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

  李承乾猜的沒錯,皇帝是打算讓李道興去下面沉淀一下,改掉他那一身臭毛病后,再調回來出任北衙禁軍的將領。

  可他怎么也沒想到,這個混蛋東西竟然跑到兒子那邊了,這讓李世民心里多少有一些不平衡,難道一州的都督在那個家伙眼中還不如在東宮打雜嗎?直到最后,從兒子身上狠狠地敲了一把竹杠后,李世民的心情才算好了一點。

  當晚,從麗政殿出來回到東宮的李承乾異常的高興,不管怎么說又從皇帝手里挖來一個狠人,這是一件多么值得慶祝的事啊。

  剛回到明德殿坐下喝了一口熱茶,就見李少植、李立言哥倆身著孝衣的闖了進來,跪倒在地,納頭大哭,李承乾的咯噔一下,手中的茶盞掉到地上都渾然不知。

  “你,你們,老師他,老師。”,哆哆嗦嗦的指著哥倆問道。

  “殿下,家父,嗚嗚,家父昨天夜里就走了,這是他老人家彌留之際由臣代筆的遺言。”

  抹了抹眼淚后,李少植從懷里掏出一份奏章,還沒等他呈上去,紅眼的李承乾上去一把就搶了過來。

  奏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尋常人之不過五六十載,況臣業以九十乎,所以殿下大可不為臣所傷懷。

  臣為官數十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屋不曾增加一間,田地不曾添加一畝,可以無愧于祖宗于九泉。平生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

  歷經三朝,宦海沉浮,歷經風雨無數,平生之志,就是為天下百姓教導出一位愛惜民力,使國家社稷長久之儲君。

  然從學者隋太子楊勇、隱太子建成,皆因德行而廢,唯有殿下,天資英偉,禮賢下士,且常懷仁義之心,九幽之間亦可對儒門先賢有所交代,今日身死老臣死而無憾。

  然,老臣還有一事甚為擔心,殿下入主東宮業已十年,于內恭謹守禮,奉孝父母親族,于外,西征北討,破國于四方,這期間所受欺辱不計其數,因殿下而亡者不可勝數,殿下的心中有太多的怨和恨。.......

  待殿下君臨天下、問鼎九五之時,不要把戾氣都灌于三尺刀鋒之上,應嘗以懷德之心,克制自身的欲望,若如此,則天下甚興,社稷甚幸。......

  看著老李綱的臨終遺書,李承乾的手在不停的顫抖著,老人家在最后一刻的時候,惦記不是兒孫,而是自己這個學生,這是什么樣的品德啊,李承乾哆嗦的嘴唇說不出話來。

  即使在這個時代,也會有人在背后稱他為“太子殺手”,他們認為老頭兒的教育是無用的陳腐之詞,不管是多么高天資的皇子交到他的手中,最后要么成為一個書呆子,要么成為楊勇和建成那樣失敗者。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老頭兒當年是頂著多大的壓力到東宮執教的。

  精神失守的李承乾坐在椅子上,開始回憶起老頭兒風趣又生動的授課方式,有一點自己確實比不上李恪,這小子在崇文館中就從來沒被先生打過。

  而李承乾也因為價值觀等問題,總是要挨上一頓好手板,而且老頭兒從來不手下留情,不打腫了,他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開始的時候,李承乾有些惱火,同樣是老師,人家張玄素為什么就不動手,不是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嘛,為什么同樣的謙謙君子到了自己這里處事方法就如此的不同呢!

  后來,聽到老頭兒講起他對楊勇和建成的下場是如何的痛心疾首的,李承乾明白了,他這是恨鐵不成鋼,他怕自己再一次失敗,硬生生地再毀了一位儲君才這么做的。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老頭兒當年的教育是成功,硬生生把他這樣的一個丘八,教成了一個精通經史子集的學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如果沒有老頭兒的敦敦教誨,李承乾相信自己的儲君之路,不會走的如此順暢,最起碼,在皇帝那里,獲得不了如此的寵信。

  “殿下,你別憋著,你要是想哭就哭出來吧!”,李立言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勸著端坐在上頭的太子。

  李立言在外任的時候,他是不明白,父親為什么不把心思花在教誨子孫上,好讓他們長大后人前顯貴。

  可自從他進入蒼文書院后,他算是明白了父親為什么不顧腿疾也要幫太子經營這里了,他說的對孩子們就是未來的希望,他們才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

  更為主要是太子對父親的恭敬,那真是一點理都挑不出來,這那是君對臣啊,太子做的遠比他們這些讀書讀傻的兒子強多了。

  再加上今晚太子的表現出來的悲痛之意,李立言替父親感到欣慰,君不負臣、臣不負君,他們這對忘年君臣才真正是如魚得水。

  “老師走的時候遭罪了嗎?”,李承乾想哭,但是他不能苦,因為老師在信中說了,他這是喜喪,沒什么可悲哀的,讓李承乾勿以他為念。

  “回殿下,家父走的時候非常的安詳,沒受一點罪。”,李少植在下面恭敬的回道。

  恩,沒遭罪就好,沒遭罪就好啊,叨咕完這兩句后,李承乾對李少植招了招手,回到案子上,示意他為自己研墨。

  提筆寫下:孔子云,“邦有道,危言危行。”,如文紀公直道事人,執心不回。始諫隋文,慷慨獲免,終惡楊素,屈辱尤深。及太武皇帝臨朝,諫舞胡鳴玉,懷不吐不茹之節,存有始有卒之規,可謂危矣。非逢有道,焉能免諸?《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文紀公有焉。.......

  “這是篇碑文是我作為學生能為老師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少植,你和恒連馬上就去準備,明天一早孤就要看到成品,記住,料要用最好的。立言,你隨孤一起去麗政殿向陛下報喪,老師的謚號還得議一議。”.......

  天才一秒:m.zanghai花txt

大熊貓文學    貞觀皇儲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