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33章:因為他是呂政呀

  事實上,但凡攤子變得越來越大,作為操舵手處理起來就會變得顧慮越多。

  那也是一種必然,攤子大了需要應對的事情肯定增多,手頭能用的力量就那么些,能不能將資源進行合理分布變成了考驗。

  單獨以實力定論,樓煩、狄戎、綿諸、三戎的單獨一個跟漢國相比,無論哪一方面來看都算不上強大。

  如果硬要說里面誰能讓漢國正視,應該只有樓煩了。

  “太子,我本欲使你監國。”呂武看向呂陽,比較勉強地笑了笑,才說道:“太子往‘呂梁’常駐,謹防樓煩,亦可率軍出征。”

  呂陽這一下知道自己又惹到老父親了,有點不知所措,說道:“父上,非孩子不知東出為首要…”

  “無需再言。”呂武也許覺得表情和口氣太硬了一些,臉部表情變得柔和,語氣也放緩,說道:“樓煩不可不防,寡人予你三千騎兵、一‘師’之兵。處事如何,太子可自決,需援兵可增兩千騎兵、二‘師’之兵。僅有一事,不可深入。”

  五千騎兵再加上三個“師”,也是漢國東出之后用來應對樓煩的兵力了。

  那么,等呂武對荀國展開親征,該是由誰來擔當監國重任?當然是呂政啦!

  呂武能怎么辦?眼見的第一“小號”有點不符合期望,只能再養一個“小小號”了唄!

  明確察覺到又讓老父親失望了的呂陽并不后悔剛才講那些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覺得父親老了,做事給自己預設的障礙增多。

  漢國對樓煩足夠重視的原因就如同呂陽所說的那般,樓煩的活動范圍太大,他們的各部落分得到處都是,幾乎沒有一戰將樓煩打崩的可能性,正式進入到國戰階段,分出勝負不知道要耗費多長的時間了。

  是,沒錯,換作漢國不東出漢國著手來解決掉樓煩并不具有太大風險,哪怕是耗時長一些也是很沒有所謂的事情。

  問題就出在作為一國之君的呂武認為先完成“四晉歸一”比什么都來的重要,為此愿意跟三戎干耗著,面對跟樓煩越來越頻繁的摩擦也能忍受著不驅大軍深入征討。

  呂陽心想:“我一定做出一番成績,使父親得知自己錯了!”

  有這種覺悟…,又或者是產生了勵志目標的呂陽,他肯定不覺得是一種自大,要說蔑視樓煩也是沒有。

  樓煩就是一個部落聯盟罷了,有一個名義上的共主,部落之間分得非常散,先期用極快的速度解決掉靠近漢國的樓煩部落,等樓煩名義上的共主召集起一支大軍,呂陽很有信心能夠用有限的兵力將之擊敗。

  如果到時候戰況處在絕對優勢,呂陽認為要求老父親增加有限的援軍會顯得很合情合理,說不定能像解決白翟和狐氏那樣,做到了一勞永逸的程度。

  也就呂武沒有讀心術,要不然窺視呂陽此時此刻的想法,沒有可能會讓呂陽去“呂梁”負責樓煩。

  至于說受到一幫戰敗遺民蠱惑來跟漢國作對的狄戎和綿諸,其中狄戎想在短時間內解決一樣不容易,倒是那個綿諸著實是有點找死了。

  這個綿諸是一個部落聯盟,秦國還在的時候,綿諸跟秦國的關系很融洽,不止是那種高層之間能互相理解的層次,還包括秦人與綿諸人民間的通婚無障礙。

  說到底,秦人跟諸夏的其余列國人就是那么不一樣,其余列國哪怕是處境極度糟糕的北燕都不樂意跟異族通婚,出現通婚也是燕人擄走了異族女人,根本不是那種地位平等的通婚模式。

  秦國則是高層鼓勵黎庶跟異族通婚,男子可以娶異族女人,女子也能嫁給異族男人,算是某種層次上的平等。

  就燕國那種跟異族的不平等結合,后來還給燕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也就是出現了歧視混血兒的情況,倒是秦國根本沒有因為血緣混雜的情況出現什么波瀾。

  只是吧?秦國太后都能跟異族首領生孩子,還大搖大擺養在秦宮,甚至秦太后跟異族首領的孩子能在秦國當封君,民間的血緣混雜又算得上什么。

  那是秦穆公對戎狄展開兼并遺留給秦人的觀念,只要愿意生活在秦國治下,并且為秦國效力,什么血緣根本無關緊要。

  至于說秦太后跟異族首領生孩子這種事情,秦人很愿意相信那是秦太后一種“為國奉獻”的付出。

  有了秦宣太后的榜樣,輪到趙姬在丈夫死后找情哥哥,其實還真不算什么事,并且秦國不獨秦宣太后和趙姬干出那種事,相關的例子還有幾個。之所以趙姬會被拿出來大講特書,無非是秦二世玩崩了,有那么些人拿出來強調針對始皇帝而已。

  呂武心想:“兒子去跟樓煩玩耍,是不是也該趁著還沒有正式東出讓孫子去找綿諸試一試鋒芒?”

  數年前,呂政得了出使的任務,與齊國、魯國的邦交成績已經顯現,對吳僚那邊的邦交成績則是一時半會看不見。

  齊國和魯國沒有與荀國合流就是呂政的成績,吳僚會不會在得到漢國物資幫助下對鐘吾或徐國動手,估計也是近期就能得知的事情了。

  曾經的陰氏能夠壯大和崛起,依靠的不止是呂武很會交朋友,沒有相關的戰功根本不具備基礎。

  第二代之中,呂陽一再展現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幾位坐鎮邊疆的公子對上外部威脅也能一一自己解決。

  到了第三代?呂武最為關注的只有呂政,其余三代有自己的父親去操心。而子孫一多的話,呂武能記住所有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的名字就很不容易了,哪有可能每一個都關心到位。

  “長渠”順利通水,一國之君和太子露面收獲人望,后繼的狂歡則是屬于黎庶。

  該參加的政治活動完畢,呂武帶著呂陽又在附近逛了一圈,回到“長安”已經是秋季上旬。

  而他們回到“長安”等來的是諸侯派人前來恭賀,還是那種一國不落的盛況。

  從這一件事情來看,無不證明諸侯很清楚“長渠”對漢國意味著什么,沒有進行各種阻擾和破壞要感謝春秋時期的時代特殊性了。

  進行完一系列社交活動的呂武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憊,回到“未央宮”招來了呂政這位寶貝孫子。

  “綿諸屢屢犯我,不可不伐。寡人予你‘將’兵一萬騎、一‘軍’之數,可有一戰而滅之志?”呂武問道。

  綿諸的總人口才多少?絕對不會超過五萬!

  呂政還沒有回答。

  同樣在場的呂陽從里到外的哪哪哪都感覺酸溜溜…

大熊貓文學    春秋大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