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九十二章 祖慈

  第二日常千佛夫婦起了大早,去合生堂陪常紀海用早食。

  飯桌上同常紀海說起常素衣和王植之事。

  常紀海秉著一貫“食不言”的原則,就咸菜一言不發地進著米粥,面上并無意外色。果然是一早就知曉了的。

  “典可怎么看?”

  食罷,常紀海方抬起頭,接過福伯遞來的帕子,不緊不慢地擦手。

  這話卻是不好答。

  穆典可嫁入常家堡才半年,尚是新婦,對于常紀海想擇取一個什么樣的孫女婿并不甚清楚。

  不過從常紀海教養一雙孫兒女上截然不同的態度可以看出,常紀海對常素衣并非抱著成大材,卓然人群的期許,想來也無高嫁心思。

  “孫媳并不了解那王植,只找信得過的人去看了一眼,據說人才平庸,但難能可貴是人品貴重。”穆典可道,“素衣既信得過我,與我傾訴此事,我多少是偏向她的…只是,還得與那王植見過之后,才有定論。”

  “噢——”常紀海習慣地抬手要煙袋,意識到穆典可在場,又放下了,“那依你之見,是要見一見這小伙子了?”

  穆典可想了想,卻搖頭,“也不能就這么見,泰半要將人嚇跑的。我所慮者,是那王植是否一味善良,而毫無上進斗志。所付真心,究竟是因長久家貧,積怯積弱而不敢欺人,還是本性就如此。若是前者,尋一門當戶對女子結親,倒也能和樂和美過一生。”

  在座都是明白人,知她未說出的后半句是什么。

  常素衣不是尋常人家的姑娘。若二人成婚,王植的身家地位都將與往日不同,長久地受著名利誘染,難保不易志。

  “素衣還小,未見高山,便遇溪流,是否能擇定不悔,眼下也很難說。”穆典可說出自己最后一點憂慮。

  常紀海頷首。

  他聽得出穆典可這些話是真心為常素衣將來考量。而并非迎合他,或為展現長嫂慈柔,去討小姑子的歡心。

  又看常千佛。

  常千佛道,“我與典可同樣看法。此事須得從長計,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可操之過急。”

  遂又道,“不若我先見一見那人。”

  “還是我去吧。”常紀海徐緩道,“典可說得對,若以真身份示人,怕給人嚇跑。你常在外露面,不合適。”

  聽這話音,是要將錯就錯,讓常素衣繼續頂著掌事家姑娘的身份去談這門親事了。

  穆典可好奇常紀海的打算。

  不過時辰不早,她得趕去半畝堂聽課了,便未久留。

  平心而論,除去在對待常懷璇和溫青蓮之事上的強硬態度,常紀海一直是個和善的長輩。更是個好爺爺。

  他許多年不出山門了,上次是為了給孫子提親,這一回,又是為了孫女的終身事。

  今日天陰,金烏躲于云層中,遣西南風緩緩送涼。

  半畝堂前有一大片花圃,辟出一塊,種了蜀葵。前些日太陽光灼烈,花葉蔫卷,很是沒有精神,今日卻抖擻全開了,引得黃白二色蝴蝶爭相流連。

  云錦與石沖兩個站在門口看花。

  也是在等人。

  “聽常奇公子說,你在這里上學,約莫這個時候下課。”云錦笑道,“你這少夫人也做得不容易啊。”

  穆典可笑,“橫豎無事,打發時光而已。”

  云錦又向凌涪見禮。

  今日所以張伯沒來接穆典可下學,是陪著常紀海出堡去了。穆典可不用去合生堂用飯,柳院那邊常素衣有常奇陪著,也不用擔心,難得松閑,便邀云錦同去清漣園走一走。

  清漣園是曾老太爺,即老太爺常紀海在世時建的。

  這位老爺子酷愛江南風光,一度流連不思返。回洛陽后,便照著江南水鄉的格調建造了這所園子。

  其間有青磚黛瓦,寬窄河巷,畫檐接天際,石橋拱清波;又有數里青草堤,鶯梭穿柳,垂楊漠漠…倒像是將煙雨姑蘇摳出來一塊,生生搬來了這四季明朗的中原沃土上。

  穆典可與云錦相識于姑蘇,如今同游這似曾相識的畫景之中,俱有重返故地之感。

  石沖依然少語,只偶爾被云錦問到時,才開口說一兩句話。見地平平,不似云錦日前說的那般“滿腹經綸,見解犀利”。

  ——顯然有心藏拙。

  凌涪一路也不怎么說話,待穆典可走累了,一行人在涼亭歇腳時,才笑著問了一句,“聽說石公子是黔州人氏,本宗可是黔江石?”

