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572章 新的吳王,楊渥的作死之路

  “世子,大王身薨,您身為世子,也合當至靈堂為父服喪盡孝,可你如此這般...也未免太不成體統了。”

  先前倒也曾與李天衢打過交道的徐溫,以及與他一并疾步行來的那個吳國大臣趕過來后,便立刻忿聲說道。就見他面帶慍色,很明顯也在強忍著怒意,這個人自然便是如今與徐溫共掌軍政事務的重臣張顥。

  然而聽得徐溫、張顥二人一來便要說教,楊渥臉上戾氣明顯濃重了幾分,也是順毛驢的脾氣,喜歡聽人恭維、奉承、夸贊,可一旦有人擺出副批評教育的模樣便怒從中來,而他發作時更會只按著自己的性子來,遂當即厲聲回道:

  “徐溫、張顥,你們兩個只不過是父王任用的臣子,孤也沒把你們當成我楊家的父叔尊長輩!父王的喪事,孤又當如何,更不必聽哪個不開眼的說教!也不嫌管得太寬了些,如今孤已繼承王位,你們便是如此同主公說話的?”

  徐溫在旁猛使眼色,似是在示意臉上怒氣更重的張顥暫且忍耐,放緩了語氣,而又對楊渥勸道:

  “世...主公,為父守孝服喪,到底是人倫大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方才能威服眾臣。先王薨命,我等也自當繼續輔佐主公,維護吳國基業,可是您為先王服喪期間如此飲酒嬉鬧,未免要讓眾臣心寒,長久下去盡失人心,想必主公也不愿如此吧?”

  “徐溫...你這話...又是什么意思?”

  本來徐溫自問說的已是十分委婉,哪知楊渥卻好似是抓住了他的把柄一般,一對招子陰測測的凝視過來,又一字一句的說道;

  “怎么孤倘若不按你們說的辦,你們便不服孤繼承這吳國國主之位,那下一步又當如何,難不成要取孤的性命,奪權篡位,由你們霸占我楊家的基業?”

  徐溫、張顥聞言神色立變,楊渥如果非要把話往歪了帶,這可就不是君臣之間爭執的口角矛盾,而是把有篡位叛亂野心的賊臣這個罪名直接扣了過來!徐溫又驚又怒,正要辯解時,楊渥卻又把眼一瞪,厲聲高喊,言語中也充斥著強烈的怨氣:

  “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

  “臣蒙先王提攜大恩,又怎會背叛主公、奪權謀反的野心?還望主公明察!”

  徐溫、張顥二人,只得立刻跪倒在地上連表忠心,他們也看出來了,楊渥不但肆意妄為,他言語中已隱含著殺意,這要是再惹得他不快,說到謀反,就是要按謀反的罪名治你們!

  如今吳國我為王,先前不過是仗著父王的重用,可現在孤卻見不得你們還要裝腔作勢!

  直到瞧見徐溫與張顥,楊渥先是嘿嘿的笑出聲來,旋即放肆的張狂大笑,他眼中滿是蔑視的又瞥了過去,又招呼一聲,便同一眾隨從策馬揚長而去了......

  徐溫后背衣衫已被冷汗浸濕,然而驚魂稍定之后,他心中騰的又有一團怒火躥起。楊渥這小兒,只不過因為是主公的長子,而其他諸兒年幼,這才繼位做了吳國國主....可是他又有何德何能?好歹我為先主竭力盡忠,又怎能容得他這般欺辱!?

  然而吳王終究還是要由那小兒來做...他現在便如此猖狂妄為,更是敵視我等先王舊臣...我等身家性命、前程家業都被他把控在掌股之間,時日越久,只怕處境也是愈發兇險吶......

  徐溫面色陰沉,又緩緩的抬起頭來,然而當他的目光與身旁的張顥對在一處時,彼此也分明從對方的眼中察覺到一抹異色......

