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些人都殺了是不可取的,現在天下局勢動蕩,10萬白波軍就在河東,距離洛陽不到500里,歷史上董卓之所以遷都洛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無腦廢除了少帝,得罪了天下人,給了關東諸侯反董的借口。內有朝堂的反對勢力,外有關東諸侯聯軍和盡在咫尺的白波軍。
董卓才起了西遷長安的想法。
董卓立劉協的想法原因很復雜。劉辨的輕佻無狀只是借口,連跟董太后同族的想法都是借口。最重要的原因是劉辨是何進的外甥,是袁紹袁術這些人立起來的皇帝。跟董卓沒有任何聯系。歷史上,董卓也沒有第一時間救下劉辨,護駕之功含金量其實很很水。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劉辨已經14歲了,劉協才9歲。劉辨已婚很快就要親政,以后會很麻煩,不好控制。
沒有及時救下皇帝造成的后果是,張讓,段圭這些宦官的中堅力量被迫投河自盡。作為東漢末年制衡士人最重要的宦官勢力,退出了舞臺,外戚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也被一并清楚除。沒有了宦官和外戚制衡,皇帝徹底成了玩物。
董卓立劉協的重要原因是他是董太后撫養大的,董卓是董太后同族,董太后的侄子董承在自己麾下,又主動聯了宗,這樣拐彎抹角的。董承的女兒將來嫁給劉協,董卓就可以有一個外戚的名義。名正言順的繼承大將軍大司馬,這一外戚的重要的權柄。
除了上述政治上的考慮,何家與董家的仇恨是根源。董太后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與大將軍何進爭權,斗爭已經白熱化。等到靈帝去世,董太后力挺劉協為帝失敗后,失去了宮廷權力。
等局勢穩定后,何進,何苗與何太后合謀,逼殺了董重,董太后憂懼而死。董太后的死毫無疑問是何太后下的手。
所以董太后同族自居的董卓當然要逼殺何太后,為董太后報仇。何太后的兒子劉辨當然不能再當皇帝。
其實在董卓內心里,對董太后這個鄉下老太太是不以為然的。但是他需要一個名義。一個復仇的名義。
在何進死后,董旻聯合何進部將無匡殺了何進異父異母的兄弟何苗。直接解除了何太后的所有依仗。
在歷史上董卓入京后三五日內掌握了洛陽的全部軍權,然后就開始報仇,廢了何太后和劉辨,然后又分別鴆殺,手段相當粗暴無腦。
現在的陸仁炳,當然不像董卓那么無腦。自己掌握了大權,何苦那么著急呢。歷史上的董卓急于得到天下的認可,進入洛陽后,無腦呢排擠掉了司空劉弘。先不說劉弘德高望重,僅憑他是劉氏宗室這一點,就值得拉攏,朝廷的官位這么多,何苦要搶一個有名無實的司空做,白白得罪了一方重要的勢力。
雖然劉氏宗族在朝堂中的威勢不顯,但決不能忽視。漢靈帝封的三個州牧,兩個都是劉氏,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所以宗室的力量不容小覷。
洛陽是天下之中,局勢復雜,一舉一動都牽動天下。所以陸仁炳根本就不能快意恩仇。
陸仁炳與歷史上的董卓面臨同樣的窘境,雖然自己可以憑借武力和酒駕之功,獲得高位,但是因為手下沒有人才,根本就不能完全控制朝政,朝政還必須得依靠那些士人。
所以茍一段時間是必須的。好消息是現在皇帝和太后都控制在董卓手中,張讓,段圭還保留了一部分宦官的勢力。宮廷內部不至于像歷史上一樣完全被士人子弟控制。
至于說仇恨,劉協劉辨對于陸人炳來說都一樣,他們跟董承有仇,跟董卓沒仇,再說了董承真正的仇人何進,何苗已經死了。
現在的劉辨就是一個工具人,好控制又好用。何必冒著被天下人反對的風險,去廢他呢?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好么?
不能讓士人的權力一家獨大,宦官必須復起,外戚必須復起。宗室也可以摻和進來嗎?政治上的事情必須引入更多的勢力爭斗。他們才沒時間盯著他這個關西武夫。
挽著袖子上場廝打的才是莽夫。看看人家太傅袁隗。太傅位在三公之上,是皇帝的老師,太傅錄尚書事,是事實上的宰相。一般只要這個太傅不謀反,皇帝不駕崩,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政壇猛獸董卓,進入洛陽之后,先搶了人家一個司空,后來發現三公其實就是天下的出氣筒,有個災禍,三公就要出來背鍋。不好玩,還是兵權好玩,又去做太尉。最后發現還是西漢的丞相最有權勢,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恢復了丞相制度,自任宰相兼太師。
頻繁的更換自己的官職,就說明這個人在高層政治上其實是不成熟的。有一種報復的感覺,報復誰?當然是報復那些看不起他這種邊郡武夫的士人咯,你們看重的官職,我偏要想做什么做什么,看你們能耐我何!
陸仁炳不會做這些無聊的事,他需要丞相的權柄,但是他不能自己要,而是要別人給他。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開始養望。掌握最重要的中央軍權,財權,將其余的部門放給士人,宗室還有殘余的宦官勢力,誰會討好自己,就給誰好處。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上位者的權力。
至于說袁隗的意見?袁隗這個老奸巨猾的家伙,本人并沒有篡位的心思。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權勢。何進招外軍威脅何太后,他不反對,袁紹袁術殺宦官,他也不阻止,董卓當丞相他也不反對,只要別動他的職位就行。歷史上董卓去問他廢黜皇帝的意見,他毫不猶豫就同意了。所以后人認為董卓之所以能夠橫行洛陽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袁隗的不作為。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大佬楊彪的縱容也是重要因素。
這些都是題外話。
陸仁炳入主洛陽之后,即整軍的同時開始征兵。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一個月的時間董卓控制的軍隊膨脹到了8萬人。
董卓打破了漢軍的編制,廢止了旨在宦官抗衡何進設立的西園八校尉。最終將九萬人的正規軍隊分為九個軍,每軍10000人,軍長官為中郎將,每個軍又分4個校,長官為校尉校尉轄2500人.
每個營的首領為校尉,轄2500人。
董卓為大司馬總領全軍,九個中郎將分別為牛輔,董越,段煨,胡軫,楊定,徐榮,呂布,張遼,華雄,
36個校尉分別為董璜,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高順,侯成,董承等等。全部加官進爵,重金犒賞。
整軍完畢后,陸仁炳開始驅逐,被何進一同招來屠殺宦官的外軍比如東郡太守橋瑁等。陸仁炳,借中樞旨意,命令他們各回郡縣。這幾個將領本來就是奉何進的命令來誅殺宦官的。只是渾水摸魚而已。接到命令后,又見董卓勢大,跳的最歡丁原都被殺了,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力量也就縮了。于是就痛快的退兵了,免得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