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八五章 工業革命(二)

  縣城里的產業,幾乎都是圍繞著蘇南資本的需求展開的。

  本地的工商業,布局還算是比較完整。

  糧棧,以及糧棧配套的高粱燒酒業、榨油業、豆餅加工業。

  商號,售賣從營口沿著遼河運輸上來的棉布棉花綢布茶葉白黑紅糖香料鐵器以及從生到死的基本全套雜貨。

  客棧車店,提供遼河運輸線的夏季水運、冬季爬犁冰運的全套服務:吃飯、喝酒、馬料、窯姐兒。

  后世的歌謠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煤礦什么的,暫時就算了吧。鐵路還早,對煤需求最大的蘇南地區,現在用的是徐州府的煤。

  至于大豆高粱,則和原本的演化路線,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

  大豆的演化路線基本是一致的。

  原本歷史上東北地區大豆產業的發展,源于一戰之前的歐洲戰備,無煙火藥對油脂的需求;以及合成氨工業之前,日本農業對豆餅肥田的需求。

  現在,這里的大豆產業,也是以一種資本需求的商品化模式發展起來的。

  蘇南資本來東北,沿著遼河流域運輸方便的地區,進行圈地,種植大豆。

  蘇南的蠟燭工業、肥皂工業,急需東北的豆油。

  蘇北的棉花種植業,也需要價格低廉的、此時所能找到的成本最低的氮肥。

  而因為化肥工業此時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來,南美洲的硝石做氮肥又實在太遠,是以由于豆科植物的特殊性,資本圈地種植大豆,成為了蘇南資本投資的一項優先選擇。

  因為豆科植物自發的固氮機制,使得豆類的產量呈現一種非常奇葩的狀態。

  伴隨著后世化肥的使用,小麥畝產從原本的一二百斤,蹭蹭蹭地漲到了一千四五百斤。

  伴隨著后世化肥的使用,黃豆的畝產,從原本的二百斤,憋憋屈屈地漲到了三四百斤。

  就此時大順的情況來看,小麥的普遍畝產,是低于黃豆的。

  大量的空閑土地,被資本圈占之后,招募墾荒。外加劉鈺在江蘇省鎮壓起義,大量的起義軍成員被用一種類似于契約奴的形式被發配到了東北,以及豆類作物的收割種植相對方便,使得專門面向江蘇、南洋、日本的大豆產業,迅速發展起來。

  都是資本的需求,促進了豆類的種植。區別無非是原本是賣向歐洲和日本,現在主要是賣向江蘇。

  而豆類作物不能年年種植,需要改茬。大量的黃淮區移民,又促使高粱種植面積迅速上升,并且很快成為了東北地區的主食。

  緯度更高的松遼分水嶺以北,因為朝鮮人逃亡、日本稻種的緣故,主食是大米。

  緯度更低的松遼分水嶺以南,主食是高粱米。

  這里面的緣故,就和原本的歷史有些不同。

  明中晚期開始,黃淮地區由朝廷推廣種植高粱。

  作用是為了治水,高粱秸稈用作一些小型河堤的骨架,也同時催生了黃淮地區的高粱酒發展。

  大順在黃淮地區實行了激烈的改革,以及海運的發展,營口地區遼河運輸線的延伸,使得大量的黃淮區百姓進入東北。

  由他們帶來的高粱種植技術、高粱釀酒技術,迅速鋪開。

  并且很快,高粱成為了松遼分水嶺以南地區的廣泛主食,并且伴隨著南部地區人口增長,一部分人被擠得繼續向北翻越松遼分水嶺,使得高粱種植不斷北移到松花江流域,和由海參崴烏蘇里江延伸的水稻種植業逐漸雜合。

  有了上次淮河修筑工程的經驗,朝廷對于東北地區的釀酒業,并沒有進行遏制。

  相反,釀酒業作為一個蓄水池,可以保證在必要的時候,花錢就能買到足夠的糧食。

  高粱米也是糧食,用來救災,肯定比大米便宜。

  原本大順唯一能控制的糧食資源,也就是每年征收的那點漕米。現在則可以弄到各種亂七八糟的糧食,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大宗商品。

  以這個三江口縣為例,其所有的產業布局、經濟發展,其實都是圍繞著江蘇資本的需求所布置的。

  農民和圈占土地的資本種植大豆。

  大豆在這里加工成豆油和豆餅。

  豆餅沿著遼河運送到營口,實際上也是非常便捷的,尤其是冬季一到,從黃龍府后世的長春,運送到沈陽,冰爬犁只需要不到十天時間。

  豆油之類,則一般是等到夏季,由船只沿河,一直運送到營口,在那里裝船往南運輸。

  高粱則是基本用作釀酒,再把高度的烈酒裝捅,運送到營口;或者是沿著遼河逆流而上,運送到蒙古牧區,換取皮子。

  去年開始,這里倒是又多了一項產業。

  亞麻種植。

  從羅剎國引進的亞麻良種,以及從羅剎國引進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得亞麻產業也開始生根增長。

