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硬著發麻的頭皮聽完他們的吹噓,然后給一旁的禮部官員使了個眼色,禮部那個官員也是機靈,立刻也吹起了這兩年大明對倭寇的戰績。
言辭間的數字遠比實際高出十余倍不止,沒辦法,總不能說大明的戰績比占城這個小國都弱吧,反正大家心里都有數。
吹到最后,禮部官員也把倭寇入侵數量銳減的消息說了出去,很是認真,這下南洋諸國的使者們就有些吹不動了,誰都能看出東瀛只要內戰不停,倭寇的數量就不會減少。
那大明這邊的的倭寇少了,那他們所要面對的倭寇就多了,此消彼長不外如此,再三確定這不是吹噓之后,南洋諸國的使臣們就有默契的開始吹捧起大明。
什么大皇帝是如何英武,大太子是如何仁慈,大明橫掃蒙元兵鋒是如何強悍等等,說到最后就開始希望天朝上國能庇佑他們這些屬國,他們愿意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朱標皺起眉頭道:“諸位都是我大明屬國,只是我大明百廢待興,實在難以抽調兵力去南海剿匪,此事容后再議吧。
占城使者立刻趴伏在地上說道:“請大太子憐憫,我占城正處水深火熱之中,希望天朝派遣天兵救助。”
其余使臣也是跟著拜了下去,雖然他們國家的面臨的局勢沒占城這么艱難,但也知道如果南洋倭寇數量再加多,那可就是天災了。
如果能哄得大明幫他們巡視海域,那可就太好了,省下來的資源用來享樂不好嗎?反正大明離南洋如此之遠,也不用擔心別的,大不了朝貢的時候多帶點稀罕物過來。
聽著他們的訴求,朱標面露憐憫,但嘴里卻是絲毫沒有放松,南洋諸國都頗為富庶,盛產糧食海產品等,大明東南各州府廣種的占城稻就是宋朝時南洋傳過來的。
如果因為這些去攻占南洋諸國無疑是虧的,畢竟南洋離大明實在太遠,縱然是打下來了其實也和貴州是一樣的,只能以羈縻政策掌控,得不償失。
但如果現在有機會,朱標自然是愿意刮一刮南洋的油水,元朝留下的爛攤子如果內部消化實在是需要時間,能有機會提速自然是抓住的。
半個時辰后南洋使臣們嗓子都快啞了,但別說,官話的進步還是挺明顯的,朱標則依舊如同開始那般四平八穩,一絲一毫的利益都不愿讓出去。
最后還是占城市那邊先松了口,畢竟他們是面臨危機,如果能緩解沿海的壓力,那他們就可以專心抵抗安南的入侵了。
占城使臣聲淚俱下道:“外臣請大太子開恩,派遣一支水師幫占城抵御倭寇之患,水師自開拔之日起的一應用度我占城皆愿供給。”
朱標為難道:“這不是糧餉的問題,如此勞師動眾跨海作戰實在有些危險,倭寇兇狠本宮何忍將士們埋骨他鄉……”
能作為一國使臣的基本無庸才,雖然朱標還是拒絕的態度,但其中的些許動搖還是很明顯的,使臣們見有機會自然也就開始加大投入了 你來我往又耗費了半個多時辰,南洋諸國所要付出的銀糧才終于打發了他的心理預期,朱標看著還在不斷哭窮的使臣們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請諸使臣傳信回去,請國王再派遣使臣同我大明達成契約,契約達成之日,便是我大明水師開拔之期,諸國往后再不受倭寇侵擾。”
這種事情自然需要一份正式的國書,各使臣心思各異的拜別離去了,禮部官員也一同告辭,等人都下去了,朱標筆挺的腰桿松軟了下去,有些疲憊的靠在椅背上。
大明自建立以來,沿海船廠就沒有一日停歇過,船艦規模絕對是當世獨一檔的,只是一直以防守為主,主動出擊的次數屈指可數。
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一直當個擺設也是事情,雖然掃蕩南洋難免有所傷亡,但也沒辦法,總不能因噎廢食,大明往后是要引領大航海時代的,沒有一支威懾寰宇的艦隊如何能鞏固奪得的利益。
其實就算沒有南洋諸國供應糧餉,朱標明年也是要令靖海侯率隊出征的,如今找到了冤大頭,再好不過。
何況大明水師縱橫東南黃三大海域,必然會促進貿易發展,要知道根據禮部的記載,宋朝時候就六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元朝時候更是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海上貿易關系,這些國家和地區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闊海域。
