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自由的管理方式,包容的傳授態度,江湖人對于劍宗的好感度自也是很高的。
而劍靈村所住的之所以說是劍宗外門,卻也并不是不受重視的意思。
而是歷代劍宗的弟子倘若成婚之后不愿離開劍宗的,就可以攜妻子定居與劍靈村內。
或是一些沒有鑄劍天賦卻有鑄劍的夢想,不愿輕易放棄的人,自認無法學有所成,就搬入劍靈村內練習。
劍靈村逐漸的擴張,并且也被稱之為劍宗外門。
劍靈村長大的孩子自然是大多數都加入了劍宗的,而即便是一些婦人,也大多都耳濡目染,會生火打鐵。
這其中又不得不提一個故事。
劍宗雖說誰都能夠前來拜師,卻也并非人人都收,至少也得有一些鑄劍的天賦與根骨,否則如今劍宗只怕早已人滿為患。
出于日常開銷以及鑄劍時的各種損耗的考慮,劍宗能夠負擔的弟子數量畢竟也是有限。
倘若真的來者不拒,那豈不是成了一些并非真心想學,只因想要接濟而來的流民的收容所?
對于那些無法收入宗門內的人,倘若真的一心想要走鑄劍一途,也可以搬入劍靈村內,也就是意味著愿意自費承擔自己的日常開支,如此學習劍宗的鑄劍術,劍宗從不藏私拒絕。
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劍宗定的如此規矩,江湖人自然都能夠理解。
但其中也并不是沒有意外。
劍靈村的人雖然所學均是劍宗的鑄劍術,但終究并不算是劍宗的人。
而劍靈村學了劍宗鑄劍術的人之所以被稱為劍宗外門弟子,也是在鐵劍出世之后。
眾所周知,如今的天下十大名劍中,只有一把鐵劍不是出自鑄劍師之手,而是出自鐵匠之手。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名鐵劍不懂鑄劍術。
甚至于那名鐵匠的名字大家都不記得了,只知道他的父親也是一名鐵匠,而他非常想要成為鑄劍師,來到劍宗求學,卻因年紀實在太大且之前從未有任何基礎被拒之門外。
鐵匠沒有放棄,在劍靈村住下,開了一家鐵匠鋪子,旁人問他姓名的時候也只說叫他鐵匠就行。
劍靈村畢竟是在劍宗山下,往來求劍之人自然是絡繹不絕,而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購不起劍宗好劍的江湖人,退而求其次的在劍靈村買劍。
但凡是有一些能力的,在劍靈村開一個鑄劍鋪子,總不至于餓死。
可這鐵匠倒好,在婦人小孩都會打鐵的劍靈村開鐵匠鋪子,這不是笑話嗎?
但鐵匠就是認了死理,說自己在父親臨死前答應過,倘若劍宗不收他就要安分的開鐵匠鋪子。
按照他的話說,好在他答應的只是開鐵匠鋪子而不是此生再也不鑄劍。
鐵匠鋪子照開,鑄劍術照學。
只是因為這鐵匠鋪子打鐵的生意和賣劍的生意都不好,鐵匠只能勉強糊口,甚至跑很遠的路去臨近的花域城池主動招攬生意。
一開始劍靈村還有些人心里覺得好笑,漸漸地也就習慣了,甚至接觸下來后,覺得這鐵匠不過是癡了些,為人還是很好的。
直到.......有一日,劍靈村來了個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