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五十七章:告御狀(下)

  “皇上,草民報冤!”

  翠金山山麓腳下這一聲呼號之突然和影響力之廣,絕對堪稱重磅炸彈。

  剛踏足第一個階梯的朱允炆頓住了身子,其身背后,幾百張笑意盎然的臉龐僵住了。

  風停塵落,喧囂頓散。

  整個時空在這一聲凄厲下戛然而止。

  而等到所有的一切重新回到時間線上,朱允炆尋聲望去的時候,身邊,已經沒有一個站著的人。

  山西上下大小幾百號官員齊刷刷跪滿了一地。

  自額間滴落的冷汗匯聚在一起,可比一上午蒸汽機排出來的還要多。

  黃福自己都不知道這聲冤是誰喊出來的,也不知道到底冤在哪里,但這并不妨礙他自心底深處不可抑止的涌出恐懼。

  告御狀這種只應該出在說書先生嘴里的狗屁橋段今天竟然在山西,在他黃福剛剛履新不久的節骨眼上出現了!

  仕途完了、人完了、全都完了!

  “出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有數嗎?”

  朱允炆的腳離開車輅,踩在了黃福眼前的土地上,讓后者恨不得當場嚇死過去。

  “臣,臣不,不知道。”

  “那去把人帶來吧。”

  朱允炆環顧四周:“都跪著干什么,心里沒鬼的話怕個什么勁,爬起來,好好等著。”

  這時候還是雙喜湊了過來,小聲勸了一句:“皇爺,咱們還是先回太原,這荒郊野外的報冤,不管真假,為安全計還是不見的好,交給山西地方妥善處理吧。”

  朱允炆樂了:“朕當這皇帝十幾年,頭回鬧出這般告御狀的事來,百姓都喊了冤,朕不見將來這名聲可不好聽,見見,聽聽。”

  說完,還招手,有機靈的小宦官趕忙從車廂里搬出一個小軟凳下來,留給朱允炆來坐。

  大有一副當場開庭斷案的架勢。

  皇帝是輕松的一副等熱鬧姿態,周圍那些好容易爬起來的山西官員們卻恨不得爬到山頂上跳下去,一個個都把可以殺人的目光投向太原知府。

  你他娘的防控是怎么做的!

  等著吧,今天但凡你命大不死在皇帝手里,大家伙都得合起伙弄死你。

  沒讓朱允炆等的太久,黃福就已經哆里哆嗦的走了回來,在他身后還跟著被扒的只剩下一件里襯的年輕人,在初冬的寒風下瑟瑟發抖。

  “草民李進,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喊冤的李進隔著老遠就趕忙跪倒地上磕頭,口里直呼萬歲。

  朱允炆解開脖子上的系扣,將絨氅遞給身邊的雙喜:“給他送過去,為安全搜一遍便是,何必扒成這樣。”

  雙喜哎了一聲,接過暖和的大氅快步跑過去:“起來吧。”

  說著話,便把絨氅搭到了李進的肩頭之上。

  這番作態,當場便讓李進淚如泉涌,連連叩頭大呼不敢。

  “起來吧,還讓朕去攙你不成。”

  朱允炆的話讓李進不敢耽擱,只好硬著頭皮站了起來。

  看著眼前這個喊冤的年輕人,朱允炆屬實來了興趣,當了十幾年皇帝,這攔駕告御狀的狗血橋段,他還真是第一回見。

  是地方審斷公平,百姓無冤可告嗎?

  當然不可能。

  只不過是地方防控的好,出不來告御狀的罷了。

  這一點上,朱允炆也從來沒有責怪過地方,更不可能說鼓勵老百姓來找他這個皇帝告狀。

  那這個國家早都亂套了。

  皇帝天天啥也不干,十二個時辰飯都不吃也忙不過來解決這些家長里短的案子。

  “說說吧,冤從何來。”

  說這話的時候,朱允炆還著重看了一眼站在李進身旁不遠的黃福,溫聲道:“不要怕,大膽的說,朕能給你辦的今天都給你辦好,不能給你辦的,朕也會讓山西當地,給你妥善處理。”

  眼下之大明,要是連朱允炆都辦不好,那就是把玉皇大帝請下來也沒用。

  李進謝過,雖然緊張,但還是有條不紊的將喊冤的緣由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這一說可是讓朱允炆啼笑皆非,而黃福等山西官員則是如釋重負。

