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兩百八十一章 困獸猶斗

  黃琬心中是有怨氣的。

  而且還不小。

  不過這個怨氣更多的是針對皇帝,劉宏,而非何進。

  他其實是反對楊賜將何進收為記名弟子的,當初聽聞此事之時還特意傳書隱晦的表示過反對意見,但當時楊賜有其特殊的考慮,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還是把何進收入了門下。

  原先黃琬還很費解,但現在他已經知道了原因。

  ——楊公薨逝之后,短短半載的時間,皇帝已經數次公然表達對皇子劉協的喜愛,夸其早慧,端莊有禮。甚至有一次稱贊其“甚類己。”

  甚類己,非常像自己。

  這其中表達出來的信息讓人深思。

  說話的人可是皇帝!

  像自己,是不是就可以理解成非常像皇帝?

  是不是在隱喻皇子劉協有人君之相?

  如果是尋常的百姓人家說出這種話,那么很可能是說脾氣秉性像,或者就單純的是指長的像。

  可這話從皇帝嘴里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并且這“甚類己”很快就從宮中傳了出來,滿朝文武基本上都知道了這事,如果不是皇帝的默許,這種敏感的話誰敢亂傳?

  當十常侍手下的那些內侍高手,明暗眼線是擺設?

  如果不是得到了縱容乃至授意,又怎么可能會傳的這么快,這么廣?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皇帝在進行試探。

  試探朝臣的反應。

  可自古以來便是立嫡立長,現在皇帝在嫡長子還健在的情況下居然打算立庶幼子,朝臣們怎么可能會答應?

  于公于私,都不可能同意。

  于公,皇長子辯的母族有一位大將軍,一位車騎將軍,兩人都擔任過河南尹,還都掌過兵權,勢力盤根錯節,弄不好就會搞出大亂子。

  于私,皇帝作為表率都行了廢長立幼之事,那讓各大家族的庶子次子們如何才能安心認命?很容易便搞得家宅不寧,出現兄弟鬩墻的情景。

  所以結果自然是群情洶涌,一片反對之聲。

  甚至有人上書建議“皇子協聰穎早慧,宜封王”。

  這一招黃琬覺得走的極妙,等于是在“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皇帝不是夸皇子協聰明早慧端莊明事么?既然這么好,當日要提前封王作為獎勵!

  封王對于無心皇位的皇子而言確實是個獎勵,因為可以開府建衙,不像在雒陽還要受到諸多限制管束,如果封地不錯那更是一種恩寵。

  所以這個提議這看起來似乎是在為劉協好,讓他享受提前封王的榮譽和利益。

  但對于有望太子之位的劉協來說,封王便意味著其要離開雒陽,遠離皇宮,離開皇帝身邊。

  因為通常封王之后便要“就國”,前往封地進行管理統治。雖然現在的藩國壓根就不需要封王的管理,但人還是必須要去封地的,并且非奉詔不得擅離。

  現在皇子辯最大的劣勢便是寄養在外,雖然不知道寄養在何處,但總歸是不在宮中皇帝身邊,而皇子協卻由董太后進行撫養,就住宮內,每日昏定晨省,皇帝日日能見著,感情自然是不同。

  可若是將其封王就國,那么皇子協唯一的優勢不再,時日一久,自然就不成威脅。

  但皇帝并未同意。

  雖然皇帝此后再也未曾提過夸贊皇子協之詞,可沒人會單純的認為此事便就此罷休。

  在黃琬看來,皇帝想要增設西園軍,未嘗不是在為以后的動作做鋪墊。

  而楊公之所以會收何進入門墻,何進之所以會養寇自重,也全部都因為一件事。

  儲君。

  皇帝想要強立皇子協為儲君,在朝臣反對的情況下必須要依靠武力強行推動才行,可偏偏武力現在絕大部分都掌握在大將軍何進手中,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掌握,可也不便輕動。

  因為真正掌軍的是那些世家子。

  這些世家子在家族反對立幼的情況下是否會真的聽令還在兩可之間,皇帝自然不會把命運放在兩可的位置之上,所以建立一支可靠的新軍就勢在必行。

  而楊公會將何進這一介屠夫收入門下,想必是因為皇帝早就因儲君一時試探過楊公的心意,楊公自然是知道廢長立幼的害處,除了表示反對,還用切身的行動表達了對皇長子辯的支持。

  因為何氏驟貴,毫無底蘊,榮寵全賴皇恩。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只需一份詔書就可以很輕易的將何氏全族夷滅,而不會有多大的反彈損失。

  可若是掛上了楊氏門生的名頭,以楊公兩代太尉的影響,何進的大將軍之位起碼便真了三成,如此一來就輕動不得。

  其實以楊氏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參合進立儲這種事情里面,不管誰當皇帝,都會把楊氏倚為臂膀,況且楊氏早已是累公之家,位極人臣,就算是站隊成功也不會更進一步,反而還要擔著失敗后族衰氏危的風險,也就是楊公一心為國方會如此。

  .......想那袁氏,同樣的累公之家,就八面玲瓏,誰也不得罪誰。

  黃琬在贊嘆楊賜忠義之余還不忘順帶鄙視了一下袁氏。

  對于他這種勵志于改革積弊,想為寒門士子張目某出路的激進派而言,袁氏這種利用自身影響力壟斷郎官名額,搞了個桃李門生滿天下名頭的家族,簡直就是毒瘤。

  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至于害的青州賊寇橫行,民生凋敝的何進,黃琬反而沒有太大的恨意。

  因為他知道,何進如此做也是為了自保。

  何進之所以養寇自重,或許也是因為前些年楊公病重,何進怕楊公一旦不測,有心立皇子協為儲的皇帝便會立刻對其下手。

  這種擔憂是很正常的,如果皇帝真的打算立皇子協為儲,肯定會把障礙給掃平,首當其沖的便是何進何苗這掌過兵的兩兄弟。

  儲位之爭,不進則死,況且據傳皇子協的生母王美人就是為何皇后所殺,如此大仇更沒有轉圜的余地,何進為保全其族出此下策也實屬正常。

  黃琬也是承擔著一族重任的人,自然知道肩負著全族存亡會面臨什么樣的壓力。

  困獸且猶斗,況人乎?

  在他看來,此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皇帝的一己之私,想要廢長立幼,才會導致今日的局面。

大熊貓文學    我在三國加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