  新型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亞麻纖維的生產效率快速上升;而漫長的冬季,大量的女性又將這些亞麻纖維紡成亞麻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這里又沒得棉花,包買制很快就在周邊發展起來。

  這些亞麻紗,也要運送到營口,再從營口運送到松江府,主要方向是作為經線,紡織成英國的混紡棉布,大量走私到北美和歐洲,打擊英國剛起來的棉布紡織業,順便換取白銀。

  純棉布質量太好,英國緝私部門一看就知道是走私貨。而荷蘭的走私集團給出的以真亂真的辦法,卻可以最大程度地擾亂市場,摻雜了亞麻、羊絨和棉紗的混紡棉布,很快成為了走私界的大宗商品。

  羅剎人剛發明的梳麻機,很快被引入了正急需做經線的麻紗的大順。

  但鑒于蘇北種棉花價值更高,是以亞麻種植仍舊是放在了東北地區,搓成成品紗線后,再海運轉移。

  當地人對于高粱、黃豆等產業,早已經習慣。

  這亞麻產業,倒是個新興起來的,不免好奇。

  當然,肯定知道這玩意兒是織布用的,這幾乎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但爭論的點,是比較奇特的。

  此時,那些趕著馬爬犁的車夫,正熟練地使用小額紙幣,買了幾斤本地燒鍋里產的高粱酒,要了幾斤高粱酒酒糟的副產品羊肉,和客棧酒肆里的其余人,談論著今年出現的、遙遠的蘇南地區運來的新明星產品——讓這些原本男耕女織的移民所震驚的、竟然達到了二尺八寬幅的棉布。

  然后他們在討論:“你們說,這二尺八大布里,用沒用這邊的麻線?”

  客棧里的人對這些東西都很熟悉,因為這些趕車趕爬犁的,主要就是將各種貨物南北運輸。

  去年興起了亞麻紗,今年這邊就有了二尺八大布,難免不叫人有端聯想。

  原本的織布機的寬幅,只有一尺,是以現在俗稱為小布。

  而這種寬幅超過了二尺半的改良棉布,被俗稱為大布。至于這玩意兒是怎么織出來的,怎么能織出來二尺半寬,當地人基本不了解。

  但今年新來的這些大布,很快就取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同,裁剪衣服做棉褲什么的,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一陣爭論這大布里面到底有沒有麻線,直到有個商鋪的伙計,用有些濃重的江蘇口音道:“這二尺八的大布,還真就沒有麻線。這都是南通布,南通布沒麻線,松江府的大廠出的棉布,才有麻線。”

  “我跟著掌柜的來這邊做麻紗生意,這里面的事,我可知道。南通那邊的布,和這邊紡麻差不多,都是撒機子的辦法。而松江府那些大廠,是上大工。不一樣。那邊的大廠用麻線,撒機子的不用麻線。”

  所謂撒機子,是俗稱。

  按劉鈺的叫法,叫包買制。

  所謂上大工,也是俗稱。

  按照劉鈺的叫法,叫工場制。

  遼河流域的麻線紡織業,既有上大工,也有撒機子。

  亞麻變成纖維的過程,要用梳麻機,是工場制。

  而麻纖維紡成麻線,要分包給農村的婦女,是包買制。

  這商鋪伙計倒是沒有說謊,這二尺八的大布,里面還真就沒有麻布。

  或者說,包買制為主流的南通,生產的棉布,是不用麻線、羊絨的。

  這里面,也算是大順特色工業革命的一種特異性體現。

  如果說,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標志,是珍妮紡紗機。

  那么,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標志,就是此時在江蘇大規模生產的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

  事實上,哪怕蒸汽機已經在井鹽行業、煤礦排水等行業上展開了應用,但也不算是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

  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是劉鈺在江蘇完成了改革,蘇北成為長絨棉產區之后的“腳踏鐵輪織布機下鄉”。

  伴隨著蘇北圈地種棉的進行,原本繁華的運鹽運河,現在成為了運棉運河。

  南通,成為了淮南棉花過江的集散地。

  機器軋花、除籽、梳棉,人工紡紗。

  而新型的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因為價格略貴,是以很快包買制就成為了南通棉布產業的主流。

  資本出錢、買棉紗,為農村婦女提供鐵輪織布機。

  再低價收購她們制成的成品棉布,支付一定量的勞動報酬,織布過程都是在各家的家庭進行。

  但前期的棉花種植、采摘、去籽、軋花、搓條、紡紗等;以及后續的染色、漿洗等,則多半都是以工場制的方式進行的。

  而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下鄉,這就是劉鈺說的紡織業的技術進步,或者說特色的紡織工業革命,必須“先織后紡”。

  請:m.bqg99.cc

大熊貓文學    新順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