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62章 毒手伸向朱瞻基

  又打勝仗了!

  似乎在王岳練新軍之后,大明的戰力就猶如開了掛一般,飛速飆升,別管是對付兇悍蒙古騎兵,還是悍不畏死的倭人,以及朝鮮,包括現在的安南。

  真的就好像手到擒來,沒有任何的難度。

  這是大明太強了,還是這些國家都集體墮落了?

  怎么太祖,太宗年間,多次征戰,耗損無數,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到了咱嘉靖朝,就一路開掛,所向披靡?

  莫非說…真的是天命所歸嗎?

  是咱陛下英明神武,洪福齊天,又或者是撫遠伯用兵如神,堪稱孫武在世?

  很多人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只能歸功老天。

  可是咱福國公崔士林,就相當清楚,他師父的底牌就兩字:砸錢!

  當然了,就算給你錢,也不是誰都能花得好。

  王岳就屬于那種比較善于花錢的,也更會花錢。

  其實漢唐都證明了,只要糧餉供應充足,軍械質量過關,士兵訓練充足…這三者兼備,再加上適當的策略,按部就班推進,想打輸都很困難。

  而王岳就恰恰是此道高手。

  自從他靠著花錢,砸贏了獨山堡之戰以后,他主導的新軍就在這條不歸路上狂奔不止…

  首先是糧餉,這塊朱厚熜抓得很緊,戶部和兵部都不敢克扣。平時如此,遇到了戰時,不管有多大缺口,靠著天津的股市,還有老太后口袋里的錢,以及王岳售賣債券,籌措資本的能力。

  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且王岳在北境建馬場,售賣青鹽,搭建農場…這些舉動,已經綁架了一大批商人。

  他們越發認識到,原來對外用兵是有利可圖的。

  過去朝廷凈打呆仗,光耗費糧餉,卻不能給大家伙帶來利益,誰愿意支持啊?

  現在不同了,一聽說要對安南用兵,好些人都主動送錢。

  比如武定侯郭家,比如楊家和王家,還有新進起來的張家,全都熱衷此道。

  借錢給朝廷,打贏了之后,換取對當地的掌控權。能夠得到特許經營,大發利市。這已經成了他們發財的不二法門了。

  糧餉沒有問題之后,軍械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王岳接手火藥作坊,他提出了計件工資的制度,對工人進行獎勵…不光是數量,也包括質量,都有嚴格的要求。

  總而言之,只要干好了,就有賞賜,出了問題,從工匠,到工廠,再到采買的官吏,還有接收軍械的武將…整整一大串,層層追責,一個不放過。

  不光本人要受到嚴厲懲罰,包括子孫后代,從軍為官,都要受到牽連。

  所以在王岳的這一套縝密手段之下,大明的軍械質量迅速提升。

  這倒不是說,就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只是說達到了這個時代的相對高度…即便如此,也足夠了。

  實際上,王岳還有一張王牌。

  那就是兵源素質,最早進行清丈的順天,到現在已經七年了,當初十來歲的娃娃,都能從軍了。

  而且清丈之后,這些孩子還有不少讀了書,認識了幾個字。

  這就很恐怖了。

  要說他們有資格考科舉,中進士,那是扯淡。

  但認字就比不認字強。

  當年朱元璋放牛的時候,還跑去私塾偷聽,有了文化基礎,才有了日后的洪武大帝;同樣草根出身的張作霖,也是靠著三個月的私塾經歷,才能從一堆胡子當中脫穎而出。

  讀書識字,不用太多,卻也掌握了不斷進步的本領,這一點尤為關鍵。

  落實到了新軍當中,就會發現有許多人那么在行軍過程中,也會抽空看書,而且軍中也鼓勵他們這么干,甚至會專門訂閱報紙書刊,分發下來,供大家伙閱讀。

  于是很好玩的一幕出現了,明明是粗鄙武夫,卻成了整個大明,平均識字率最高的一群人。

  識字有什么用啊?

  難道靠著讀書,就能打敗敵人嗎?

  顯然,這是不行的。

  但問題是正因為有了這么多讀書識字的武夫,在大明的軍中,漸漸出現了一個群體,那就是參謀!

