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能夠確認是名臣孫乾,那么原先準備拿出來的官職就不再合適了,劉毅將尚空缺的曹掾在腦海中快速篩選了一邊,最終選定了一個職務。
拿定了注意之后,劉毅便起身離席,幾個大步來到孫乾的案前,躬行了一禮,“公佑大才,吾愿以五官掾相托。”
五官掾,簡稱五官,是郡守國相的屬吏之一,主要掌管春秋祭祀事宜。
若這五官掾單單只負責祭祀,那么劉毅肯定不會將孫乾浪費在這種閑職上,他之所以拿出五官掾作為籌碼,是看中五官掾的另外一重職責。
其他曹掾有空缺,則五官掾可以署理或代行!
說白了就是只要各曹誰長官空缺,五官掾就可以直接代管,因此五官掾是一個對能力要求很高的職務。
可以顧問各方面事務的特殊性,讓三百石的五官掾與功曹并稱為郡守國相的左膀右臂,屬于非常典型的位卑權重。
劉毅一禮揖完,發現孫乾沒有上來扶,不驚反喜。
有戲!
果然,等到揖完起身,劉毅就見到剛才生受了他一禮的孫乾徐徐起身離席,緩步走到了他的面前,接著舉手過頂,恭敬長拜,“五官掾乾,拜見劉府君。”
劉毅沒有著急去扶,他先是緩了一緩,等到孫乾將拜的動作做完,方才上前一步,將孫乾扶起。
這一扶,便代表著投效的完成。
即使劉毅已然經歷過了數次投效,但他依然激動不已。
雖然時間不長,從他行揖禮,到將孫乾扶起,中間只花費了三十息。
但這三十息,往往便是終身。
因為辟召在如今普世觀念里,主官的地位甚至要排在朝廷之前。
也這是為何當孔融羞辱了何進之后,何進自己沒著急,反而是他手下的掾屬急著想要找人弄死孔融的緣故,因為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很多官員離任乃至去世前不僅安排家人后路,也會安排屬官前途,并不是閑的發慌,而是因為有這個義務。
劉毅看著面前的孫乾,心中頗為感慨。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程序,沒有長篇累牘的誓言,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托請,一個參拜,對于心中有信義的人而言,如此便已足夠。
劉毅此時心中的大石落下,心情變好了很多,他拉著孫乾的手回席,打算繼續聊一些家長里短,增進一下了解,促進促進感情。
............
雒陽,北宮,和歡殿。
劉宏此時正在和歡殿中觀看女子搏戲,他一面飲酒,一面瞇著眼睛觀看。
正當他來了興致,想要下場參與其中時,身著黑色宦者袍服的張讓小步趨行了進來。
劉宏見張讓進來便揮手示意殿中的女子退下。
張讓等待那些女子全部離開后先趨行到大殿中央,接著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唱贊道:“愿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劉宏已經已經放棄讓張讓改變這個習慣的想法,他無奈的說道:“阿父請起罷。”
張讓聞言起身,隨后匯報道:“陛下,前往西園的儀駕已備,不知陛下何......”
他還沒說完,就見到一名小宦官低頭趨行了進來,然后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微顫:“啟稟陛下,司空楊賜于辰時薨逝。”
張讓心中劇震。
什么?
楊賜死了?
怎么就這么死了呢?為何我沒有提前接到消息?
這個消息太過突然,以至于張讓一時間竟愣在了原地,直到他聽到“當啷”一聲脆響。
張讓下意識的抬頭望去,只見劉宏跌坐在席上,手中已經空無一物,那精致的酒爵正躺在離案數步遠的地面上,濺撒而出的血紅色酒液在白玉地磚上,正順著磚逢肆意流淌,格外引人注目。
似是感應到了張讓的注視,劉宏微微側首,沿著張讓的視線看了過來。
在那劉宏那看似平常的目光中,張讓感受到了悲痛,哀悼,疑惑,以及......殺意。
殺意?!
張讓心中悚然一驚,毫不猶豫的拜倒在地,“陛下,此事絕非......”他頓了一頓,低聲對一旁如篩糠般抖動的小宦官輕喝道,“還不退下!”
那小宦官聞言如逢大赦,他連忙起身,低頭倒退著趨行了出去。
張讓見小宦官離去,便繼續說道:“陛下,司空之死雖有蹊蹺,但此事絕非臣所為。”
雖然剛才那小宦官沒有說楊賜是遇刺而亡,但是在張讓想來,楊賜同樣不可能是壽終正寢,絕對是死于意外。
因為前段時間楊賜還是好好的,一副看起來還能再活個十數載的樣子,若非如此,皇帝也不可能讓一個時日無多的人接任司空。
不過張讓嘴上信誓旦旦,但是心里卻一點底都沒有,因為這種蠢事他不會做,不代表其他幾個人不會做。
其實剛才張讓的第一反應同樣懷疑哪位常侍背著他做了找了人下毒之類的勾當。
最近楊賜屢屢同他們為難,其余幾個常侍多次叫囂著要弄死楊賜,但都被他勸阻了下來。
但其中有人氣不過腦子發昏也不無可能。
可是現在沒有時間讓他弄清楚來龍去脈從而思考對策,危機近在眼前,他只能一口咬定此事與他無關,因為害死三公這種事實在是太犯忌諱了,他很清楚,劉宏的底線在哪。
對于劉宏而言,三公不是不可以死,但是只能死于他的命令,絕對不是這樣死于非命。
張讓在心中暗暗發狠。
如果真是誰背著我干的,這次別指望我保他!否則遲早要被害死!
所以他的措辭是臣,而不是臣等。
張讓說完之后就沒有再言其他,只是一動不動的跪伏在地。
上首的劉宏沒有任何回復,那些常年服侍的宮女宦官都是經驗豐富之人,皆是眼觀鼻鼻觀心,噤若寒蟬,整個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靜默中。
就這樣過了有半刻鐘,張讓才聽到劉宏低沉的聲音傳來。
“張常侍莫要多心,朕只是心中悲戚,一時不能言語罷了。”
接著劉宏幽幽一聲嘆息,“起身罷。”
張讓默默起身,他只感覺滿嘴苦澀。
以往他覺得“阿父”這個稱呼太過招風,因此經常勸諫皇帝,想讓其在私下的場合也勿要如此稱呼。
然而真當劉宏用“張常侍”來稱呼他時,他不僅毫無喜意,反而脊背泛涼,心頭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