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城中的商業街道,還是十字型的,南北東西都超過一里路,各種店鋪商樓都有,足有兩三百家。
店鋪的名稱,全部帶有“李氏”字號,顯然都是李氏族人開的。
李洛過了十字街道,進入一條青磚大道,兩邊都是青墻黑瓦的建筑,很有幾分莊嚴厚重的氣息。
每棟建筑,皆有牌匾,甚至少數建筑大門口還有衛兵。
一路看去,有家庫,家禮堂,家武堂,家吏堂,家工堂,家賦堂,家法堂,家獄等等。
好嘛,完全就是一套微型朝廷班子。
過了這片“衙門區”,又進入一個比足球場還大的廣場,廣場上整整三十六座石燈臺,兩邊還佇立著好大的鐘樓和鼓樓。
“咚——咚——”
此時已經黃昏,鼓樓上的大鼓敲響,聲傳數里。
過了廣場,赫然一座五間六柱的重檐高大華堂,扁額上的字是:“養政堂”。
看來,這就是李氏家主坐堂理事的正堂了。相當于“金鑾殿”。
養政堂門口,左右幾柱參天青松,樹齡估計有數百年之久。
繞過“養政堂”,進入一條水磨青鋪就的甬道,甬道盡頭,是通往后宅居所的大門。
大門屋檐下的清石,都被雨水滴出了水洞。守門的石獸,也被風蝕出斑駁之色。門檐瓦上的苔蘚,把黑瓦完全變成了青色。
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都顯示出古老滄桑之感。
不愧是傳承幾百年的世族啊。
李洛反而對這些承載時光的事物更感興趣。
后宅門口同樣有管事和甲兵守護,看到李蕙質,都是行禮口稱四娘子。
進入這道大門,情景又是一變,好像別有洞天。
一眼望去,亭臺樓閣,水榭花廊,清池幽林,人影綽綽,好一處風流富貴的所在。
直到此地,李洛才看到李氏家城有了私人宅院的樣子。
李蕙質一邊帶路一邊介紹道:“堂兄,如今家城中有一千多族人,加上家奴,家臣,家兵等,總有八千多人。比起王宮,只大不小。”
竟是比王宮還大么?李洛有點無語。
李蕙質繼續介紹道:“這還僅僅是在城中的人。除了家城,咱們李氏在各地還有幾十個莊子,兩萬多田奴,山林水澤還不曉得有多少。”
她想從李洛臉上看出震驚、羨慕、激動的神色。
然后,并沒有。
李洛當然心中驚訝李氏的龐大。但對于他這個現代人來說,李氏再富貴也達不到讓他羨慕激動的地步。
李氏家城的確比后世中國所有保存的私宅更大,和它相比,蘇州園林像個小花園,喬家大院像個小院,著名的恭王府像個土財主的宅子。
就連紫禁城,光論面積也沒有李氏家城大。
但這只能說明高麗是貴族社會,除此之外什么也說明不了。
拿官僚封建時代的私人建筑,和貴族時代的私人建筑比規模,太不公平。
遠在春秋時的魯國三桓,鄭國七穆,都是封城為家,絕不會比李氏家城小。
就算李氏家城真是一座城池,那又如何?后世隨便一個地區修建的仿古旅游景區,也不比這小,人還更多呢。
看到李洛一副見怪不怪、云淡風輕的神色,李蕙質對這“堂兄”的評價不由又上了一個臺階。
多少初來李氏家城的人,哪怕官位不低,也會被驚到。可這堂兄卻等閑視之,不用想肯定是見過大世面的。
李蕙質之所以對李洛熱情起來,當然是因為那“玉瓷”。
一個多月前,一種美輪美奐的新瓷從漢陽府流出,一出世就碾壓高麗青瓷,成為最受追捧的瓷器。
而且玉瓷的底部,竟然是“仁州李氏”四字!
