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章 蕭墻

  正月初一,是普天同慶、闔家歡聚的日子,受漢文化影響極深的遼國同樣也過正旦佳節。

  遼天慶六年(公元1116年)的正月初一,盡管面臨北面女直人的巨大壓力,東京道遼陽府還是特意下令,準許百姓正旦日縱酒夜飲,以慶祝新的一年。

  亥時將盡,東京留守官衙內仍然燈火通明,大遼東京留守蕭保先并未與家人團聚。

  自女直人起兵后,遼陽府作為鎮壓女直人的“東線”大本營,雖然也在不斷收縮防線,但仍然保持對女直人的壓制之態,主要得益于這位國之干臣的竭力維持。

  蕭保先深諳張弛之道,戰時必得強硬,以鐵血手段維持城內穩定,但長時間的備戰戒嚴之后,允許百姓適當放松也是必須的。

  只是,遼陽府的形勢非常不穩定,別人能縱酒狂歡,他這個留守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放松。

  半個時辰前,他剛巡察慰問完城防和各職司值班值守人員,回到官衙,還顧不得休息,處理著這幾日的擠壓公文。

  東京道本是“海東盛國”渤海故地,大氏在此統治兩百年,根基極為深厚。

  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力戰二十余年才得到其地,為確保渤海國到契丹直接統治的順利過度,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任長子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

  這本是個非常英明的決定,卻因為阿保機回軍途中暴斃,鐵血皇后述律平不喜深受漢儒文化影響的長子耶律倍,拒絕了群臣迎立嗣君的建議,改由自己臨朝稱制一年四個月之久,而后,又逼耶律倍讓弟弟耶律德光繼位。

  耶律倍慍怒之下率數百騎準備南投后唐,被巡邏發現而阻遏,述律太后倒沒有怪罪,仍讓他回東丹國。

  天顯三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原渤海國遼陽為南京,命耶律倍從東丹國的都城天福徙居于此,實際就是將他軟禁起來。

  兩年后,被母、弟至親和國人全都拋棄的耶律倍攜帶親從,從蘇州鎮東關乘船,載書數千卷浮海至登州,投靠了后唐明宗李嗣源,賜名李慕華。

  耶律倍流亡出海前,還在鎮東關在海邊立下一塊木牌,上刻《海上詩》:“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以表達自己的滿腔悲憤。

  之后,東丹國撤銷,接著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遼國改幽都府為燕京析津府,遼陽府由南京改為東京,地位進一步下降。

  遼國立國之初的一系列政局變動,使得朝廷對東京道渤海故地的消化非常不成功,官府對遼東廣大地區的統治基礎極為薄弱。

  渤海遺民不愿接受契丹落后殘暴的統治,一再奮起反抗,先后建立了定安國和興遼國等反抗政權,雖然都遭到了鎮壓,且強行遷走大量渤海百姓,但本地反抗的根源并未消除。

  遼東長期無序的局面,又為女直人的崛起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渤海國的建立者渤海高王大祚榮出身靺鞨族(古之肅慎),該族分為粟末靺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白山部七部。

  黑水部便是后來的女直族,大祚榮立國時,黑水部就為渤海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女直人起事后,完顏阿骨打就公開宣傳女直人和渤海人是兄弟之族,理應攜手推翻遼國的腐朽統治,這一說法是有事實依據的,并非強拉親戚。

  如今大遼風雨飄搖,女直人在側,城內又多有渤海人,身為東京留守的蕭保先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極力維持這已經四處漏風的東京道。

  “老爺,夜已經深了,城內無事,老爺早些安歇吧。”

  忠實的老家仆眼見蕭保先仍然在操勞,擔心主人的身體,忍不住提醒道。

  “什么時間?”

  蕭保先工作太投入,沒有注意更鼓聲。

  “回老爺,已經子時三刻了。”

  蕭保先揉了揉發漲的眼睛,起身活動了有些麻木的身體,吩咐道:“打些涼水來,我洗把臉,處理完這些公文再睡。”

  老家仆無奈,嘆息一聲,出門去了。

  “留守,不好了!外面發生了兵變,請趕緊做好防備!”

