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54章 中榜五老之外,還有個長樂老

  生子當如李亞子,而李存勖十一歲的年紀便被他老子李克用安排從軍出征。不但走史載線力挽狂瀾、大殺四方,甚至使得朱溫忌憚嘆服,據聞攻克燕國幽州戰事他當居首功,事實證明五代十國這等亂世,君主子嗣注定還是要早些出來接受歷練。

  否則就算上一代君主英明神武,倘若子嗣卻是溫室里的花朵,在這個弱肉強食、以下克上成了慣例的時代,也注定要被周邊勢力,或者內部野心漸長的權貴吞到連渣都不剩。

  而李存勖文武兼備,的確有雄才偉略,可是他性格當中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而使得他做為一方君主前期、后期的史載評價判若兩人。李天衢很清楚李存勖的性情缺陷是什么,但是卻無法預測自己的子嗣是否會有其他性格上的弱點,人還是要走出去歷經磨練,才更有可能提前發現問題。

  當然李天衢也不至于讓自己的親子于十歲出頭的年紀,便要提著刀上前線與敵軍拼命...其他子嗣年紀見長之時,好文的從文、好武的從戎,職位由低到高,直至執掌一方藩鎮又會有什么成就。

  畢竟后周太祖郭威,在傳位于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之前,讓他先后歷任指揮使、刺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封府尹...以確認其為繼承皇位的最合適人選,就是這么干的。

  期間倘若有誰不能勝任,或者暴露出身為人君者性情上的致命弊端,便立刻撤職剝權,這輩子就做個逍遙自在、吃喝不愁的閑散王爺,但是決計不可再染指軍政大權。

  當然宗室子弟被隔絕在深宮內苑之內,這也是為了杜絕以后會皇子與外部勾結,而意欲作亂的可能。會有權臣擁立哪個皇子,意圖拉幫結派,這種事無論是治世、亂世都不稀奇。當李天衢心說好歹我現在還能鎮得住局面,有些事只須早做下部署,以后但凡有動亂的苗頭,還是能立刻清絕根除的......

  除了自己培養子嗣,設計到己方勢力以后接班人的重要事宜。關乎國家教育大事,李天衢聽禮部上報,今年的科考卻有一件趣聞。

  時逢春闈殿試,合計錄取有二十八人登進士第。然而今年比較特殊的情況是:中榜的考生當中,有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曹松五人甚至都已是年過七旬的老者,李天衢心說按史載還真有這么一樁事,自己也有些印象,而后來被謂之“五老榜”......

  年過七十的老爺子進士及第,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畢竟唐玄宗年間有尹樞在七十一高齡殿試首名,也是總計歷朝各代最為年長的狀元。可是同一年殿試,有五個過了古稀之齡的長者入榜,這就相當的稀罕了。

  而這五個晚年中榜的老者里面,李天衢對曹松的印象最深,畢竟“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后世廣為引用的詩詞就是他所做的。只不過這幾位老爺子畢竟入仕的年紀實在太大了,按各自原本的軌跡,還沒做兩三年官便先后病逝,甚至都沒熬到正史線朱溫弒帝篡唐的時候......

  在李天衢得知這個消息后,又不過半日的光景,如今累功又轉遷至禮部侍郎的杜荀鶴向李天衢上奏科舉事宜,期間還不住嘆言道:

  “也全因舊時唐廷朝政糜爛,更有甚者自牛李黨爭之后,權勛貴戚取士不問學子才識,仍是為世家門閥相互請托,故而得詮選中榜,平民子弟如干謁無門,以致使民間遺明珠蒙塵者甚眾。今年五老登榜,也是前朝遺禍至今......

  而陛下高明原識,除沿用武周時科舉糊名法,又新設謄錄制,縱然權勛子弟請托無門,考官也無法抬舉考生而杜絕舞弊。那中榜五老,有的住于吳、贛之地,卻不辭路遠迢迢,而趕赴汴京赴考,也足見招賢擇士得法。

  想當年唐廷太宗皇帝以考取士之法,曾言天下盡入吾彀中矣。而陛下擇才任賢,加以時日,各處學子肯來應試肯為我朝所用,也必然會層出不窮。”

  畢竟杜荀鶴如今年過五旬的年紀,當初也是屢試不第,便與羅隱等人一道入九華山隱居,所以說到晚唐時節科舉取士的弊端,他同樣是感同身受。

  而李天衢拿著記錄今年中榜的考生名薄,倒也有些苦笑不得,又長聲說道:

  “曹松、王希羽等名士,本來在民間具有才名,按說也足以得錄用入仕。雖然他們年事甚高,吏部那邊自會任命官祿差遣。呵呵...想必這幾位長者既然與韋老境遇相似,想必也會意興相投。”

  話雖如此說,可李天衢也很清楚這幾位大半輩子除了作詩,便是在準備科考的年邁文人與韋莊的情況截然不同。有的人文采斐然,可是經綸濟世、治政安民的才能卻也未必出眾,似韋莊那等精于作詩作詞,更有王佐之才,而且身子骨尚還硬朗的老爺子畢竟還是極少數的......

  本來應該是唐昭宗天復年間曹松與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俱是年逾古稀,都已經過了致仕告老還鄉的年齡卻一并中榜,故而世稱五老,算是一時佳話。可實際上他們在政壇上打拼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也不過兩三年,也實在難以會有什么建樹。

  李天衢只是心想這些長者好歹長于作詩,也有作品流傳于后世,都算是為中華文化傳承盡過一份力的,所以也就算完成他們的人生目標,能夠入仕為官,能發揮一下余熱的同時供著他們養老便是。

  聽李天衢打趣說著,杜荀鶴也是莞爾一笑,隨即他便又道:

  “陛下,今年登進士科,卻還有兩員考生尚還未過弱冠之齡。也并非盡是年邁者入榜。”

  今年春闈殿試總計二十八人登進士第,李天衢剛拿到名簿,還沒看得詳盡。聽杜荀鶴這么一說,他遂又閱覽入榜者的姓名與出身。然而目光掠到登州淳于晏這個考生時,李天衢的眉頭也不住微微一挑。

  淳于晏,登州出身,按他史載軌跡確實以明經科登第。然而按他原本的軌跡,本來應該是寄住在霍彥威的門下。不過霍彥威如今在葛從周統掌的藩鎮中當差,與其原本入仕的軌跡也大有不同,估算年頭,史載也只表過淳于晏年少時曾考上明經科而入榜,卻因亂世顛沛流離,而輾轉投到了霍彥威那里。

  正史中的后唐莊宗李嗣源重用霍彥威,內外機事,皆聽他決策。然而淳于晏卻是做為霍彥威的左膀右臂,軍府之事,至于私門,事無巨細,也皆由他來定奪。按史載則稱“故彥威所至稱治,由晏之力也”,由此可見此人卻是能力出眾,既然他與霍彥威本來便可說是相輔相成,李天衢尋思過些時日,也不妨把這淳于晏調派到揚武軍藩鎮去,也仍能與霍彥威做成配合默契的搭檔。

  然而李天衢的目光再往下瞧,又落到一個人的名字上時,更不由面色一變,他心中立刻又思付道:

  除了中榜五老之外,竟然還有那長樂老馮道?不過估計他現在的年紀...尚還不過是個毛頭小子吧?

大熊貓文學    唐末大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