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進了客廳,目光一轉,卻是發現猴子不在,反倒是敖玉那小龍女現出人形地乖乖坐在一旁,便一邊從食盒中取出膳食,一邊恍若無意地問道。
“咦?怎么好像少了一個長得像猴子那般的長老,反倒多了一個女子?”
“真真施主,大師兄他到外面找齋飯去了,剛剛離開不久,而這個女子是師父的坐騎。”還不待唐三藏接話,主動地幫觀世音菩薩擺放著膳食的沙僧便老老實實地說了出來。
本來觀世音菩薩聽到沙僧的前半段話之時,還覺得頗為合理,但卻是被沙僧后半段話的說法給震得如“梗”在噎,不吐不快,卻又不知道以著普通凡人的身份聽到這種怪異的說法該如何接話。
最終,觀世音菩薩愣了半晌之后,這才應道。“圣僧的坐騎,當真不同凡響。”
“真真施主,切勿誤會了,其中頗多曲折,一時半會卻是難以解釋明白。”唐三藏示意這老實過頭的沙僧退下,溫聲地解釋道。
觀世音菩薩所化的真真眸子打量了一下站在燭光之下,恍若佛子一般的唐三藏,嬌笑道。“圣僧之話,小女子自然相信,還請圣僧先行用膳吧。”
“謝過施主。”
唐三藏行了個佛禮,也不客氣,當即便讓敖玉和沙僧一并過來用膳。
而趁著唐三藏等著用膳之際,觀世音菩薩則是悄然使著神通推算著眼前的唐三藏一行人。
隨著大劫開啟,身處于旋渦中心的取經人一行的信息便逐漸開始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即便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也難以隔著千里之外推算取經人一行的信息。
不過相距如此之近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還是能夠得到不少信息。
唐三藏確實沒有丁點法力,只是體魄看上去比上一次見到的要強上了一點,大概是艱辛的西行之路無形中對他的體魄產生了鍛煉效果。
至于沙僧,與上次見面上面,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
反倒是那個敖玉…
觀世音菩薩不禁皺了皺眉。
以著觀世音菩薩的本事,自是能夠看穿敖玉如今本體的狀況。
相比起過往,敖玉龍軀的肉體強悍了太多了,而且背后竟然還多了兩個類似即將血脈進化似的小包。
太乙金仙!
觀世音菩薩初步估算了一下,卻是發現敖玉加入取經隊伍短短的時間內,竟然達到了太乙金仙的層次。
雖說太乙金仙與太乙金仙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差距,有的強如猴子那般足以戰天斗地,有的則是弱得只能在下界勉強充當一介妖王,但敖玉這種修為增長的幅度卻是相當的不簡單了。
只不過,而最讓觀世音菩薩有些疑惑的是,如今簡單一看,卻是發現不了木吒所說的金色神龍到底是怎么回事。
隨即,觀世音菩薩目光轉動之間,停留在沙僧整齊擺放在地面的行李之上。
“緊箍圈?!金蟬子竟然真的沒有將緊箍圈給孫悟空戴上?”
“這是怎么回事,沒有緊箍圈,一介凡人的唐三藏莫非真的感化了猴子不成,否則猴子瘋癲起來,怕是豬八戒、沙僧、敖玉三個太乙金仙合力都未必是他的對手。”
觀世音菩薩心中微驚的同時,假裝無意地朝著行李的方向靠近。
忽然,觀世音菩薩左顧右盼之際,一個左腳拌右腳向前一摔,重重地摔到行李之上,將沙僧擺放整齊的行李撞得七零八落的,那外形如“花帽子”似的緊箍圈也掉落在地。
“哎喲”
觀世音菩薩一個痛呼,一手捂著小腹,面露痛苦神色。
“真真女施主,你沒事吧?”沙僧見狀,連忙起身扶起摔倒在地的觀世音菩薩,關心地問道。
“無礙,無礙,我過于不小心了,還打翻了你們的行李,萬分抱歉。”
說罷,觀世音菩薩便面露愧疚地幫沙僧收拾了起來,當無意地拿起那頂花帽子之時,頗有些疑惑地問道。
“誒?這位長老,為何會有這么一頂花帽子,甚是好看也。”
而用膳完畢的唐三藏也走了過來,讓沙僧去收拾餐具后,雙掌合十地說道。“阿彌陀佛,真真施主,這帽子說起來還大有來歷,乃是觀音大士見貧僧那大弟子頑劣所賜之寶貝。”
觀世音菩薩眼睛一眨,驚呼道。“可是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南海觀世音菩薩?”
“正是。”唐三藏微微點頭,應道。
“那倘若是觀音大士所賜,還真是了不得的寶貝呀,為何圣僧不給你那大弟子用上?”觀世音菩薩來回翻看著手中的花帽子,言語之中刻意流露出艷羨地說道。
“阿彌陀佛…”唐三藏宣了句佛號,雖說不清楚眼前這位具體是哪個菩薩,但卻明白這算是一個試探,故以面露仰慕地應道。
“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的大弟子感懷我佛慈悲,已回心轉意,這寶貝卻是沒有機會用上,再者,觀音大士所賜之寶,貧僧自當珍之重之,倘若那毛手毛腳的大弟子損壞了這個寶貝,貧僧有何面目再見大慈大悲的觀音大士?”
唐三藏這話,卻是說得觀世音菩薩有些心花怒放了起來。
不管如何說,即便如今的唐三藏還僅僅是個凡人,但是在佛門諸多大能的眼中,他卻是實實在在的金蟬子轉世,換而言之,就實際身份而言,唐三藏的地位還在觀世音菩薩之上。
如今被金蟬子轉世這般仰慕夸贊,卻是容不得觀世音菩薩不心生喜悅。
隨即,觀世音菩薩將手中的花帽子重新放回行李之中,嬌聲地說道。“圣僧這般誠心向佛,相信觀音大士知曉了,也必然會對圣僧多加贊譽。”
“但愿如此吧,雖說貧僧對于觀音大士的仰慕之心,昭昭明月可見,點點繁星共證,但只希望觀音大士不會誤解貧僧對其有所不敬便心滿意足了。”
說到這里,唐三藏的眼神驟然變得深邃幽遠了許多,隔著窗戶看著星空,臉上流露出了幾分惆悵。
觀世音菩薩聞言,險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臉上更是不禁地流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看向唐三藏的眼神也是柔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