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婿見過丈人,見過殿下…”程處弼將治療箱往身邊一撂朝著這二位一禮。
“處弼兄,你怎么也過來了?”李恪起身還了一禮,明知故問地道。
程處弼呵呵一笑,向著這對父子解釋了一通,然后一臉殷切地看向了自家老丈人。
而自打程三郎進屋,就已經很主動地放下了扶腰的手的李世民不禁有點蛋疼。
自己之前還想著,
這小子要是給自己瞧病,指不定又要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第二天一大清早,程處弼尚未知曉三季稻的消息,仍舊按步就班地起床洗漱,美美地吃了一頓早餐之后。
這才開始收拾自己的食盒,因為今天又是休沐之日,又到了前往宮里送零日和治療口瘡的酒中精華的日子。
程處弼晃晃悠悠地到得宮門外,
提著那個食盒就往里行去。
至于那些守備宮門的禁軍們,
對于這位程三郎進進出出,
早就已經麻木不仁。
程處弼也同樣,就算是閉著眼睛,程處弼覺得自己也能夠徑直走到那甘露殿去。
只不過,沒有這個必要罷了,自己又不是閑得蛋疼,再說了,干完美食供應商的活計。
自己還得躥去那個東宮醫學館去晃蕩兩圈,刷刷存在感,之后,就得躥去城外的程氏大學打牌。
咳…是去程氏大家,與副校長李恪,還有校辦主任房俊一起研究程氏大學的下一步工作。
一想到自己這忙碌而又充實的平淡生活,程處弼就不由得唏噓地搖了搖頭。
日子太過平淡了似乎也不好,畢竟,生命在于折騰,不折騰折騰,那有什么意義呢?
程處弼一邊思考人生,
一邊提著食盒朝著甘露殿行去,
很快,就來到了甘露殿前。
就看到了頂著兩個黑眼圈的趙昆表情十分詭異地打量著自己。
“喲喲喲…程三郎,你小子可算來了。”
程處弼頓時警惕起來,一臉戒備地打量著這位老司機。
“趙叔,小侄跟你也經常見面,你犯不著笑得這么陰險吧?”
趙昆玩味地一笑,大手重重地在程處弼的肩膀上拍了兩巴掌。
“快進去吧,陛下在等你呢…”
被趙昆推了兩步,程處弼只能硬起頭皮步入了殿內。
就看到了李世民哈欠連天地站在那里打量著跟前鋪陳開來的輿圖,也就是地圖。
聽到了腳步聲,李世民抬起了頭來,就看到了程三郎一副鬼鬼祟祟的表情。
興許是心情太好,哪怕是今天程三郎這小子鬼鬼祟祟的,李世民還是覺得這家伙今天看起來順眼多了。
“來來來,處弼賢侄,過來瞧瞧,知道林邑國在哪個地方嗎?”
“林邑國?”程處弼不禁有些懵逼地看了李世民一眼,不太明白這位大佬怎么會提及這個地方。
目光一掃,
看到了跟前這張比例失衡的地圖,
程處弼懵逼地老半天,這才不太確定地指著最下方的位置。
“這里?”
“你指錯了,那里是交州都督府,再往南,才是林邑國。”
李世民抄著一根長棍,指了指更下方的位置言道。
程處弼不禁兩眼一亮,瞬間就有了精神。
“不知叔叔你怎么會想到問小侄林邑國,莫非那林邑國犯我大唐邊陲了?”
李世民打量著程處弼,已然料定這小子應該還不知道昨天晚上發生的一切。
笑瞇瞇地擺了擺手,玩味地道。
“這倒沒有,不過,聽說這林邑國有三季稻,不知是真是假…”
“當然是真的,可惜啊…叔叔你怎么知道?難道是李衛公跟你說了?”
“不錯,李老愛卿已經跟老夫說了,他的二郎,就是被你蠱惑,躥到林邑國去尋什么一年三熟的三季稻。”
聽到了這話,程處弼當即就不樂意了。
“怎么能叫蠱惑?小侄又不是那種舌綻蓮花,憑著嘴皮子就能把鳥自個哄進籠子的人。”
“行了,你小子…”李世民沒好氣地瞪了眼這個什么時候都振振有詞的程三郎。
“你告訴老夫,你是從何處知曉林邑國有三季稻的?”
程處弼當然不可能告訴他自己是學習歷史課本的時候就知道的,只能信口胡扯。
“小侄是無意之中在西市聽一位來自交州一帶的商人說的。”
“那你為何不直接告訴老夫?”李世民臉色一板。
看著李世民那張很刻意的臉,程處弼無可奈何地攤開了雙手。
“就算是小侄說了,連我大哥二哥都不樂意相信這樣的事情,叔叔你會相信嗎?”
聽得此言,李世民砸了砸嘴,表情很古怪地打量著程處弼。
“老夫當然相信。”
“???”程處弼一臉懵逼地看著跟前這位大唐天子,總覺得這老家伙今天情緒有問題。
莫非是因為人到中年,更年期綜合癥出現了?
不過作為男性而言,更年期的癥狀應該不明顯才對…
“叔叔,莫要跟小侄開玩笑好不好。”
看到程處弼那副模樣,李世民不由得咧嘴大樂,
“老夫可沒跟你開玩笑,過來,有好東西給你瞧瞧…”
“是啊,若是老夫聽到,定然也只會覺得只是一個笑話罷了。”
“不過現在,看到那些東西沒有?那便是剛剛從交州都督府送來的三季稻的稻穗,還有十來斤稻谷…”
“…”程處弼口歪眼斜地打量著跟前表情顯得十分一本正經的大唐天子。
忍不住下意識地伸手掏了掏耳朵,看了下手指頭有沒有耳屎。
看到程三郎這些怪異的舉動,趙昆已然憋不住噗吡一聲,放了一個啞屁。
程處弼呆愣愣地看著跟前那一斗金燦燦的稻谷,還有旁邊那好幾棵連稻穗帶根須的三季稻。
半天才緩過神來,看向這位美滋滋地恰著茶湯,表情顯得十分愉快地打著哈欠的大唐天子。
“叔叔,莫非是國衛公家的李二郎回到長安了?”
“這倒沒有,這是交州都督顧達顧卿家,遣人從交州送來的,半個多月之前,交州的三季稻就已經收獲了一季。”
“畝產兩石半,一共種植了一千七百畝,共計四千一百石三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