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陳舟基本上睡一睡,刷刷校園網,時間就過去了。
下午兩點多,他終于抵達燕京南站。
陳舟興沖沖的拉著行李箱,背著背包,就朝閘機口而去。
通過閘機口后,陳舟便左右張望著,尋找那個魂牽夢縈的身影。
找了半天,陳舟納悶道:“難道沒來嗎?不是和我說,來接我的么?”
在陳舟上車前,楊依依就問陳舟要了行程信息。
楊依依跟陳舟說,等他到了燕京南站,她會來接他的。
因為她希望,陳舟下車后,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她。
“不應該呀?依依從沒不會騙人的…”
這樣想著的陳舟,就準備給楊依依打個電話。
不過,他的電話還沒打,就看到楊依依這丫頭,從一根大柱子后面,面帶笑意的走了出來。
陳舟看到這一臉壞笑的女孩,頓時反應過來。
這丫頭剛才一直是故意藏起來的…
三步并作兩步,走到楊依依身邊,陳舟一把將她拉進懷里。
良久,兩人才分開。
離開燕京南站后,陳舟和楊依依按照事先的計劃,先去吃飯,然后看電影。
久違的約會,帶給了兩人一種久違的新鮮感。
一路上,楊依依都是蹦蹦跳跳的小可愛模樣。
經過這個小插曲后,回到燕大,回到宿舍的陳舟,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本科階段,最后的征戰中了。
校園網上,關于杰波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
但風向卻漸漸跑偏了。
各種討論帖,開始圍繞著陳舟、陶哲軒、張億唐三人的身份,討論了起來。
畢竟,這是史上第一次,在三位華人之間,展開的數學猜想競賽。
也是第一次,獲得了數學界極大關注的有趣比賽。
其次,在對陳舟三人的身份細究上。
又儼然變成了,華國年輕數學家和國外華人數學家的比拼。
這樣一來,三人各自身份所代表的意義,就被人為的延伸了。
最為人熱議的便是,如果陳舟贏了,那是不是代表著,我們也可以培養出,不遜色于國外的杰出人才?
對此,陳舟其實是不贊同的這樣比對的。
他覺得這更多的還是三個朋友之間的玩笑話,不應該帶上這樣的色彩。
但是輿論的風向,并不會聽他的解釋。
因為他讓李禮和沈靖他們,在校園外上發表這樣的觀點時,很快就被淹沒了下去。
怎么說呢,大家的關注點已經形成了,很難再去改變。
或者說,先前連上新聞聯播,又被主流媒體連續報道的他。
本身就帶有了特有的性質,每個人都希望他這面旗幟,永遠光輝艷麗。
看到事情變成這種情況,陳舟真的很想去找張中原談一談,好好吐槽一番。
但最終,陳舟并沒有去。
倒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張中原出去進行學術交流去了。
陳舟估摸著,他也沒想到會導致現在的輿論走向。
索性,陳舟決定不管校園網上的投票帖。
先專心做好自己的事,至于最后的結果,一半一半吧。
陳舟也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對面可是兩位數學大佬!
就像校園網上的理智分析一樣,陳舟也認為,數學猜想這玩意,這種最講究天賦與靈感的難題。
真的講不好,哪個人哪天就突然把問題解決了。
圖書館,陳舟正在查閱著杰波夫猜想的相關文獻。
他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杰波夫猜想的相關文獻數量,在之前雖然也有不少人研究,但是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并不多。
可是,在去年11月之后。
準確來說,是他在麻省理工的那場報告會之后。
關于杰波夫猜想的相關研究學者,仿佛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所發表的論文量,陡然增加。
尤其是近期內,更是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
看到這大量增加的論文數量,陳舟的表情略微有點古怪。
難道因為自己和陶哲軒他們的比賽,激發了大家的靈感?
所以大家一下子都研究開了?
想到這,陳舟又在ePrint
arXiv網站上,搜索起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相關論文。
著重看了近期上傳的論文數量。
“乖乖,這幫人真是瘋了…”
陳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殊不知,因為他和陶哲軒他們的友好比賽,已經引起了慢條斯理的數學家們的擔憂。
數學猜想的探究往往會帶來新的數學內容,也會誘導出一些新的猜想。
就像費馬猜想產生了代數數論中的核心概念“理想數”;龐加萊猜想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研究三維空間;哥德巴赫猜想促進了篩法和圓法的發展,尤其是發現了殆素數、例外集合、小變量的三素數定理等。
而四色問題通過電子計算機得以解決,從而開辟了機器證明的新時代;黎曼假設不僅使素數定理得以證明,還使1000多個數學命題,以黎曼假設成立為前提的情況下得以提出。
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學猜想不僅是一顆顆“璀璨艷麗的寶石”,而且是一只只“能生金蛋的母雞”。
通俗點說,刨除那些真正有意義的研究成果,這些數學猜想足夠水無數篇論文了。
但現在,按照曾經微博上的觀點,有兩個殺金雞團隊,已經比著賽,揮舞著紙筆,要扼殺兩只下了無數金蛋的母雞了!
所以,才會出現現在這種著急忙慌發論文情況。
大家生怕哪天,陳舟就站出來,或者陶哲軒和張億唐站出來,宣稱自己證明了杰波夫猜想,或者孿生素數猜想。
而且他們相信,這一天應該也不會太晚。
在新的數學工具和數學思想,也就是分布解構法誕生之后,必然會導致一些數學猜想的解決。
只是很多人沒有足夠的自信,他們不相信自己會是那個最終吃雞的人。
畢竟學術界有個說法,全世界適合去攻克重要數學猜想的人,不超過一百人。
而這一百人,那都是具有百分百天賦的數學家。
許多數學猜想看似簡單易懂,一般人都能理解。
但實則內涵深邃無比,不可輕易觸碰,盲目求解。
否則就是在做無用功,基本上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因此,大部分人都深知自己不屬于這一百人之列。
還是趁著還有時間,趕緊再發表幾篇論文,積累積累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