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76章 墻倒眾人推

  “不敢?你們厲害得很,沒什么不敢的!”

  樓伯赟怒喝一聲,將目光從樓沾的臉上,移動到玉蕤臉上,“你們是什么樣的孩子,祖父會不清楚?在這節骨眼上,真有那閑心去吃飯,看戲?!”

  自家孩子什么品性,樓國公一清二楚。

  “祖父…”玉蕤無言以對。

  “你們倆,跟我進來!”樓伯赟怒喝一聲。

  “是!”

  姐弟倆一起跟在祖父身后進了書房。

  “蕤丫頭,你是姐姐,你說一說,這一整天,你們干嘛去了?”樓伯赟板著臉,語氣很強硬。

  “我和三弟去茶樓飯館,聽不得那些謠言中傷太子,…”玉蕤小心翼翼,“想著能不能有辦法幫太子澄清事實,想要了解那天的…”

  “嗯,想來,你還想入太子府,當面問太子當日之事?”樓伯赟臉色一沉,“你若真這么做了,勢必為樓府惹上麻煩…”

  “沒…沒有,”樓沾趕緊說道,“禁軍派了重兵團團圍了,咋個進得去?…祖父放心,斷不能給自家惹上災禍。”

  他急急答話,怕姐姐將她入密道一事說出。

  “嗯,你們還算知道分寸。”樓伯赟嘆了一口氣,“祖父今日上朝,本想為太子說幾句好話的。永寧侯謝文昀卻因力保太子一事,被人彈劾,…已被圈禁在府中,不讓入朝了。”

  “啊?!”

  姐弟倆同時應聲,覺得不可思議。

  無論是朝堂上,還是外面的謠言,對太子都不利。

  “謝候被禁足,那貴妃娘娘呢?”玉蕤心知不妙,不死心,還是要問一問,“咱們家皎皎,該怎么辦呢?…”

  “貴妃娘娘,估計也好不到哪去。”樓伯赟嘆息一聲,“謝氏一族因太子一事,多多少少受了限制,…朝堂中沒有人支撐,娘娘又有何辦法?”

  “太子殿下關乎玉皎的未來,…咱們什么都不管,只能這樣看著嗎?”玉蕤心里不忍,不忍自己姐妹受傷。

  “蕤丫頭,太子殿下能否自由,要看圣上的意思。”

  “祖父,孫女以為,要查清那天送回禮的內官不是難事啊,”玉蕤急急說道,“從咱樓府取回禮的那名使者就很有問題,…奏請圣上,查驗那天出宮的內官,再督請大理寺的官員查案,很難嗎?”

  “不可!”樓伯赟面無表情地望著她,搖頭道,“圣上正在氣頭上,過一陣子,圣上氣消就好了!”

  “眾口鑠金!太子殿下被那些謠言誤傳,會被人誤以為只懂兒女情長,不擅長理朝政的庸才,身譽必大受影響,…玉蕤怕,到時太子被擠壓…”

  “蕤丫頭!”

  樓伯赟大聲呵斥,“這,要逼著祖父去忤逆圣上嗎?祖父對你太嬌寵了!你身為女子,干擾朝堂之事,是大逆不道;作樓家人,不顧樓家安危,要強行出頭,已是不孝。跪下!”

  玉蕤一愣,有點沒反應過來,祖父從不對她聲色厲下,…這,是真生氣了?

  她“噗通”一聲跪地,很是不知所措,“祖父,我…孫女我…”

  “祖父息怒!”

  樓沾也跟著跪下,慌忙說道,“蕤姐姐說話直,都是因為皎皎姐姐,她一時情急,說了些過激的話,求祖父莫要生氣!”

  樓伯赟表情復雜地望一眼玉蕤,又望一眼樓沾,見他二人姐妹情深,心里也有些安慰。

  “若再瘋言瘋語,家法伺候!”樓伯赟闔上眼,無力地揮揮手,“退下吧!”

  “是!”

  樓沾低下頭,攙扶起玉蕤,“姐,我送你回去歇著吧!”

  “嗯,”

  玉蕤點點頭,被祖父這樣訓斥,臉上臊得厲害,真是沒臉了。

  她隱隱有種感覺,朝堂上出事了。

  樓伯赟抬眸,望著姐弟倆身影消失,才回過頭來。

  老奎不安地走上前,“老爺,二孫小姐一片好心,是為她姐姐著急,…您何苦這樣訓斥于她?”

  “年輕氣盛,挫挫她銳氣!圣上因老夫已年邁,無事可不上朝,不知朝堂許多事,”樓伯赟嘆一口氣,“老夫今日上朝,才發現,朝堂上暗潮洶涌,…”

  “…”老奎一張皺臉毫無表情,眨巴著眼睛。

  樓伯赟不由曬笑:與這老哥說這些,他又聽不懂!

  “老奎,去給我泡一壺茶來!”

  “是,老爺!”老奎領命退下。

  樓伯赟斂眉,細想起朝堂上的事。

  太子整頓吏治,撤了一批損公肥私,為非作歹、危害百姓,在位不辦事的官吏。他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做,他出發點是好的,但他急于求成,用力過猛,有些手段過于偏激。

  端木縣縣令徐友才,本是一名勤政廉明的清官。因老母親病重,為了給母親治病,向鄉紳朱某借一千金。

  徐友才家貧,貧寒學子出生,他微薄的俸祿僅供家中十幾口人吃穿用度。借這一千金,他是無力償還,鄉紳便說了,徐縣令高風亮節,他這一千金算捐助的。

  此事,在端木縣本是一段佳話。

  偏偏別有用心之人,將這事捅上去——端木縣縣令徐友才貪污,受賄銀若干,有名有姓的,朱某進獻千金,中飽私囊云云。

  太子元宸看,受賄銀若干,有名有姓的,朱某進獻千金,…太子認為,此徐縣令必然是魚肉鄉里的,便下令撤職查辦。

  下來核查的官吏,并無認真核查,仔細審理案件,便判處縣令罪名成立,撤職,貶為民,永不錄用!

  徐友才一口氣沒法出,申訴無門,含恨離去。

  縣令徐友才愛民如子,端木縣百姓為其申冤,告狀的到了京城,狀紙遞到了刑部、大理寺等等衙門。

  皇帝支持太子整頓吏治,沒想到,弄出這么一出冤假錯案。

  皇帝很沒面子。

  樓國公上朝,看皇帝臉色不好,大臣們像是聯絡好了,一齊炮轟這整頓吏治一事。

  皇帝愛面子的,必須給端木縣百姓一個交代,朝廷要有說法,總要有人負責的。

  “墻倒眾人推嗎?”樓伯赟喃喃自語,“這是巧合嗎?太子,此一關難過呀!”

大熊貓文學    收了那個琢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