像獎就是狹隘的。

  創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采取奧斯卡式的工會投票制,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

  工會投票制決定了評選主力就是那些人。

  在賽制中,第二輪決定性的投票由各個工會投出,各工會對對應的獎項會加權重5。

  也就是說,如果導演協會投最佳導演獎,那么權重就是25,其他工會是20,結果難免受到資歷影響,所以,我們看到的總是那些人:劉青云、梁家輝、惠英紅、許鞍華、徐科…

  而金像獎的參選影片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中的兩項:

  導演必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港合法注冊公司;

  最少有6個主創人員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金像獎的影響力,來自于曾經輝煌的香港電影和香港演員。

  上個世紀80、90年代港片鼎盛時期,港片暢銷日本、韓國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典型代表就是成龍。他的電影在臺灣、日本的票房遠遠超過香港。

  那時,香港是東方的好萊塢,港片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絕對的票房優勢保證了金像獎的含金量。

  而時過境遷,市場萎靡,演員斷層,香港影人的北上已然是大勢所趨。

  陳浩民、黃宗澤、佘詩曼等都是曾經在香港有過知名作品后來離開的演員;

  不僅TVB的熟臉們紛紛進軍內地,幕后的電影人也有了更多在內地拍攝的作品。比如陳可辛,從《中國合伙人》到《親愛的》,無論口碑還是票房成績皆不俗。比如周星星星、徐科、陳嘉上,在內地開公司,開工作室,與內地資本市場打成一片。

  十多年來,香港電影市場靡頹,內地電影市場崛起,這番此消彼長之間,兩岸合拍片風生水起,香港電影越來越呈現與內地電影融合的姿態。

  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把曾經的輝煌當做重新開始動力,反而自視甚高,想當然的認為內地娛樂圈依然會依賴于他們;

  請:m.123wxwx

大熊貓文學    華娛之別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