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水入海口!
零星雪花從天穹飄蕩而下,江面上,只見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塞滿數十里寬江面,大隋水師那一艘艘居高臨下,如水中皇者的海船,氣勢磅礴、威風凜凜,在為首的一艘的旗艦上,張鎮周扶著劍柄,身披戰甲,數十員水師將領簇擁在旁。
貝水河口寬約數里,完全可以駛往大型海船,就在這時,桅桿上忽然有眺望兵大聲道:“前方有戰船。”
只見一望無際的水面上,一艘千石左右的船只正要航行,張鎮周急向四周望去,只見除了這艘戰船外,再無其他船只,他令道:“截住這艘船!”
彩旗揮動。旗語傳達,幾艘大船劈波斬浪、加速前行,片刻便繞到高句麗戰船前方,大船上隋軍士兵箭如雨下。十幾名士兵慘叫著被射倒在船上,其余士兵鉆入艙內躲藏,高句麗戰船的船帆繩索被射斷,船帆滑下之后船只能在原地打轉,再也無法前行。
不多時。隋軍押著幾十名高句麗士兵登上大船,幾十名高句麗士兵全部跪在甲板上,乞求饒命。
張鎮周上前盤問,回頭對將領們說道:“這些高句麗水軍,負責駐守平壤城外的一處海島。他們的百多艘戰船,全部部署在貝水之內,擔負著防守平壤城的任務。”
說到了這里,張鎮周接道:“我大隋當年幾次敗給高句麗,便是我們的速戰速決之計,敗給了他們的步步求穩。如今遼東已經落到了我大隋之手,我們再也沒有后勤的壓力,且殿下他們在丹鳳城牽制了高句麗大部分兵力,我們只要殲滅這支水軍,便可威脅到高句麗的國都平壤。”
張鎮周說著他對高句麗戰局的掌控,一言一行條理分明,大有名將之風。
周紹祖感嘆道:“殿下進攻突厥時,侵略如火,現在攻伐高句麗不動如山,以守代攻,不給敵人可趁之機,實在令人佩服。”
張鎮周點頭道:“確實是這樣,殿下給我們兩萬奴隸,為的就是攻破平壤城,只要破了平壤城,高句麗便會上下動蕩,人心不定,為前方取得勝利打下基礎。”
來弘問道:“都督,我們怎么打?”
“還有四十里,須行一個時辰。第一艦隊逆流而上,速度不要太快。第二、第三隊拉開距離,帶著奴隸兵在后面跟隨。”張鎮周曾是來護兒、周法尚水軍將領,對于這里十分熟悉。
“喏!”
命令下達,艦隊出發。
貝水下游寬達十幾里,中間不時分布著一些小島,盡管江面很寬闊,但三百多艘大船行駛顯得異常壯觀。
延綿十余里的船隊集群而行,就仿佛從大海中出來的巨龍,在大江中遨游,兩岸人口密集,到處是大片農田和村莊。
這是貝水平原,土質肥沃,河流縱橫,自古以來便是高句麗人口密集地,不時能看到一片片森林,像綠色寶石點綴在平原之上。
“都督!我們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抵達平壤城了。”一旁,周紹祖大聲提醒,這已經是他第五次提醒了。
張鎮宗望著兩岸追著艦隊大喊大叫的高句麗百姓,道:“我沒想過可以偷渡到平壤城下。這貝水越上去,水道越狹窄,不利于作戰,他們的水軍早一點到來,可以早一點決戰。”
航行了大約半個時辰,前方水面上出現了密密麻麻黑點,相距他們約五六里左右。
“高句麗水軍!”周紹祖的聲音中有著一絲緊張。
‘當!當!當!’