  不是什么冤假錯案,也沒有審斷不公,破家滅門的人間悲劇。

  就連冤案的當事人都不是李進。

  他是替他哥們喊得冤。

  李進是郭萬三手下的礦工,有個小伙伴叫李大寶也是礦工,大家伙都在井底挖煤,其中有一個工友上了歲數,因為井底積水太深,腿腳潰爛,就找到李大寶希望換一下工作的崗位。

  李大寶的崗位在礦井的半腰,位置較高,沒有積水,所以李大寶當場就慷然同意了。

  倆人按說換了崗位干就完了唄,下了工一道還能找地方喝兩杯,結果好巧不巧就能出事。

  在李大寶崗位上工作的老頭被一塊碎石絆倒,當場摔下腰坡到了井底,死了。

  礦井死人是常事,郭萬三手下負責礦井的工頭也沒說啥,該咋賠咋賠唄。

  但老頭的家人不愿意了,還跑到縣衙把李大寶給告了。

  你不給換這個崗位,人能摔死?

  縣令一聽,咂摸著也是個道理哈。

  誰在哪個崗位那是安排好的,你說換就給換了,起因在你身上,你不負責任哪行,不過念在李大寶也是出于這個尊老愛幼的美德,所以也就判了李大寶賠償老頭家屬十兩銀子。

  李大寶當然滿肚子委屈。

  老頭久在井底,腿腳不便,因泡水而疼痛難忍,如此久持下去必落一個殘疾,出于幫助和尊老的美德才慷然把自己的崗位讓出去,自己選擇跑到井底,涉水工作。

  自己一片好心沒換來道謝也就罷了,還要為老頭的意外死亡負責任?

  這上哪里說理去!

  李大寶的冤屈沒換來啥好結果,最后因為咆哮公堂被打了一頓板子,該賠的十兩也一文沒少的掏了出來。

  這事按理就算到此為止,塵埃落定。

  但李大寶的哥們李進可不那么想,這不就趁著成為工人代表的機會,壯著膽子找到朱允炆喊了這么一嗓子冤。

  “行了,朕知道了。”

  朱允炆還當什么大案呢,結果就一起民事糾紛,介乎于法理與道德之間。

  “你說李大寶是出于好心才換的崗位,這事能證明嗎?”

  “當然。”李進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皇上的話,我們整個煤井的人都能證明,包括當時在井底的監工都知道此事,平素里工友之間換換崗是常有的事,為的就是能跟相熟好友離得近便些,做工的時候能有個說話的伴,不覺枯燥。”

  “能有人證明,那就說明換崗是李大寶出于一片好心,出于尊老和幫老的美德才做的好事。”

  朱允炆頷首,看向黃福:“說說,你現在咋想?”

  得知事情原委的黃福也覺得自己從地獄回到了人間,整個人都快虛脫了,聞言連忙振起精神:“李大寶的賠償銀我們布政使司補償,那個斷案的縣令撤職查辦。”

  “不不不。”

  熟料朱允炆聞言反而搖起了頭:“這反而不對了,縣令斷案基于法理,咱們覺得李大寶冤是基于道德,這樣吧,弘揚傳統美德和提倡百姓踐行美德,諸如尊老愛幼、見義勇為這都是朝廷一貫宣傳的。

  既然是朝廷宣傳的,百姓依從才去做的,出了這種事情,朕這個皇帝和內閣應該來負責,而不應該是斷案的縣令和踐行美德的李大寶來負責。

  這十兩銀子呢,朕出,另外再補償給李大寶十兩銀子,至于他那頓板子,是因為咆哮公堂而受,不另予補償了。

  至于那位縣令,基于法理而斷案,雖不近人情卻恪守本分,并無過錯,不賞不罰便可。”

  說完了這些處理的意見,朱允炆看向李進,聞聲問道:“如此,你看可好?”

  后者哪里還敢有二話,當下便跪地心悅口服的叩首道:“草民代大寶謝陛下天恩。”

  “子貢贖胞的典故你們都知道,朕就不多提,朝廷弘揚美德,自然要朝廷來為美德負責,假使都推給百姓自己,將來整個國家就再也沒人愿意去踐行美德了。”

  朱允炆起身直接走上車轅,留下了這句話:“山西政績斐然,朕這些日子也都看在眼里,此事也算是秉公而斷,吏治便算清明,朕很欣慰,通令嘉獎。”

  駕輅起,數萬大軍拱衛著朱允炆離開了,留下一地如蒙大赦般的山西官員。

  “藩臺大人,這陛下的大氅。”

  黃福還在擦汗,身邊的近人湊上來嘀咕了一句,前者側首,便看到李進的肩頭還披著那件華貴的絨氅。

  羨慕的咂摸了一下嘴巴。

  “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既然陛下賞他,那就是他的了,回城。”

  一場攔駕告御狀的橋段,算是到此為止,落了個皆大歡喜。

  天才一秒:m.dushuzhe

大熊貓文學    日月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