  自楊渥繼承吳王的位子之后,吳國那邊陸續又有消息傳來,李天衢聞訊之后連連搖頭,甚至有種嘆為觀止的感覺。

  因為李天衢也忍不住懷疑:楊渥那小兒當真自以為能鎮得住吳國那些功勛宿臣?他的行徑,怎么越看越像是主動作死啊......

  聽聞自他父親亡故之后,便如脫韁的野狗放縱行跡的楊渥非但愈發驕橫奢侈,而且親自組建新軍,號為“東院馬軍”,并廣泛安置自己的親信擔負重任,而由他所任命的臣子在吳國大多屬于少壯派系,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刻意提拔的鷹犬爪牙,而仗勢專橫,開始打壓本來隨著他父親楊行密打天下的功勛舊臣。

  不只如此,其中寧國軍節度判官周隱,當初于楊行密身子欠安之時便曾直言楊渥雖為嗣君,卻保不住吳國的基業,倘若主公日后當真有個好歹...便建議由功勛宿將劉威暫管國事,待主公其他諸子長大后在交權。

  然而楊行密又是何等人也?他機關算盡鏟除包藏禍心的賊臣,又有過田頵背反這等恨得咬牙切齒的經歷...楊渥再不爭氣,好歹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這又是什么時節?先前藩鎮兵變誅殺節度自立,如今各國權臣以下犯上、謀權篡位也猶如家常便飯,諸如劉威等嫡系心腹,倘若把大權交托于他們攝政...這不就相當于把楊家基業拱手讓于外人?遂也根本不會采納周隱的意見。

  可是這件事,卻也傳到了楊渥的耳中,他即位之后未過多久,便怒斥周隱“君賣人國家,何面復相見!”而將其處斬誅殺......

  然而周隱也是為吳國從長遠著想,提議也未被采納。楊渥卻記恨至今,擅殺先王提拔的功臣,到底缺乏足夠的理由,所以這也就難免在吳國資深宿臣當中引起更大的恐慌。

  更讓李天衢感到無語的是,楊渥做了吳國國主之后,很快便又著手要發動戰爭。

  然而楊渥似乎倒也清楚現在北面的魏國招惹不得,也不是還要同己方勢力的死對頭吳越國再打響戰事,而是要結下新的仇家,兵鋒所向,卻是西面由馬殷統掌的楚國......

  本來吳國的處境便已是強敵環伺,李天衢尋思攻打一方、拉攏一方的道理按說誰都懂得...結果當年由楊行密示好于馬殷,安撫住西面的楚國彼此鮮有戰事,起碼不用顧忌來自于另一面的壓力,可以專注與敵對的勢力交鋒...這楊渥可倒好,主動去招惹與他相安無事的楚國,這不是讓他父親先前做下的努力付之東流?

  然而仔細一想,李天衢回憶起就算是走正史線,楊渥的確是在他繼承吳國國主的位子之后,也是在與梁、吳越等國敵對的環境下,很快便興兵要攻打楚國,他還真就敢這么干......

  即便吳國文武臣子苦諫接連用兵,水路軍諸部傷亡不小,又是人困馬乏,不宜于發動戰事,更不應該枉自樹敵...可楊渥非但不會聽勸,而且是越勸他他越來勁...遂剛愎自用的下令由他提拔的將領陳知新統領三萬水軍沿江而上,攻往楚國治下領土。

  而楚王馬殷聞訊之后,自然也是勃然大怒。當年因為楊行密放還我胞弟馬賨,又是刻意示好,孤受他人情,而盡可能避免與吳國交戰...這些年下來,先是朱溫、后是李天衢,我楚國向中原王朝稱臣,按說你吳國卻先與梁、后與魏為敵...除非楊行密威脅到我國疆土,孤卻并沒有響應協同出戰,去打你吳國,這也是仁至義盡了......

  可楊渥這小兔崽子,這便以為我楚國就是好捏的軟柿子!?

大熊貓文學    唐末大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