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陳舟寫到第三塊白板的時候,李振邦趕忙吩咐會議室的工作人員。
讓他們趕緊的再搬幾塊白板進來,并把剩余的所有白板預備好,隨時準備使用。
同時,也特地交代他們,在搬白板進會議室的時候,千萬要動作放輕,不要打擾到陳舟。
之所以有這個交代,是因為李振邦發現,比起最初的計劃書。
陳舟此時在白板上所書寫的內容,又有了很大的改進。
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優化。
整體思路沒變,但細節優化了太多。
許多原本存在的問題,也被陳舟給一次性解決了。
這也代表著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那就是,這些人所擔心的可行性,被進一步論證了。
李振邦不知道這是陳舟早已完成的優化,還是臨場迸發的智慧。
所以,他擔心搬白板的動靜,影響陳舟此刻的思路。
事實上,陳舟此時的狀態,已經完全沉浸在白板上面了,完全屏蔽了外界的影響。
光是搬白板的動靜,是不可能打擾他的。
當然,李振邦的這種做法,還是有效的。
至少能夠給會議室里的人提個醒,誰也不要再發出多余的聲音。
對于陳舟此時在白板上所書寫的內容,李振邦能夠看出來這些細節的優化,會議室里受邀參加這場討論會的人,自然都能夠看出來。
只見,他們臉上的表情,一個個都比較精彩。
有欣喜的,有愁悶的,有無奈的,有期待的,有贊賞的,有嫉妒的,也有憤恨的…
總之,精彩紛呈,各人自有各人的心思。
本來想著借討論會,給陳舟漲漲知識,讓他學一學該怎么在學術界搞研究。
可沒想到,竟然讓這家伙給裝逼成功了。
尤其是那個白板,簡直無法形容…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陳舟再一次震驚到了他們。
不管是潘老這樣的,聚變技術領域里的先驅者們。
還是其他真正致力于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以期將其真正實現的研究人員。
亦或者如廖玉志這般,一方面確實期待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另一方面卻又有著自己想法的人。
此時都只有一個想法,陳舟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遠超他們的想象。
先前還口口聲聲說著他們不是學生,可卻真的成為了學生,認認真真的做著筆記。
對于身后眾人精彩的表情,陳舟自然渾然不知。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面前的白板上。
手中握著的筆,正穩穩的在面板上,留下一行行的文字。
很快,第三塊面板全部寫完。
陳舟很自然的便走到了下一塊面板前,繼續抬手書寫。
在又一塊面板被寫滿之后,陳舟也從原料產生部分,來到了材料部分。
材料部分的主要內容,正是陳舟結合DMD2號材料,所進行的研究。
當然,這還是一個方向,并不能直接運用于可控核聚變技術上。
但就是這么一個方向,卻看得會議室里很多人,瞬間瞪大了雙眼。
他們或多或少都聽過,陳舟曾經發過一篇關于計算材料學的論文。
雖然可以說是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但是在那之后,就沒有聽過陳舟在材料學領域,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研究了。
反而是陳舟的老本行,也就是數學和物理學,一直在出研究成果,更是拿下了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
也就是說,陳舟應該沒有再把研究重心放在材料學上,也應該沒有時間,再兼顧材料學的深入研究了才對。
但現在,就在他們的眼前,陳舟所展現出的,關于材料學的研究深度,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實在太令人驚訝了。
如果再仔細想想的話,距離那篇關于計算材料學的論文發布,似乎也沒有過去多久。
完全想象不到,一個人怎么會有這么大的精力,在取得那么耀眼的數學和物理學研究成果的同時,還能兼顧到材料學的研究。
更加令他們感到震驚的是,陳舟的學術能力,以及他的科研天賦,簡直令人感到窒息。
難道說,陳舟將成為新世紀第一位,真正全能型的科研人員嗎?
這個想法也在許多人的心中冒了出來。
他們此時再看向白板前的年輕人時,目光之中已經隱隱有了佩服之色。
與此同時,在又兩塊白板被完全寫滿之后,陳舟也完成了材料部分的內容,開始向著工程設計部分進發。
以托卡馬克裝置為基礎,陳舟逐漸開始展開…
原本上午9點開始的討論會,已經進行了3個多小時,現在也已經到了中午12點多。
李振邦本來也沒注意時間,全沉浸在陳舟的白板上。
還是會議室工作人員的提醒,才意識到時間問題,得給每個人安排午餐了。
可在看了眼還在奮筆疾書的陳舟后,李振邦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現在明顯不是打斷陳舟,帶著他們去吃飯的時間。
而且李振邦也相信,這些記著筆記的人,此刻估計也沒有太大心思吃飯。
想到這,李振邦快速環視了一圈,和他所想的差不多,基本上每個人都在聚精會神的看著陳舟所書寫的白板。
即使是廖玉志這樣,帶著個人想法的一些人,也同樣目不轉睛的看著白板,手中的筆則記錄個不停。
于是,李振邦便吩咐工作人員,先把午餐備好,等會議結束他們再去用餐。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舟逐漸寫到了第十塊白板,也來到了五大核心部分的最后一個,控制程序部分。
這一塊,就是以計算機科學為主,數學為輔了。
但是因為陳舟解決了NP完全問題,在控制程序部分的內容,同樣優化的令在場眾人大吃一驚。
只能說,五大核心部分逐一加重力度,逐一征服了他們。
到現在這里,陳舟已經把他們全部的問題,都給回答了。
尤為重要的是,關于項目的可行性,按照陳舟的設計,按照這白板上的內容,三到五年完全有可能實現!
而這也是在場眾人,感到最為激動的地方。
特別是像潘老這樣的老人,深耕于聚變技術領域太多年了,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辛勞,真的能夠變成現實時,那種心情是無以復加的激動。
至于組織這場討論會的李振邦,現在也終于清清楚楚的認識到了陳舟的道理,到底是有多硬!
這簡直就是完全不講道理的,硬拿著超越眾人的學術能力,把所有人的道理,都給講通了。
終于,隨著陳舟緩慢的停下手中握著的筆,他的任務完成了。
而眾人的目光,也在這一瞬間,全部落在了陳舟最后的落筆處。
不管是跟上陳舟思路的潘老等人,還是沒跟上思路的其他研究人員。
此刻都看向了陳舟最后的落筆處。
那里寫著一行字———
逐日之光輝,控能源之聚變,項目名可命為“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