  這話問得直白,也無試探意,想是他十分篤信自己的判斷。

  石沖忙起身,“黔江石家家主正乃在下堂祖父,家父黔州牧石檁,”因向穆典可致歉,“全因在下不才,文不成,武不就,恐令族中蒙羞,故而不曾自報家門,還請少夫人見諒。”

  這石沖是個通透人,知凌涪既開口問了,必是已將自己底細摸清,故而開口便和盤托出,再無隱瞞。

黔江石家固然是大族,但扎根偏僻地方,文教不興,比起建康的本章未完,繼續下章閱讀  方容寧,以及瑯琊王氏、樂陽樂氏、潁川溫氏這些老貴族還是缺了些底蘊。

  所以這些年石氏能夠聞達于人,乃是因族中連出了兩位黔州牧:一位是石沖的祖父石浚,一位便是其父石檁。

  說起來,州牧是上前朝的官名了,乃一州之長官,手握兵權,牧一州之子民。到了前朝,朝廷為防地方勢力坐大,劃大州為小州,改州牧為刺史,又增設兵曹從事削弱長官掌兵之權。

  劉氏皇族篡位以后,因其名不正言不順,時恐下有逆反心思。又兼北方戰事頻仍,為防世代鎮守滇南的芮王府擁兵起事,以山多民貧,多悍匪,荒農耕為由,重設了州牧府。用以向南制衡芮家。

  為了讓身為當地大族的石家死心塌地為朝廷做事,武皇帝時,便許了黔州牧如同勛爵,世襲罔替。

  這一代的州牧世子是石檁的嫡長子石昶,石沖乃次子,為其一名已過世的妾室所生。

  石沖不務經略政史,亦不好兵務,偏愛鉆研農工之道,很是為族中長輩所鄙棄,對外亦不愿提及,故而少有人知其名。

  凌涪與石沖少談了些黔州風物,又轉了別的話,道,“老太爺說,石公子應在八年前三四月間遇到過一位高人,為公子調養喘疾頗見成效,不知是何方人士?”

  此事穆典可也聽常千佛提過。

  當日她觀察到石沖應對云錦有情意,而云錦對其并無反感,反而頗為欣賞。便留意了一下石沖的病情,向常千佛詢問此人重疾能否治愈。

  常千佛卻答,能愈與否要看他個人選擇。

  說法與凌涪此番話如出一轍,也是說八年前曾有高人為其治病,將愈時虧于一簣之土。

  若石沖肯好生調養,斷不至如今沉疴難返。

  患有喘癥之人最忌風寒濕邪,石沖久病,這一點不會不知,卻長年奔走各地河川之間,餐風露宿,是壓根沒想讓這病好。

  還有一點凌涪沒有點出。

  石沖身邊有醫術高明的大夫,時時為他施治,卻拿捏著分寸,只抑制著病情不加劇即可,并不多治一分。

  這或已涉及大家族隱秘,是機心算謀之事,不是大夫能操心的了。

  石沖面有異色,攢眉略略思索了一刻,手指捻動,似在計算,隨后心悅誠服地贊嘆道,“常老太爺真乃神人,僅憑望聞便可斷癥精準如斯,若非親聞,真是不敢相信。”

  隨后道,“八年前,家父的確為在下請到過一位擅治喘癥的巫醫,只是斯人已作古。在下慚愧,年月久遠,竟已不記得恩人姓名。”

  凌涪道,“那真是遺憾,若不是這位大夫命薄,便多活一旬,石公子也不必多年來遭此厄難。”

  石沖笑了一下,蒼白的面容有苦意,“生死由天,大約晚輩命里無此福分。”

  世家子弟們說話都有講究,不當說的,一句不多說。

  尤其族內齟齬,哪怕心中有天大委屈,也斷不會說與外人聽。

  聽石沖話里的未盡之意,那巫醫的死恐怕還有隱情。

大熊貓文學    一世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