  當這群人出現之后,又一個顛覆性的情況出現了。

  明軍作戰,不再依賴某個將領了。

  其實在冷兵器時代,絕大多數士兵都是盲目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是聽從上面的命令罷了。

  如果情況好,士氣高,還能夠保持戰斗力。

  如果士氣不行,再碰上一個廢物統帥,幾萬人,十幾萬人,幾十萬人,一觸即潰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這就非常考驗將領的個人能力,像韓信那種超級統兵天才,還有霍去病那種天生的騎兵統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得到一個,就能創造出一段令人目眩的輝煌。

  而名將又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古代戰爭,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再強大的王朝,也有意外的時候。

  而一切的改變,就從參謀的出現開始。

  因為有了數量相當多的參謀,他們會把作戰意圖,傳達給下面的士兵,當然也會將士兵的意見,告訴上面。

  他們還能參與作戰計劃的制定,士兵組織調動,以及戰場指揮。

  到了這一步,主將的本事依舊很重要,卻也不是唯一的制勝因素。

  明軍在悄然之間,完成了驚天動地的劇變。

  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唯有到了戰場上,他們才驚覺自己的強悍。

  接下來就是針對安南的作戰。

  整個過程乏善可陳,基本上就是演習的程度,甚至還有不如。

  首先,大明的廣西和云南方面,虛張聲勢,做出繼續沿著永樂時代的進軍路線,討伐安南的姿態。

  隨后新軍就借助船只,到了安南國的中部。

  在最細的地方,狠狠插進去一刀。

  安南吞并了占婆時間不長,隨著南北被切斷,占婆的殘余勢力,立刻復國,安南一下子丟了半個國土。

  這還不算,明軍又火速北上,襲擊了從諒山等地匆忙調回的五萬安南人馬。

  明軍強悍的火力,讓這些安南人全都傻了。

  成片成片的倒下,尸體延綿幾十里,河水都染成了紅色。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初的懦夫仇鸞,這一次他負責后勤,不過卻不是軍中編制,而是類似民兵,海上武裝那種。

  這貨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居然就帶著兩千多人,直取安南升龍府,偏偏還就讓他得手了。

  無能懦夫一舉擒獲了安南國王!

  這個消息,一下子炸暈了所有人。

  安南也太廢了,怎么連仇鸞都打不過啊,你們是豬嗎?

  他們是不是,這個不好說。

  但是有一個人,卻豬了!

  那就是咱們的宣宗皇帝,小黑胖子朱瞻基。

  一直以來,大明的文官,都特別推崇仁宣之治。

  把大胖子和小黑胖子,當成了標桿,隱隱有蓋過朱元璋和朱棣的意思。

  大概的邏輯就是你們好大喜功,不如仁宗和宣宗愛護百姓,于民休息,真正為了老百姓好…這大概的邏輯就是吹宋朝的那些話術,你看宋人雖然要交納歲幣,雖然被動挨打,雖然先是被契丹錘,接著被西夏錘,還被金人搶去了開封,丟了半壁江山,最后連半壁江山都保不住,讓蒙古人搶走了。

  但人家宋人過得很富裕啊,人家文化發達啊,人家君王仁慈,對待讀書人很好,要什么國家強大,小民尊嚴不重要嗎?

  對不起,你要是拿這套話,在靖康年間,跑去開封,跟老百姓說,保證連骨頭渣都不剩!

  國家強弱就擺在那里,任何腦筋正常的人,都知道該怎么選擇。

  宣宗放棄了安南,如今嘉靖大破安南,這塊昔日的故地,有望重新回到大明的手里。那些鼓吹宣宗的人,是不是很尷尬呢?

  而且頭些時候,王岳放出了《平吳大誥》,這篇來自安南的雄文,經過報紙的宣揚,不說人盡皆知,也差不多了。

  在里面安南把宣宗朱瞻基罵得一文不值,而當時的大明也就裝了糊涂,這算什么啊?

  哪里是盛世的氣象?

  誰敢說這是對的,上去就給兩巴掌。

  反正你都是挨打是對的,那就打你唄!

  不但要打,還要望你臉上啐幾口。

  不服啊,不服來打我啊!

  囂張了一百年的安南,終于遭到了來自朱厚熜的毒打。

  “方尚書,朕今日到了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尤其是宣宗皇帝…朕替他出了口惡氣,報了大仇,那他是不是也該…知道進退啊?”

  方獻夫不明所以,什么意思啊?

  “沒什么,沒什么的,就是這太廟的位置似乎少了點!”

大熊貓文學    我是王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