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意大利軍隊攻占卡拉格山口,進入薩伏伊地區的軍情,法國方面當然不會無動于衷。
首先由德卡錫特爾諾上將指揮的法軍第六集團軍,就將預備隊三個師都派往了薩伏伊地區。沒錯,這位上將不再留預備隊了,因為意大利人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他們主攻的是薩伏伊地區。
雖然薩伏伊地區都是山地,哪怕是意大利占據也對法國南部有多大的威脅(看看薩伏伊地區就知道,其山地的地形限制了軍隊的作戰,想要由此沿著河谷向里昂發動進攻,純屬軍事學的不過關)。
但是這是法國的領土,絕不容其占。所以德卡錫特爾諾上將的預備隊,就需要發揮足夠的作用。
而除了第六集團軍的應對之外,里昂多出了一個動員師的駐扎,這就是法國對意大利攻勢的最大反應。
為什么法國會對意大利進攻薩伏伊地區,反應如此小呢?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薩伏伊地區重要性不足(還不如尼斯地區重要)。其次就是發火還有更緊要的事情需要處理,這件事已經火燒眉毛了,不急不行了。
這件事就是德軍已經進入了法國東北部。在擊敗比利時與英國軍隊之后,德國的主力部隊已經越過法比邊境,向法國內陸極速挺進。
上百萬德軍主力出現在法國無險可守的東北部,這對法軍來說這是相當棘手的事情,這事關法國在這場戰爭的成敗,所以對于意大利進攻薩伏伊地區一事,法軍只能先將拖住,等將德國人擋住之后再來解決意大利人。
不過雖然對意大利做出采取延后處理的決定,但是在戰場上法軍不可能就這樣將薩伏伊放給意大利人。
該打還是要打,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
所以法意兩國在薩伏伊的戰事,根本沒有停息過。
“進攻。”
隨著帶隊軍官的怒吼,一大隊意軍官兵端著步槍向山坡上法軍的陣地發起了進攻。
在山腳下,一門門迫擊炮正在不斷將炮彈向陣地內的法軍打去。
說起來,在山地作戰中,意大利軍人最喜歡的就是這款小小的迫擊炮。
雖然其精準度很低,而且射程也低,并且還不便于瞄準,但是其單人就能攜帶的便利性,讓士兵們非常喜歡這種能跟隨自己腳步的火炮。
只要能過人的地方,就能用到迫擊炮。這導致意大利陸軍上下都對這款迫擊炮非常喜歡,而這也導致都靈兵工廠正在加班加點為其建造這款山地戰的利器。
當然除了迫擊炮之外,輕重機槍步兵們也非常喜歡,馬克沁重機槍就不用說了,絕對的防守利器。只要陣地有馬克沁機槍做防守支撐,士兵們就一點不用擔心敵人的進攻。
不過比起只能進行防御的重機槍,士兵們其實更喜歡輕量化的雷維里機槍。全槍不過9公斤的重量,比起重達340kg的馬克沁,該槍一個人就能攜帶,還能跟上士兵們的步伐,隨時進行火力支援。
雖然從性能上來說,不管是射速、射程還是火力的持續性,雷維里機槍遠遠不如馬克沁給力,但是其貴在重量上的優勢,讓士兵能圍繞這挺機槍進行更多的戰術配合。
所以在部隊中,士兵對雷維里機槍的需求一直沒有停止過。
不過很可惜,目前鑒于該槍的產量,以及補給方面的考慮,該槍只能做到排一級的部署。每個排一挺,少數精銳的步兵師能做到兩挺。當然這要除開天之驕子,習慣執行危險任務的傘兵部隊了。
不過雖然普通步兵師營連一級的機槍較少,但是對于這些部隊來說,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將營連一級的機槍集中起來使用,提高進攻的火力密度,是那些下層軍官最喜歡干的事情。
尤其是在不能展開兵力的薩伏伊山區,其戰斗規模較小,一般都是以營連一級的戰斗為主。而其手中最具有威懾力的,只有機槍以及迫擊炮。
將進攻的火力密度提高,自然能降低進攻的難度。