如今,山海商社的那批玉瓷已經售賣一空,幾個大掌柜聯袂上門,要求繼續供貨。
李氏本來就是山海商社的股東,真要有玉瓷,當然會供貨給山海商社。
可問題是,李氏哪里有玉瓷?
李蕙質當然知道誰是玉瓷的真正主人。四月份她在漢陽府,遇見自稱是她堂兄的李洛,李洛還送了一件極好的玉瓷筆洗給她,那筆洗上就有仁州李氏四字。
李蕙質回到家族將事情秘密匯報,立刻引起了族老堂的轟動,很快,在王京做官的家主李簽,也得到了消息。
家族對玉瓷評估之后,得出如果被家族掌握經營,以李氏分布高麗、中原、倭國的商業渠道,一年最少能獲取二三十萬貫的純利!
這是比青瓷更大的利益。
李氏有十萬畝土地,十幾艘大船,還有大量店鋪商樓,如此產業,每年收入也才二三十萬貫。
也就是說,如果將“玉瓷”握在手里,每年收入會增加一倍!哪怕對于李氏來說,“玉瓷”也是無法抗拒的巨大誘惑。
所以,族老堂和家主一直決定,不惜代價讓印著“仁州李氏”的玉瓷,真正成為李氏的產業。
別說李洛極有可能真是李氏血脈,就算他不是,李氏也能讓他是。
至于李洛想要什么,無非是李氏的扶持和認同,這些都好辦。只要李洛愿意讓出玉瓷的利益,出身名分,官位,權勢,家族都可以給。
好在李洛主動向李蕙質留過地址,李氏才能派人去江華找李洛。
這也是為何李蕙質當眾叫李洛堂兄,做實他嫡系子弟名分的原因。
這些道道,金光獻兄妹還不知道,他們還以為李洛真是因為血脈才被李氏認同。
李蕙質帶李洛在重重亭臺樓閣間穿行,終于來到一座名叫“蘭池溪苑”的院子。
“堂兄,你不是外人,就不住客院了。這個蘭池溪苑,你知道是誰住過的嗎?”
李洛看著夕陽余暉中的蘭池溪苑,目中露出傷感之色,緩緩說道:“蘭池溪苑,是父親少年時住的宅院。”
李蕙質點頭,也露出傷感,“不錯,正是叔父當年的院子。”
她的傷感雖然多半是假,但也有小半是真。畢竟李洛“父親”李簡是她嫡親三叔,血緣之情還是有的。
對于李洛的身份,李蕙質本人是相信的。族老們也多半相信是真。家主李簽則是半信半疑。
但有了骨瓷,這些懷疑都不重要了。
“蘭池溪苑既是叔父當年的院落,也就是堂兄的。院子早在半月前就收拾好了,堂兄請進。”
李洛跟著進入,看到的是一方極其精致幽美的小庭院,占地不到兩畝。但見精舍華軒,朱簾繡戶,池水瀲滟,溪石清幽,夏荷如錦,蘭香馥郁。
這地方,真的很不錯了。
李洛一進來,就驚動了幾個人從角落里的廂房中出來,看打扮是此地的侍女。
領頭的,是一個四十余歲的中年婦人。
李蕙質道:“甄尚院,五郎君到了,快來見過!”
那婦人蹀躞著步子而來,對李洛行禮:“卑臣甄良秀見過…見過五郎君!”
說完她抬起頭,神色有些激動,甚至目中有淚花。
“真是像呢,五郎君真像當年的三郎啊!”甄良秀面露驚喜的說道。
李蕙質道:“五兄,這位甄尚院,當年乃是三叔的貼身丫鬟,對三叔很是忠謹。”
李洛有點無語,李氏是不是太入戲了?竟然找來李簡當年的丫鬟,說什么“太像了”。
好好笑哦。
然而李洛真是誤解了,這還真不是李氏做戲。而是他長相的確有些像李簡。
什么是無巧不成書?
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