特別是宋朝時期,上到中央朝廷,下到地方官員,都特別歡迎海外商人來做生意,宋朝皇帝甚至會下詔書寄往南洋諸國招徠生意,跟他們說,大宋歡迎你,快來做生意,利益豐厚。
一艘外國商船來到后,朝廷直接收取百分之十的貨物作為關稅,剩下的就可以自行開展貿易了,這也是大宋財政為何如此富足的一部分原因。
別的不說,宋朝的經濟政策確實比較先進,朱標研究完之后也覺得有不少是可以借鑒的,目前大明海外貿易稀少,除了老朱不喜歡海貿,更喜歡朝貢貿易之外,就是因為倭寇的存在了。
一般的商隊漂泊在海上,如果被倭寇盯上,無異于在大草原遇上了饑餓的狼群,因為損失巨大,從元末起就很少有外國商隊來華貿易了。
朱標站在大明權利的最頂峰,高層建瓴之下可以看見大明對外的貿易體系已經有些扭曲了,因為倭寇以及大明當前政策的原因,海外諸國能順利到大明的船隊唯有使臣船隊。
基本沒有私人商隊,這很不好,宋朝時平等互利的貿易制度已經有向朝貢制度扭曲的態勢,成了皇帝對化外之國的一種恩賜。
朱標要做的就是提前將扭曲的部分掰回正路,首先就是肅清沿海海域,讓貿易商路重新開始,海禁是沒有必要的,在朱標的影響下,老朱至今也沒有下達片板不得下海之類的命令。
等明年在狠狠打擊一波倭寇之后,朱標就會讓江南士族牽頭開始海外貿易,這也符合他們的自身利益,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后面就順理成章了。
至于倭寇其實自湯鼎入東瀛之后就已經不足為懼了,等合適的時候朱標就會下令將東瀛海域封鎖,在強行讓東瀛南北朝配合肅清倭寇。
其實倭寇也不受東瀛南北朝的待見,畢竟他們的本質就是強盜,本來就是因為在自家實在搶不到東西了,才會源源不斷的侵擾別國。
如果朱標投入這么大資源的水師,連個區區東瀛的倭寇都解決不了,那朱標可就要生氣了,雖然他還不是天子,但一怒浮尸萬千還是可以做到的。
朱標叫劉瑾傳膳,跟著群家伙說了這么久,肚子都餓的不行了,從座椅上起身走到內殿躺下歇了一會兒,隨后就被一道道菜肴的香氣勾起,好好的吃了一頓。
吃完后又到工部走了一趟,叫來那個研制出顆粒狀火藥的匠人,其實不能叫匠人了,人家如今已然是工部員外郎了,堂堂正正的大明五品官員。
扶起千恩萬謝的員外郎,朱標當著所有人的面勉勵他,希望他繼續研究火器火藥,只要還能有研發,一定還為他請封,封妻蔭子高官厚祿甚至爵位都不吝嗇。
此言一出,工部官員們面色各個都有些不好看,雖然他們不是禮部以及翰林院的那些學究,但他們到底是士人階層,高貴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才得官位,怎么這群匠人也能當官了…
只不過工部官員不好說什么,畢竟他們也是依仗著眾多工匠,知道如果現在勸阻無疑是得罪太多太多人了,至少不能現在明面上說。
而且也是因為知曉,太子殿下如此行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初在鳳陽遷民的時候就不顧官吏之別,提撥了許多干吏為官,那時候六部衙門御史臺翰林院都沒少在圣上面前鬧,結果……
工部左侍郎摸了摸屁股搖搖頭嘆了口氣,不提官員們糾結的臉色,工匠們各個都興奮的紅了眼睛,原來不是個例,大家都有機會啊。
等眾人回到工部大堂,至于匠人們都去拼命做事去了,那股熱情肉眼可見,朱標落座后看著眾人的目光說道:“本宮其實對工部很不滿意,平民碳也好,望遠鏡也罷,都耗費了多少時間?”
“爾等總領工部諸多匠人,竟然連分內之事都做不好,若非有火藥顆粒化這個驚喜,本宮非要好好調整一下工部!”
這話一出工部眾多官員還哪里敢站著,紛紛跪下請罪,朱標早就對工部有不滿了,只不過礙于平民碳之事迫切,暫且忍下罷了。
如今煤炭制造都已經落到了地方,邊軍供給的量也已經完成,朱標自然是要發難了,六部之中刑部戶部禮部都被朱標調教的差不多了,吏部兵部也有尚書侍郎被朱標叫到謹身殿訓斥過。
唯有工部一直置身事外,隔岸觀火看熱鬧看的太久了,這群家伙都學會糊弄了事了,朱標對工部的期望甚大,在宋濂回京之前,非要把他們的毛病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