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卷快船王朝 第129章 1980至1981NBA總決賽3

  1963年,凱爾特人4比2解決湖人,連續第5個冠軍后,奧爾巴赫已經成為全美國的公敵,招致了所有對手以及球迷的仇恨。

  然而,1964年,他繼續扼殺著懸念,4比1解決了鷹隊,連續第6冠。以至于人們開始討論凱爾特人隊是否將永遠奪冠下去。

  1965年,凱爾特人險些敗北。東部決賽對費城的比賽中,史上最偉大中鋒拉塞爾對上張伯倫。

  第七場最后5秒鐘,凱爾特人以110比109領先,而張伯倫趁拉塞爾失誤截獲皮球。

  此時,年輕的替補白人后衛哈夫利切克閃電般出手斷球,保證了凱爾特人的勝利,這一斷也成為史上經典斷球。稍后的總決賽,奧爾巴赫沒有讓意外發生,4比1解決了湖人。

  1966年,凱爾特人隊開始疲倦。奧爾巴赫在季后賽來臨之前宣布,他在本季結束后將辭去主教練職務,專心球隊管理,而繼任者拉塞爾會成為美國各大體育聯盟里第一個黑人主教練。

  士氣昂揚的凱爾特人隊在總決賽再逢湖人隊。不知道是第幾次了——第七場,凱爾特人隊以95比93險勝,連續第八個冠軍。

  八連冠的王朝之師是一支怎樣的球隊?

  翻開記錄本,我們能看到許多匪夷所思的數字。

  60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

  埃爾金·貝勒在1962年總決賽里一場拿到61分,張伯倫在1962年3月2日對紐約時拿到100分,在那個賽季平均每場得50.4分。

  奧斯卡·羅伯遜在同一季場均30.8分12.5個籃板以及11.4個助攻的賽季三雙記錄。

  埃爾金·貝勒和杰瑞·韋斯特每個賽季的每場合力為湖人貢獻平均接近60的得分。

  而凱爾特人隊,甚至都很少有場均得分達到25的人。奧爾巴赫不允許他的隊伍里有自私的現象,不允許任何獨斷專行——他自己除外。

  人們會回想起凱爾特人王朝的那些冠軍成員——善于打板投籃的薩姆·瓊斯,力扛聯盟里任何一個前鋒的湯姆·海因索恩,8屆助攻王鮑勃·庫西,神射手比爾·沙曼,5屆聯盟MVP比爾·拉塞爾,史上最佳的第六人哈夫利切克。

  這些人都已踏入名人堂,并在NBA 50周年之際被選入NBA最偉大的50名球員之列。

  有人說是他們成就了奧爾巴赫。

  但實際上,這些球員并非天資卓絕。奧爾巴赫的眼光精準獨到,絕不會偏漏。他選擇球員的標準并非這個人能得多少分,能做多少漂亮的動作。

  奧爾巴赫需要渴望勝利、愿意為了勝利犧牲一切的人。然后,他就讓他選擇的這些球員身陷地獄。

  即使是比爾·拉塞爾這樣的巨星,一旦需要也會遭到這個矮老頭毫不留情的斥責。就是在奧爾巴赫近于神經質的捏合和淬煉之中,凱爾特人隊低調而乏味的年復一年摘取冠軍。

  約翰·哈夫利切克回憶起他第一次去到凱爾特人隊的球館訓練時,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而當時已經滿手戒指的比爾·拉塞爾,NBA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走過來拍著他這個新人的肩與他交談,并且約定訓練結束后陪他一起去買輛汽車。

  在經歷那次神鬼莫測的斷球后,哈夫利切克作為凱爾特人的第六人為人們所知。這被一些人稱頌,認為哈夫利切克是第一個也是最好的第六人。他是奧爾巴赫第六人戰術的第一個完成品。

  但在另一些歷史資料里,人們則被告知:奧爾巴赫沒有發明第六人的打法。他僅僅是不知疲倦的向媒體記者——那些只知道鼓吹庫西、沙曼這類白人球星的家伙們——宣傳拉塞爾這樣的黑人巨星,宣傳拉姆西這樣的第六人,宣傳凱爾特人隊所有的球員。

  久而久之,凱爾特人隊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感覺到冷落和偏頗。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并且深深為自己的冠軍成員身份而驕傲。

  而在其他人眼里,奧爾巴赫就不是那么可親可敬了。一個有趣的事實,至高無上的他,只在1965年當選過一次NBA的年度教練。

  論他與NBA官方的唇槍舌劍,利用媒體推波助瀾打心理戰的能力,小牛老板庫班與他一比簡直就是小學生。在教導一些新入行的教練時,他又直言不諱的訓誡說,要盡量的站得靠近技術臺,要盡量大聲的對裁判發出不滿的聲音,最大程度的影響裁判。

