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九十八章 催促

  江東船隊排列成松散的隊伍沿江向東,待到接近濡須口時,又重新集結編組。

  在夕陽下,浩瀚的旌旗和檣櫓仿佛要遮蔽天空,無數艦只橫江排開,船只的甲板幾乎能連成厚實的土地,供人馬自在往來。這樣的艦隊規模,是過去十年間毫不停歇擴充的結果,應屬自古以來未有。

  此時吳侯所乘坐的五樓巨艦和其它的樓船直接靠近水口的港灣下碇,而為數眾多的艨艟、走舸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靠近濡須塢,沿著淺水處的長柵停船,還有一部分轉至中洲和羨溪兩地停泊,明日返回。

  由于大江上風勢、水勢變幻無窮,而每一艘船只又各有其特性,所以船隊愈龐大,想要將之長久維持成一個有序整體就愈難。哪怕以江東水師的熟練,船隊此時也不得不停止行進,進入到漫長的整編過程中。

  有些士卒還要登岸,由陸路前往東關,與偏將軍朱然所部匯合。因此不斷有擺渡的小舟從艦隊間穿過,好幾次與大艦發生了磕碰,導致將士掉進水里。隨即在將校們的怒喝聲中,落水者嘻嘻哈哈地又爬上船只。江東士卒個個都是水上的好手,落水什么的,完全無需在意。

  唯一要擔心的,是江面風緊,五樓巨艦的晃動程度有些大,戰墻上的戰旗呼啦啦地大響,簡直會隨風飛走。

  孫權一掌按著案幾,一手探出去避免珍貴的錯金銅燈翻倒。待到一陣劇烈浪涌過去,他趕緊換掌按住案幾,另一手卻來不及去扶筆架了。

  原本跪坐在下首的文臣慌忙上前來,為吳侯搭了一把手,保住了珍貴的碧玉筆架。

  孫權向部下溫和地笑了笑“多謝子瑜!”

  部下恭敬行禮,退回原地。

  被稱作子瑜的人年約三十余,身材甚高,雙目有神,唯獨面孔稍長,與常人有異。此人是車騎將軍長史諸葛瑾,也就是玄德公那邊軍師將軍諸葛亮的兄長。嫡親兄弟二人分仕二主,并受信任。

  諸葛瑾原本在中洲負責轉運后繼軍用物資,這會兒趕著過來覲見,先是細細解說了中洲、羨溪兩地的民夫集結數目,最后道,對雷續之那邊的供給需要額外人手,因此可否請吳侯提前頒令,以免丹楊太守呂范到時措手不及,誤判前線局勢。

  令雷遠往灊山方向阻擊曹軍,并不在此前議定的軍事計劃中,為了這個決定,自然要付出額外的糧秣、調動額外的民夫。諸葛瑾身為車騎將軍長史,有權力直接調用積儲解決,本無需來這么一趟。

  孫權明白,諸葛瑾是在委婉勸諫自己。他其實是在問,如果將雷遠所部置于險境,是否會引起玄德公的誤判?這樣的事,至少也該盡快行文向成都做個說明。

  “子瑜,我明白你的意思。”孫權稍作思忖“你給孔明去一急書,以兄長身份簡單通報便可。”

  諸葛瑾素來謹慎自守,與諸葛亮的書信往來甚少。聽得孫權這般說,他詫異道“將軍?”

  “雷續之的言語固然狂悖,我卻也不至于沒有容忍的氣量。之所以此番小題大做,讓雷續之往灊山去抵擋曹軍,就是做給劉備看的。”孫權緩緩道“我正要用此舉來催促劉備…他們在漢中的行動太慢了!”

  “原來如此。”諸葛瑾再度躬身“將軍英明!”

  此番兩家協力北伐,為了確保行動一致,吳蜀間使者往來絡繹不絕,不斷通報彼此的行動。這其中倒有雷遠的一份功勞,若非他在江峽間大興土木修繕道路碼頭,使者的行動斷不至于如此便捷。

  然而根據最新一份通報,益州軍竟然至今還未大規模的集結,這讓吳侯十分不悅。從成都到建業,有三千多里的山水相隔,所以這消息應當是小半個月前的。但小半個月前還沒集結,到現在能做成什么事?

  揚州距離中原近些,本來就容易遭到曹軍主力打擊,益州軍的動作如此之慢,簡直明擺著是要江東墊刀頭,自己摘果子。

  既如此,孫權便將雷遠所部推向險境,以此表示不滿。如果益州軍再無動向,曹軍主力一旦向江淮行動,必定先斬雷續之的狗頭!

  “對了,子瑜你在書信中,就說我被氣得暴跳如雷,所以才當場勒令雷續之出兵…嗯,再提一句,眾臣紛紛勸解,但我怒氣沖天,不聽勸諫。”

  諸葛瑾肅然道“是。”

  他退到船艙一角,當場作書。

  自從前年兩軍在公安和巴丘等地爆發戰斗以后,孫劉聯盟的互信就已經降到了最低點。此番出兵,雙方各自派遣重將支援,某種角度也有人質的意思。吳侯遣出呂岱,結果玄德公以為不足,還刻意留下魯子敬隨軍,擺明了是擔心雷續之在江東的安全。

  這一來,如果吳侯想要對雷遠做些什么,成都那邊的反應尚且不提,江東諸將難免擔心魯肅、呂岱的安全,以為吳侯涼薄。

  但吳侯輕而易舉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他只要暴怒就可以了。

  畢竟世人皆知吳侯氣盛,他容不得客將當面羞辱,乃是理所當然。三十歲的江東雄主一旦怒火沖頭,下什么令、作什么決定都有可能,誰也攔不住。無論結果如何,都怪不得吳侯,只能怪那雷續之自己口無遮攔。

  這就是吳侯總讓人琢磨不透的地方了。

  他有時候城府深沉,有時候暴烈急躁,有時候恢弘大度,有時候錙銖必較。無論敵人或臣屬,都只能從各種零散而彼此矛盾的事跡中拼湊吳侯的真實想法。但吳侯究竟是怎么想的,誰能知道呢?

  近年來,諸葛瑾愈來愈覺得主君行事帶著鮮明的申韓學說意味,愈來愈難以把握、高深莫測。他就像是一口深不見底的井,哪怕諸葛瑾站在井口探望,也看不清井底究竟有些什么。

  說來真是奇怪,孫討虜、孫討逆都是慷慨激烈、直率開朗的性子,為什么孫車騎卻是這般?

大熊貓文學    漢鼎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