  蕭保先聽出是裨將高永昌的聲音,匆忙跑出屋子,卻見高永昌領著十余手執利刃的惡少年,朝自己奔來。

  異變突生,蕭保先邊退邊大聲呵斥:“你們是什么人?速速退下!”

  高永昌邊跑邊獰笑道:“我們是渤海人,專為殺你這契丹狗而來!”

  高永昌今夜和一幫惡少年喝了不少酒,趁機鼓動這些人跟自己翻越留守官衙圍墻,殺留守蕭保先,取其錢財而分之。

  事發突然,蕭保先猝不及防,殞命當場。

  隨著惡少年們在官衙內分頭尋到錢財,高永昌卻失去了對這些人的掌控,當即也不留戀,趁亂逃出城外。

  天慶五年,皇帝為應付日益猖狂的女直人,曾募渤海武勇馬軍二千人屯白草谷,備御女真,以高永昌為將,其人出城后,就立即回到白草谷,聚集本部兵馬,以作自保。

  失去控制的兇徒們從守備衙門開始放火行兇,一起謀財行兇事件迅速演變為無預謀的暴亂,城內神經高度緊張的各家大族為自保,也紛紛聚集私兵,一時之間,城內喊殺之聲四起。

  遼陽府形勢就眼看要失控,關鍵時刻,兩個渤海人擔起了維護遼國遼陽府穩定的重任,東京戶部使大公鼎主動站出,權行留守事,命副守高清臣迅速集奚、漢兩族兵馬千余人,準備平叛。

  大公鼎則一人單騎至鬧事最激烈的街巷中,向百姓曉以禍福,宣示朝廷威望仍在,遼陽府官府運轉正常,平亂官兵已經整裝待發,爾等各自歸家安睡,勿要自誤云云。

  “大”為渤海王姓,大公鼎進士及第出身,任禮賓使、長春州錢帛都提點、大理寺卿、長寧軍節度使、南京副留守等職,為官剛明,在遼陽府極有名望。

  正劍拔弩張的各家私兵見大公鼎親自出面,紛紛都扔下兵器,叩拜道:“只要官府不欺壓我們,我們怎敢不聽你的命令。”

  大公鼎及時果斷的處置,使一場即將爆發的變亂迅速平息,為穩定局面,他又宣布戒嚴,但并未抓捕作亂首惡,以免引起其他人再度緊張。

  次日,大公鼎發布緝捕公文,命搜索先前作亂的渤海人,共抓獲數十人,當即斬首,以此安撫民心。

  只是倉卒之際,抓捕的人中,有不少受到牽連的“無辜”渤海人,稀里糊涂就掉了腦袋,城中渤海人怨聲再起。

  大公鼎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內的動亂的平息上,卻忽略了城外更大的威脅。

  正在白草谷焦急等待消息的高永昌得到城內傳來的消息,喜出望外,以朝廷欲要殺盡渤海人為借口,當夜就燒毀營寨,宣布起兵,打出“趕走契丹人,重建渤海國的”旗號,揮兵進攻遼陽城。

  初三大早,高永昌所部兵馬進抵遼陽府首山門,大公鼎等帶領數名渤海高姓貴族入營勸諭。

  高永昌看在同族的份上,見了幾人,卻不接受勸諭,反罵大公鼎等人“屠殺自己族人,甘為契丹奴仆,枉為渤海王姓”。

  大公鼎在遼人那里建立的個人威望,在高永昌這里沒起到任何作用,只得回城布置城防,好在高永昌人數太少,攻城也不甚激烈。

  兩日后,深夜,遼陽城中突然舉火,高永昌留在城內的打開首山門,高永昌率騎兵突入,與守軍展開巷戰。

  大公鼎、高清臣督軍倉促迎戰,大敗,僅領麾下殘兵百馀人,奪西門,出奔廣平淀捺缽,至此時,遼帝耶律延禧令大公鼎撫定遼陽的詔令還未送達。

  高永昌奪得遼陽后,僭號稱帝,建國大元,建元隆基,東京道渤海人紛紛投奔,遼東局勢徹底糜爛。

大熊貓文學    水滸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