  由于他的勝利、頑固、粗暴和桀驁不遜,所有敗在他腳下的人都渴望著擊敗他。

  然而,一年過去,兩年過去,三年過去,八年過去。波士頓花園的冠軍旗幟一面連著一面高高掛起。每當有人來到花園比賽,抬起頭就能看到那些冠軍的象征——那是至高無上、屢屢征服世界的戰利品,也是所有那個時代的強者們灰溜溜敗北的刺眼傷疤。

  1966年夏天,奧爾巴赫在8連冠的典禮上信守諾言,將主教練的位置讓給了比爾·拉塞爾,而他自己改任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開始退居幕后。

  從50年代中期覆蓋NBA的巨大陰影轉過身來,悄然離開。就像一個老去的帝王交出了權杖,而俯跪的人們,只聽到他的足音,孤獨的響遍甬道,通向黑暗的幕后。

  奧爾巴赫離開的那一年,繼任者拉塞爾并沒有能夠延續王朝的光榮。曾經多次敗在奧爾巴赫手下的前鷹隊主教練漢納姆去到了費城,執教張伯倫、康寧漢和格利爾們。

  張伯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前可以賽季場均得50分的他在1966-1967季場均得分只有24分。

  但在張伯倫向拉塞爾轉型的這一年,76人隊打出68勝的空前戰績,并最終在東部決賽里擊敗了那十年來不可一世的魔獸,總決賽擊敗勇士后問鼎冠軍。

  60年代的第7年,冠軍終于不是凱爾特人隊了。

  “他們打的正是過去十年我們打的那種籃球。”凱爾特人隊的KC瓊斯如是說。

  奧爾巴赫的離開與凱爾特人的失敗似乎有著某種必然,而被奧爾巴赫的鐵腕統治了十年的NBA各隊感覺陰霾散去,那籠罩著他們的凱爾特人巨樹似乎枝散葉落。

  1967年秋天開始,在美國的各個球館里,球迷們對著拉塞爾和偶爾隨隊出征的奧爾巴赫——那曾令他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的家伙——高唱:“波士頓完啦,波士頓完啦,王朝已被滅亡。”

  然而,1968年的春天,整個美國發現他們空歡喜了一場。帝王的遠去不過是假象。那個老頭隱身在黑暗之中,垂簾聽政,繼續操縱著那支由他一手打造的怪獸球隊,面無表情而又不可阻擋的逼近王座。

  整個NBA在1967年的心情,就像經歷一次漫長的洪災之后看到了晴天。然而,在1968年,他們發現黑云重新布滿了天空。

  凱爾特人隊用12年內第10個總冠軍告訴人們76人的奇跡不過是意外。

  然后,1969年,老邁的凱爾特人隊,被仇恨的凱爾特人隊,奧爾巴赫的陰影覆蓋的凱爾特人隊,用一種最典型的奧爾巴赫方式——總決賽,對湖人,第七場,108比106,解決。13年內第11個總冠軍,結束了60年代。

  1969年,橫貫王朝歷程的拉塞爾在奪冠后退役,而奧爾巴赫則在總經理的位置上,繼續吞吐他的雪茄,并且用他敏銳的目光發現球員、編織球隊。

  在混亂的70年代,沒有哪支隊伍衛冕的70年代,凱爾特人隊依靠著奧爾巴赫提拔的考文斯和長期培養的哈夫利切克,又拿到了兩個總冠軍。

  當然,僅僅如此便不是奧爾巴赫的手筆了。

  1979年,63歲的老頭找到了他需要的王子,以繼承他當初一手創制的光榮。他,奧爾巴赫,NBA史上第一個用全黑人首發的反種族歧視者,在1978年的選秀大會上,以第6位選了一個在印第安納大學打了4年球的,既跑不快又跳不高的白人。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只看過這家伙的一場球。

  這個叫做拉里·伯德的白人在他退役時被認為是NBA史上最偉大的前鋒,而奧爾巴赫的慧眼則令1978年手握前5位選秀權的球隊們追悔莫及——在他入隊第一年他就成為了當季的第一陣容成員。

  再次出現這種事是在17年后,馬刺的蒂姆·鄧肯上演了類似的例子。與鄧肯一樣,伯德在入行的第二年就帶領球隊獲得了總冠軍。

  1980年6月9日,奧爾巴赫又一次——三十多年里他已經做了多少次類似的狡猾勾當——做了一樁可怕的交易,這甚至為他贏得了一個“強盜”的美名。

大熊貓文學    NBA籃球大師之大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