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冊封皇太子之后,官家緊接著又下了一道圣旨,以皇太子剛剛成年為由,由皇后垂簾聽政。
既權同聽政。
這道圣旨一下,立時在朝廷中蕩起陣陣漣漪,不過大多數重臣都是贊同的。
畢竟太子剛立,還未曾參政,而劉皇后這些年是朝廷實際上的掌權者。
官家閉關修道,都是劉皇后在批閱奏折。
這是合情合理。
只是這道圣旨之后,劉皇后終于從幕后走到了明面上。
以這位劉皇后的鏡面,太子哪怕是身為儲君,短時間之內,恐怕也難以拿到實際上的權柄,只能做個皇太子。
此時,京師中眾多大臣,不乏以饒有意味的神色盯著東宮和延福宮的方向。
如今仔細算算這位東宮太子年紀也不小了,換了其他簪纓之家,早已經成家立業,這位能夠忍受得了頭頂多上一尊太上皇嗎?
而劉皇后是否到時候又當真能毫無掛礙的歸還手中至尊權柄?
東宮。
其實大宋并無真正意義上屬于皇太子的宮室。
大宋不同于前朝大唐,太子的東宮為了節省,通常沒有另外修筑,而是和帝、后的宮室連為一片。
這其中與太子權柄的虛化有些關聯,光從堂堂大宋皇太子沒有自己固定的宮室就能看出皇太子尷尬的位置。
其次就是皇太子配置的官員,通常其他朝代的太子配置的官員極多,像是詹事府,左、右春坊之類的官員近乎于沒有。
不像大漢,大唐,太子府配置有完整的官員,哪怕是驟逢異變登基,也是羽翼豐滿。
而大宋太子,若逢意外,通常只能裸奔上位,需要依靠朝堂中的重臣力鼎,若是這些執政看你不爽,你就是個傀儡。
至于太子撫軍監國之類的權利,那是做夢,別想多了,想多了沒好處…
王淵此時在眾多宮娥,內侍的擁簇下,逐漸來到了屬于自己的東宮。
眼前是一片飛檐斗角的巍峨宮闕,比之之前看到的福寧宮宮室,延福宮不遑多讓。
“祥云殿!”
王淵還未走近,已經看到了這座大殿的殿民。
官家和劉皇后對他還是頗為看重。
當年官家做太子的時候很慘,就只有一間簡陋的低矮宮室,比起其他郡王還要慘。
“太子殿下,這里未來便是您的居所所在,皇后娘娘吩咐,這些奴婢暫時交付給太子殿下聽用,若是殿下不滿意,隨時可以遣回,重新派遣!”
身穿朱袍,陳琳臉上堆滿了笑容,對眼前這位太子殿下頗為親切。
旋即陳琳拍拍手,身后頓時有八位秀美,端莊的秀女從身后走了過來,一個個身姿婀娜,娉娉婷婷。
王淵目光一眼掃過,旋即在其中兩位身上撇了一眼,眉頭略為一挑,他竟是看到了兩個熟人,但目光轉瞬收斂,并未叫陳琳看了去。
“婢子等見過太子殿下!”
眾女此時齊齊上前行禮,鶯鶯燕燕,燕瘦環肥,明媚中端莊儀態顯露。
“起來吧!”
王淵隨意揮了揮手,心頭有些奇怪,這些秀女的品質比他想象中要高一點!
按照他原本所得到的消息,太子宮中的秀女通常是以端莊為準,像他宮中這幾位秀女不少是內媚之體,劉皇后難道就不怕他貪戀床笫之歡,做了昏君。
陳琳這老太監見王淵目光不動,笑的頗為曖昧,說道。
“這是圣人從民間精挑細選,為殿下所選的八位秀女,她們無論是體質,亦或者是品行,容貌都是極出挑的,不但才貌俱全,出身亦是不凡,俱都是來自于京師各大名門中。”
王淵點點頭。
王淵早就知道,這里間程序,這些貴女姿容非同一般,若是被他相中,是能夠作為太子妃直接上崗的,若不然也可以作為側妃。
見王淵臉上有些笑容,陳琳心頭也是松了口氣。
這位太子爺什么都好,但就是太過于自律,圣人經常嘴邊掛著的就是擔心太子爺太過于清冷,耽誤了血嗣繁衍的大事。
作為大宋未來的至尊,皇太子可不能沒有血嗣。
如若不然,皇太子宮中是不宜安排一些容貌太過于出眾的秀女。
除了八位秀女之外,還有內廷送來的四位小宦官幫忙打理宮室,讓祥云殿逐漸有了一絲興旺的氣機。
祥云殿,在一切布置妥當之后,王淵屏退左右,此時空無一人的大殿中,王淵終于不再掩飾周身的異象,眉心深處隱有萬千威嚴神光流轉而出,周身龍魂咆哮。
他緩緩做到那屬于東宮太子的寶座上。
在周圍,皇城中滾滾的天子龍氣源源不斷朝著他周身流轉而來,包括皇城上空盤旋的大宋國運神龍,那是一條巨大炎龍。
炎龍吐息,一股恢宏神光落在他頭頂,幫他升華親王位格,化為儲君位格。
他的虛化帝格,根源是以親王位格為依托,此時親王位格更進一步,虛化帝格頓時神光暴漲,龐大天子龍氣深入眉心深處的紫微神庭。
紫微神庭已肉眼可見的速度,正在擴充,凝實。
“帝君位格近乎于實質凝形!”
王淵察覺到,被冊封為東宮儲君之后,他的紫微帝君權柄大戰,頭頂紫微星命光華暴漲,若非壓制,已經可以取代炎龍中央升起的那顆帝星,代為執掌大宋至尊權柄。
他所有的謀劃,都在今日獲得了成倍數的回報。
“真是沒想到,比想象中還要簡單的多…”
王淵坐在身下冰冷的金椅上,神色有些感慨。
對于眾大臣的目光,王淵隱隱有所察知,但王淵并不在意,對于什么國家大事,他現在并不是很在乎,而且若是他想,從劉皇后手中奪過權利,并不困難。
只是不到萬不得已,王淵不想傷害劉皇后。
劉皇后畢竟是他這具身體血統意義上的母親,而且待他不差,他用不著用那種激烈的手段,過河拆橋。
至于作為皇太子目前要面對的窘境,王淵也不在意,因為皇太子還有參決權。
之前,重病不起的官家已經下詔,除中書、樞密院諸司的重大國事仍舊上報外,一般事務令皇太子趙淵與宰臣、樞密使等大臣于資善堂商議處理。
雖然沒了太子監國,并且太子旁聽,但這也是個好的開始,朝廷的中心已經開始朝著東宮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