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肯重返月球火箭發射任務直播間。
它的發射計劃也是分兩枚火箭在一天內發射,然后讓兩組航天器在地球軌道上對接,再一塊飛往月球。
跟天夏兩個星期前的發射模式一模一樣。
不僅發射模式一樣,連兩枚火箭里裝的東西也差不多。
宇航局官方的SLS火箭里裝的是獵戶座載人飛船和一小節月球軌道艙。
軌道艙是直徑五米,長也是五米的那種,沒天夏的那個核心艙大,但讓宇航員的活動空間大一點也足夠了。
深藍起源公司的新格倫火箭上搭載的是“國家隊號”登月船,它也沒領航者公司的奔月號飛船厲害。
再加上它們的發射時間晚了兩個星期,而且模式都一樣,所以在一般網友眼里難免落了下乘。
不過有一點它們還是比較強的,那就是兩枚火箭可以在一個鏡頭里出現。
這兩枚火箭都是在美瑞肯的卡角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只是在不同的發射位上,只要把鏡頭拉遠就可以把兩枚火箭框進一個鏡頭里。
不過由于火箭還沒發射,所以它們的直播間里全都是天夏和領航者方面的聊天內容。
沒辦法,人類登月版的“好戲連臺”剛剛開始,就在昨天,從月球返回的奔月號飛船停靠在了天宮空間站上。
當天,一架由天夏航天科技集團改裝完畢的軌道穿梭機升空,同樣對接在了天宮空間站上,開始接受從月球帶回來的東西。
“不得不說,天夏那邊有了軌道穿梭機就是方便,想去太空就去太空,反應速度太快了!”
“對呀,我們的冒險之星空天飛機雖然更大,但是反應時間太慢了,是比傳統的液體火箭快,可對比軌道穿梭機實在沒有什么準備速度優勢。”
“要去月球空間站的三名宇航員已經進駐空間站了,他們會在天宮空間站里適應一個星期,然后去月球空間站駐留一個半月。”
“領航者那邊呢,還沒有公布神秘宇航員的身份嗎?”
“還沒有,很保密。”
“看消息,這次從月球帶回來的東西還真不少,月壤和月巖共計得有1噸左右,月冰好像也搞回來了半噸,加上冷卻裝置,整體也有1噸,還有一些七零八碎的礦物質,鐵、鈦、鋁、鉀、稀土、磷等等,也有差不多半噸。”
“啊這現在從月球上往地球運東西就按噸算了嗎?”
“1噸月壤不知道能提煉出多少克氦3,也不知道天夏那邊的核聚變實驗進行到哪一步了?”
不過這終歸是美瑞肯的航天發射直播所以話題最后還是回到了美瑞肯這邊。
獵戶座載人飛船、月球軌道艙和國家隊號登月船的數據人們很早就知道了前幾天也公布了此次重返月球的主要科研項目和任務,討論完天夏和領航者的事人們就開始討論這些。
但只要有數據,并且世界上還有同類型的設備肯定是要產生對比的。
所以聊著聊著又不自覺的把領航者牽扯了進來。
沒辦法,現在人類航天界怎么也繞不開領航者。
人們發現同樣是登月飛船,國家隊號登月飛船和奔月號登月飛船有很大的區別。
國家隊號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雖然深藍起源一直在宣傳自己的登月飛船多么多么先進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它就是當初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放大版,頂多就是第一代登月飛船plus。
反觀領航者的奔月號登月飛船就不一樣,它才算是真正的第二代登月飛船。
它不僅可以在月球上降落和起飛,還能自己飛回地球軌道,不需要借助載人飛船的動力。
還能在地球軌道加注燃料之后再飛到月球上降落。
除了不能降落在地球上它可以算是“地月系統擺渡船”了。
說它是擺渡船,那是因為它不僅可以運人還可以用推動的方式運送貨物。
這次重新返回月球就是,它除了要把四名宇航員送到月球空間站和月球表面還要把一節月球空間站艙室運到月球軌道,全程都是靠它自己的動力。
到這里所有人才知道奔月號的能力。
第一次登月的時候它的燃料根本就沒有用完甚至起飛進入月球軌道都沒問題,只是不能脫離月球引力飛回地球,到了地球附近也不能剎車。
那幾天補充的燃料就是星際飛行階段的燃料。
停靠天宮空間站的幾天時間,領航者會把燃料運上來,到時候燃料罐和奔月號都對接在天宮空間站上,借助節點艙,在內部進行燃料輸送。
然后天夏方面會把月球空間站艙室發射上來,奔月號與其對接,從飛行方向上來說,是奔月號在后,空間站艙室在前。
剩下的就是點火出發了。
深藍起源的國家隊號飛船就不行。
別說靠自己的能力運載大型貨物了,它連自己飛回地球軌道的能力都沒有,因為它的燃料罐只有那么小,動力也那么小,裝不了多余的燃料,也提供不了強勁的動力。
不過不管怎么說,能登上月球就好。
隨著發射時間的臨近,人們漸漸不討論了,都全神貫注的盯著直播看。
曾經的鴿王SLS火箭先發射,因為它的一級芯級火箭是橙色的,所以也叫橙罐SLS。
它的載重能力還是不錯的,為了適應這次任務,還做了一些改裝。
只不過它沒有領航者的幫忙,所以一直是不回收火箭,一次性的。
真實一次性的,發射完這次,橙罐SLS火箭就退役了,之后就是星艦火箭和林格倫,以及一些老款火箭和新型小火箭的天夏。
當然,還有冒險之星“空天飛機”。
橙罐SLS火箭的發射很成功,順利的把獵戶座飛船和軌道艙模塊送進了太空。
在三名宇航員檢查完設備報告沒問題之后,登月飛…哦,登月艙,網友們現在已經管國家隊號登月設備叫“登月艙”了,就跟當初的阿波羅飛船登月艙一樣。
在他們的認定中,第一代登月設備就是這樣的玩意,大和小無所謂,第二代登月設備最起碼得跟奔月號登月飛船差不多才行。
太空對接技術現在對于航天強國來說不是什么難事,所以兩組設備在地球軌道上的對接很順利,再次檢查沒問題之后,獵戶座飛船點火,就朝著月球飛去。
看熱鬧的人當然是歡欣鼓舞,大統領現場看了直播也感覺不錯,夸獎了很多人,尤其是最后竟然還能提前一天發射,很好!
只是沒有人告訴他,這是極限趕工的結果。
新設備搬過來裝上就用,之前規定的試車次數都沒達到。
其他公司的工程師來了就加入工作流程,也不跟原來的工程師熟悉熟悉,新工程師都按照說明書死板干活。
最后的總裝測試倒是做了,但是為了達到提前一天發射的目的,不管是測試強度還是測試步驟,都做了刪減。
工程師們想精益求精,慢下來,多來幾遍,但是大統領的智囊團已經等不了了。
“領航者為什么可以造的那么快,測試的那么少,而且次次發射都成功?”
“就是因為現在跟幾十年前不一樣了。”
“時代變了,我們有更新進的技術、更準確得檢測工具和更有效率的模擬系統,一些死板和多余的流程根本就不需要!”
“慢工出細活,只是能力不足的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