再說,目前法軍在營連一級支援火力很少,基本以步槍為主。在這里需要多說一句,法國連一級被叫做步兵中隊,雖然其也有四個排一級的小隊,但是接下來就到了奇特的地方了。小隊下轄兩個排(我們稱其為半編制排),這樣一個排下轄兩個步兵班。(一班14名士兵1名軍官,二班13名士兵1名軍官)
整個步兵中隊(連),除了步槍之外,就只有軍官自衛的手槍了。
沒錯,目前除了意大利之外,各國的步兵連一級都是以步槍兵打底。想要支援性武器,至少也要營一級。
所以原本在山地戰處于防守有利地形的法國守軍,反而被進攻的意軍給壓制住了。更重要的是,法軍陣地上那挺被寄予眾望的圣艾蒂安1907型重機槍,被迫擊炮彈撕成碎片之后,法軍的士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降低了。
這款重機槍可是具有優良的法國血統,在馬克沁問世之后,法國決定要制造自己的重機槍,所以一款氣冷型重機槍級問世了。不得不說,這在當下水冷式流行的情況下,這種設計可謂先人一步。
當然帶來的后果就是這款機槍性能不佳,雖然士兵們對此評價不高,不過其原汁原味的法國血統卻讓陸軍部對其親密有加,于是乎這款機槍就出現在了法軍手中。
不過很可惜,與練就了一身機槍的運用與反機槍本事的意軍相比,現在的法軍對機槍的運用還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將機槍設立在陣地最高處,想不打它都難,誰讓其這么顯眼。于是乎沒開火多久的這挺圣艾蒂安1907型重機槍,就被迫擊炮手還原成零件狀態。
沒有火力點的法軍,立刻就被進攻的意軍用雷維里機槍壓制,讓其陣地的守軍頭都抬不起來。而趁著對手被壓制住了,進攻的意軍官兵用更快的速度沖向戰壕。
“敵人沖過來了。”
防守的法軍士兵看到已經要接近戰壕的意軍官兵,立刻用帶著顫抖的聲音驚呼起來。
隨后兩方手榴彈互扔,一陣手榴彈的爆炸聲就在陣地內外響起。
不過說起手榴彈,意大利采用與德國相同的木柄手榴彈,其優缺點我們就不多說了。至于法軍投擲的手榴彈,那就是另一個時代的產物,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擲彈兵投擲炸彈的變種(有興趣的書友可以去嗶哩嗶哩看看有多奇葩)。
然后在一番爆炸之后,兩方沒掛的士兵就進入血腥的白刃戰中。
不過此時在科森茨眼中,這場戰斗已經結束了,因為第二波進攻部隊已經到半路上,第三波也已經出發,守衛該陣地的法軍絕無翻盤的可能。
事實也的確如此,等待第二波進攻部隊沖入陣地之后,苦苦支撐的法國官兵立刻撐不住了。他們有的向意軍投降,有的則四散奔逃。如此這個陣地就落入了意軍手中。
不過對于眼前的勝利,科森茨并沒有露出高興的表情,因為一個營進攻一個連的法軍,這有什么值得高興的。
而且對他來說,這隊法軍在此固守的目的一目了然,其就是為了拖延他們的時間。
想要拖住他們18軍的腳步,延緩他們向阿納西前進的腳步。
雖然他知道這些法軍的目的,但是這卻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一步步啃掉法軍的陣地。
說起來這法軍雖然裝備不適用,但是戰術上沒毛病,利用薩伏伊地區多山的地形,層層阻擊讓他們進展較慢。
雖然之前已經接連奪下莫得里耶納、艾格貝勒、達爾比尼等城鎮,但是對薩伏伊至關重要的阿納西以及格勒莫布爾都還在法軍手中,只要這兩地沒被奪下,那么法軍可以隨時想打就打,想停就停,這將讓在薩伏伊地區的意軍處于戰略下風。
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身為北方集團軍司令官的菲利貝托親王,派18軍區奪取北部的阿納西,而他將帶北方集團軍主力,進攻更重要的格勒莫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