鐘聲在桅桿上敲響了,士兵們紛紛從船艙里奔出,隋軍這些年來進行過多次水戰訓練。
但水軍不同陸軍,極難成軍。大隋水軍主力也只有兩萬人而已,這一次可謂是傾巢出動了。
張鎮周目光立刻鋒利了起來,回顧之間,望著甲板上聳立著的一架架龐大投石機,拋籃里靜靜地擺放著的瓦罐,冰冷道:“傳令下去,五牙艦在前,輔以艨沖,擺開進攻隊形,破他陣型。”
南北朝對立時期,楊堅為了早日統一南方,他讓楊素為信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作好伐陳準備,楊素在巴蜀造的船艦,就數以千計。當時造船技術相當高超,楊素命人在斗艦的基礎上,改造出一種更強大、更完善的“五牙艦”。
五牙艦長達兩百尺,高百尺,甲板寬五十尺,吃水七尺,標配戰兵五百人。可以想象,那是何等壯觀的大艦。
五牙艦上有五層樓,下面四層置兵,最上面還有小閣樓,用于瞭望和指揮。兩舷設有四十把長槳,劃槳推進。船尾配有兩把搖櫓,供多名櫓手搖動以控制行進方向。戰船甲板和戰棚上設置有女墻,可隱半身。女墻上設有垛口,供射箭用。船上設有橫艙壁,在橫艙壁上設置縱向粱木,上面鋪設木板。木板之上設置船艙和作戰平臺,木板之下填土石,以保持船的穩定。
戰船左右前后設置六臺拍竿。
拍竿形如大桅,上置巨石,利用設置在甲板之下的絞盤操縱,是水戰利器。作戰時當敵船靠近時,放開長桿下端的機關,長桿就此倒下,巨石拍打目標,相當于一個超長型的錘子,此巨石可以反復使用,一旦靠近敵船,能夠很快將其擊毀。
公元588年,楊素率軍攻打南朝陳國。決戰開始,楊素派遣巴蜒士卒千余人,分乘五牙戰艦,率先沖向陳軍水陣。
五牙戰艦靠近陳軍后,即用拍桿攻擊敵方船只。須臾之間,拍竿擊沉敵船十余艘,俘敵二千余人。此一場大水戰,隋軍所向披靡,陳軍聞風喪膽。
毫不夸張的說,五牙戰艦是冷兵器時代的極限,其戰力和威懾力相當于后世的戰列艦,甚至猶有過之!別說是隋唐兩朝,即便是將這種龐然大物放到宋元明,一樣是縱橫水域的大殺器!為了適應大海的大風浪,五牙船已經做了改良,適航性、安全性較之以往更勝幾分。
至于艨沖則是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性快艇。又作艨沖、艨艟。
艨艟整個船艙與船板由牛皮包覆,可作防火之用。兩舷各開數個槳孔以插槳船且供櫓手劃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艙三層,亦以生牛皮裹之以防止敵人火攻。每層船艙四面皆開有弩窗矛孔可作攻擊各方向敵人之用。有記載稱“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后有駑窗矛穴,敵不得進,矢石不能敗。”由此可見艨艟形體雄偉,機動性強且便于水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中,東吳大都督周瑜以“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點火后突入曹軍船陣,一舉燒毀了曹軍艦隊。這是我國軍事史上以蒙沖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
“嗚嗚嗚!”
這時,隨著劇烈的號角聲和戰鼓聲沖霄而起過后,一面紅色三角令旗急速揮動,三百多艘艨沖、五牙船組成的第一艦隊立刻從陣型當中火速的分出,向著對面的高句麗水軍殺了過來。
貝水水面上,聞訊前來攔截隋軍的高句麗水師,實力不強,只有萬余人,主要以千石戰船為主,共有兩百多艘。他們主要水戰武器,主要是弓箭。
高句麗數不盡的帆影從顯露出來,中軍陣中傳來了疾聲厲喝,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地發布,弓弩手和盾兵交替上前,在一艘艘船之上結成防御陣列。對著越來越近的敵軍虎視眈眈,隨著“嗡”的一聲震動,由幾百支箭矢組成的烏云突然升起,鋪天蓋地的朝著高句麗船陣席卷而去!箭矢撕裂空氣的尖嘯令人心驚!
在第一艘敵船出現在寒霧籠罩的江面上,露出清晰輪廓之際,水戰立時爆發了出來!
“舉盾!”
高句麗此次也是傾巢而來,準備十分充足,他們常年與新羅水軍作戰,士兵的戰斗經驗遠遠超過隋軍。可以說,隋軍的這種戰法早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幾乎在第一時刻,高句麗船上傳來幾聲嘶聲力竭的怒吼。
一列高句麗將士舉起大盾闊步向前,將盾牌頂在船舷上,弓弩手齊步后退,在他們的身邊是一個個高舉盾牌的士卒,就在蝗蟲一般箭雨撲殺而下的同時,盾牌閉合得如龜殼一般,牢牢將其他將士擋在盾牌之下,羽箭若雨點,猛烈地擊打在盾牌之上。
慘叫和悶哼聲在眾人耳邊回響,幸存的高句麗士兵回頭一看,無不頭皮發炸。只見一支支長達五尺的大箭刺穿了盾牌,將前后兵士串成了一串串。
“放!”隨著隋軍三百架大型床弩咆哮聲中,六百枚長槍般粗細的巨箭撕裂空氣,帶著低沉而尖銳的嘯聲,瞬間越過幾百步距離,一連串悶響聲中,不少高句麗盾墻被射開一條口子,強大的穿透力,使不少高句麗士兵被那巨箭直接撕裂了身體,血腥的氣息一下子彌漫開來。
在拉近一段距離之后,各艘戰船上的隋軍將士按照旗官的指示,調整角度,繼續發射。
“嘭!”
又是一輪弩箭之后,不少盾牌碎裂開來,高句麗第一梯隊戰船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下徹底癱瘓。
不知不覺中,兩軍距離也到了三百步之內。
看到這一幕的張鎮周立刻抽出了寶劍,厲聲喝道:“傳令前軍出擊,擊潰高句麗水軍!”
“前軍出擊!”
一位位傳訊兵快速以旗語將命令傳達下去,令旗使勁地揮舞,陣前來回游弋兩百艘艨沖、五牙艦迅速開始發力,向著高句麗水軍迎了上來。
瞬息之間,江面之上響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吶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