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四十二年與大明史而言,必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五月初,明聯皇帝朱允炆正式署詔,廢除五軍都督府,各省都司統一劃歸中央直管。
同月,朱允炆再署詔命:“大明爵祿王、公、侯、伯仍作保留,但一代而終不再承襲,非國姓朱者亦可加王爵。王爵食祿年千萬、公五百萬、侯三百萬、伯一百年,年給不短,至薨而絕。”
這道詔命,正式剝奪了整個大明所有宗室頭上王爵的承襲權,卻也讓舉國上下上億百姓為之瘋狂。
異姓亦可加王爵!
而享受到這一殊榮的第一人,便是剛剛履新總參謀長不久的馬大軍。
‘平西王’!
遠在南京的朱棣知道,馬大軍是朱允炆推出來跟宗親打擂的拳手罷了。
動王爵便是動宗親,而讓馬大軍晉王爵,就是把馬大軍當槍使。
宗親如果鬧事,這位平西王第一個都不能同意。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朱允炆這一手,和當年剛登基的時候,將宋晟提拔到漠北都指揮位置上何其相像。
更值錢的,則是千金市馬骨之意,馬大軍草莽山戶出身,亦可爵晉封王,那對于天下那些蕓蕓眾生而言,是多大的鼓勵。
即使一代而終不能承祀,那又如何?
而自馬大軍之后,朱允炆又接連扔出去了兩個公爵。
先是太子太師的許不忌封輔國公、而后是科學院首席院士的莫成封了承運公。
兩個公爵,一文一匠。
大明的爵位開始對標與國貢獻,且不限出身途徑。
“只要對國家做出貢獻,王公之爵,虛位以待。”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朱允炆給天下人開了這條青云路,能攀登到哪一步各憑機緣努力,沒有世襲的鐵帽子、沒有橫亙攔路的階級壁壑。
“拼命學習提高自己、參與建設為國效力,你只管努力,剩下的自有天意!”
在奮勇向上的思想領域,朱允炆給天下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整個國家的斗志都變得更加昂揚。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而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內閣也開始著手布置四五計劃了。
皇明四十二年是三五計劃的收官年,展望四十三年自當提前布局。
而在年終的啟動 大會開始之前,科學院總算是將第一代蒸汽運輸車給造了出來。
這一天,朱允炆攜內閣五人全部到了科學院觀禮。
“一個時辰行路五十四里,可裝貨物八千斤或載人五十。”
這就是大明第一代蒸汽車的效果。
速度都沒有馬力拉車快,但朱允炆一樣很開心。
“朕幾十年夙夜之渴求,終于今朝得償。”
萬事開頭難,能有這第一代蒸汽車,就不怕沒有第二代、第三代,有了蒸汽機就不怕沒有內燃機。
歐洲從第一代裝載火車的蒸汽機到內燃機不也才用了短短四五十年,幾十年對一個國家來說,根本不叫做長。
朱允炆或許看不到,但這個國家一定會見證。
“朕本來打算第一條鐵路鋪設京廣線的,但眼下的裝運力委實不強,為求實用,還是先開通北京往平津之間的吧,方便平津港那里可以直接將航運貨物發來北京,節省人力和運輸途中的糜耗。”
“臣有負圣恩,慚愧至極。”莫成開口道罪,確為真心實意。
皇帝加他公爵之貴,傾舉國之力的幫扶,二十幾年,才造出這么一個連馬車都比不上的鐵家伙,這讓莫成很難心安。
“你已經做的很好了。”
朱允炆拍了拍莫成的肩膀,寬后者愧疚之心。
“這蒸汽車所需的鐵軌,科學院這邊有詳細的工藝流程吧,交付工部,明年京津線必須建好,一年之內務必完工,不能耽擱。”
“沒有問題。”
閣臣之一分管工部的鄺奕和立馬接口:“京津不過百里之隔,請陛下放心,莫說一年,臣敢立狀,六個月之內實現通車。”
他是膽子大,朱允炆打算的時間張口就省了一半。
看來是被莫成封公刺激到了,都想追求立功表現,努力上進了。
甚至半年鄺奕和都覺得有些慢了,如果不是怕再說短點有風險的話,他都想說四個月。
無非,多死點印度、日本的勞工罷了。
一里鐵路一里骸,京津不過百里,拿命填又能需要多少?
靠著紅薯、地瓜等高產作物的供養,以印度幾千萬的人口基數,生出來的一茬茬都用不完。
“有信心是好事,但也要保質保量,不能為了趕工,導致通車用度沒多久就出現問題。”
對于鄺奕和的急于表現,朱允炆還是叮囑了一句,前者自然是拍著胸脯打包票。
一行人 繞過蒸汽機車,繼續在科學院內逛著,莫成充當向導。
“新的抽水、排水裝置也基本過了實驗階段,隨時可以投入使用,屆時,皇宮便可以用上陛下所說的自來水來,相應的抽水茅坑、排污系統都會裝配,就不用人力干這些臟活了。
且眼下北京城內還未動工建造的新樓盤,都可以進行管道預埋,蓋成之后,都將是擁有自動供水裝置、方便民生的新樓。”
幾人都輕聲笑了起來:“如此,又該大皇子殿下頭疼了。”
誰都知道朱文奎忙著降房價,而莫成這物件一投入使用,新樓盤的房價肯定又要漲,這對于房市來說肯定是利好的。
朱允炆沒有接話,他的眼神被遠處一個臺子吸引了。
臺面上有一個金屬環、一個銅環,上覆毛料。
“這是?”
朱允炆看不懂,輕聲發文,身旁的莫成看了一眼忙接話:“哦,我們科學院一個小伙子整出來的,說這樣可以打出火花,我這就換他來。”
“幾個鐵片、一塊毛料就能打火,這不鬧笑話呢嗎。”
幾位閣臣紛紛不信輕笑,看著莫成去尋人,全不知此刻朱允炆已是眼皮狂跳。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是,電試驗!
電試驗對中國來說不是什么空白領域,起碼也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而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更是詳細記述過宋代古人對于電這一神秘領域的窺視。
包括摩擦起電、靜電、毛料起電都嘗試過。
但只是沒有系統的歸納,更沒有更深一層的去實驗過。
主要可能是古人覺得電這東西沒什么用吧。
畢竟搞出來的時候易生火傷人,且沒法投入到生活中使用。
這邊朱允炆還沉浸在激動中,不遠處,莫成已經引著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走了過來。
“陛下,這就是搞火花實驗的負責人,蔣天亮。”
這名字一聽,八成便是天亮時生出來的。
而站在莫成身后的蔣天亮可沒工夫介紹自己的出生情況,此刻開口先抱怨了一句:“莫院士,我這不是火花實驗,是電實驗,雷電的那個電。”
抱怨完才面向朱允炆作揖見禮:“臣科學院二級院士蔣天亮,參見吾皇圣躬安。”
站在朱允炆身后的幾名閣臣頓時小吃一驚,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是一位二級的院士。
大明科學院的院士級別可是卡的特別死,而且品軼還高的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