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地同壽?天地同壽!”石猴興奮。
年老首領繼續道:“修煉成佛,仙,神圣三者之一,即可跳脫輪回之道,得到永生,與天地同壽。”
“佛,先,神圣?如何修煉?”石猴問道。
“需去尋找古洞仙山,尋仙人指引,方可修成。”年老猴子雖然存于世間時間很長,見識廣博,但他也不知道具體要去哪里尋找。
石猴眼神堅定,說:“我定要尋找到古洞仙山,跳脫輪回之道,我的生命有我自己做主。”
年老猴子不知道自己的大王竟有如此追求,大呼:“吾等,會一直在花果山等候大王學成歸來。”
石猴得到鼓勵,雄氣赳赳。
明日,眾猴為大王石猴采果實,為他們的大王出行做準備。
幾縷白氣繚繞,凝成一個人樣,緩緩走到一個玄色衣袍男子的身邊,白色的大臉露出一個笑容,稟告玄衣男子:“冥王,傲來國海外仙山,孕育一仙石,仙石爆裂,產出一石猴。”
玄色衣袍男子發出一聲輕笑,然后揮一揮衣袖,面前出現一石桌,一石椅。
這個玄色衣袍男子就是方哲,方哲跨步坐在石椅上,另一個白氣凝成的人,從黑暗處走出來,手里捧著茶壺和茶杯。走到方哲身邊,給方哲滿上了茶水。
茶水此時還冒著熱氣,方哲喝了一口茶水,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
起初的那個白氣凝成的人,往外走了幾步,白氣逐漸消散。
方哲坐在石椅上,默默的喝茶,心中想著:“海外仙山,孕育仙石,仙石變成石猴?真是有趣極了,看來以后又有好玩的事發生了。”
白氣凝成的人再給方哲滿上茶水,這時候,方哲對著它說:“吾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吾覺得吾很快就能和這個石猴打交道了,而且還是不好的交道,你說吾應該不應該將其扼殺在搖籃里呢?”
白氣凝成的人沒有思想,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只能張開笑臉。
得不到回答的方哲,開始自言自語:“如果吾將其扼殺了,那么今后豈不是少了很多樂趣,吾相信,這個石猴不會讓我失望。”
方哲沉思了一會,又繼續自言自語:“但是,如果它敢冒犯吾,就別怪吾開打了。”
方哲玄色的身影倏地一聲消失在冥府,那個白氣凝成的人忽然間眼底有了神采,向著仙君離開的方向跪倒在地:“感謝仙君的恩賜,感謝仙君的恩賜…”
這個給方哲斟茶遞水的白氣,其實是一只孤魂野鬼,名叫孜夜,原本是一家農戶的兒子,一歲能誦,三歲成詩,懂禮節,成為了村里屈指可數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小時,乖巧懂事,平日里溫潤如玉,孝順父親,總是幫助鄰里的人做事情,也展現了強大的學習能力,憑著這些獲得不少人稱贊。
年輕的孜夜,以為可以一直這樣過著安然的生活。可是災難的一天來得太突然,在他為救被毒蛇咬傷的鄰居去采草藥的時候,一群劫匪闖入了村子,不但將財物洗劫一空,還胡亂殺死了幾個父老鄉親,其中就有自己的父親。悲愴的他,在世間昏暗地生活了兩年,可是世事難料,現在就出現在這個地府之中。
方哲掌管冥界整個地域,長久以來覺得異常孤單和無聊,今天他手一揮便將一孤魂野鬼引入了地府當差,便不只是見這個孤魂野鬼的可憐,也是為了他自己…
山風獵獵,海浪滄滄,石猴此時在為尋覓一位神通廣大的師尊而苦惱不已,滿臉是被手指甲的抓的痕跡,面前一大片海要怎么度過呢?
猴子們說,渡過這條河,就能進入一個人類的世界,里面新奇有趣,有繁華的市井,有著許多美食,有著很多沒見過款式的衣服…可是石猴一心向道,心思純凈,怎么會流連呢?
石猴渡過了這河水來到人間,暫時停在客棧將歇,吃頓不會用筷子的飯,穿一身人類繁瑣的衣服,長長的衣袖也總是沾上泥漿,還被別人不明所以地指指點點,“真是太可怕了,別看,孩子。”說著一個婦人把孩子眼睛用袖子遮住,避開石猴三丈遠。有時還帶了幾分嗤笑,“哪里來的猴頭兒,看著怪,怪,怪極了!”…這一切在石猴看來,還不如在山間摘一個桃子。
離開花果山三個月有余,也讓他覺得有一絲絲想念猴子們,他打聽到,人間有菩提老祖,道法高深,精妙無比,他心里想:他一定要早些找到這菩提老祖,學些好本領,早些回去威風威風。當然,石猴也是為了長久的生命在不斷地努力尋找菩提老祖。怎么成為佛,成為仙,成為神圣?
殊不知石猴在人間歷經的這三個月,都被方哲看到了,方哲心想:這毛猴兒可真是有趣吶。跟從在自己身后的小廝孜夜也在這三個月里,認知被推翻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從冥府接受重生之后,就一直跟隨主人方哲到人間歷練,而這個歷練卻是來觀察一個妖怪的行為。
這些都是孜夜埋在心里要默默消化的,不愧是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也是十分強,這讓方哲很滿意,他挑了一個很好的仆從。
方哲看著石猴頑強的一直在尋找菩提老祖,卻一次次碰壁,不是受到人類的假意欺騙,就是摸索不到進山門的正確門道。
方哲忍不住的給了一點提示給石猴,他讓孜夜冒充成跟石猴一樣想修道成仙,想與天地同壽的尋道之人,并告知孜夜,菩提老祖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讓孜夜帶這石猴前往。
石猴看到有同道之人,心中甚是欣喜,還聽聞孜夜他知道菩提老祖在哪,就更高興了。
石猴跟著孜夜,孜夜就跟從著方哲,來到了方寸山,三星洞。
石猴十分興奮,敲響洞門,只有少數幾個修道之人在打掃,見一石猴,都十分好奇的問道:“這時候哪來的?還真像人呢。”
石猴見這些修道之人,與孜夜不同,孜夜是從來未曾說過和表現過嫌棄石猴的行為,石猴想著自己為何會被其他人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