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一十三章:海圖和神秘的歐洲面紗(下)

  站在國家的層面去了解一塊神秘的區域,那么需要了解的無非就那么幾點。

  政治、軍事和文化。

  政治包括版圖格局、政治制度、國與國相互之間的關系。

  軍事包括軍隊的數量、實施軍事打擊的主要手段、動員戰爭的潛力。

  文化包括宗教信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生產資料的產出基礎依靠什么。

  這些要素都是朱允炆需要通過鄭和來了解的,而后者也沒有讓朱允炆失望,他在阿拉伯的這幾年,并沒有白白虛度,手中掌握著或是道聽途說,或是第一手來自歐洲難民的消息。

  幾十年前的那一場席卷整個歐洲的鼠疫,使得歐洲上上下下所有領域都受到了沖擊和影響,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文化。

  “眼下在極西之地。”

  “那里叫歐羅巴,你就用這個來命名吧。”

  面對鄭和投來的疑惑目光,朱允炆為自己找了一個隨意的解釋:“朕早前在北平看了成吉思汗當年西征留下的一些隨筆,在阿拉伯極西之地有很多的國家,那里的國家為他們所共存的土地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歐羅巴。”

  鄭和對這個回答深信不疑,于是便用這個名字替代了極西之地這個有些泛泛空洞的名稱。

  “陛下說的沒錯,歐羅巴的國家有很多,奴婢詢問了一些自胡斯東逃的歐羅巴人,他們的國土‘東西馳馬’不足半月可抵,由此推論,其國疆之大小還不足我大明一省,如此般之國,大大小小足有數十。”

  胡斯,是哪個國家?

  朱允炆蹙著眉頭想了半天也想不起來,這個名稱太冷僻了。

  如果他熟知歐洲史的話,這個名字就不會陌生,胡斯并不是一個國家,按照書面寫法,應該叫做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地區在抵抗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擔任領導地位的是胡斯黨,所以他們在宣稱身份的時候,稱自己為胡斯人。

  “你剛才說,東逃?”

  “是的,東逃。”

  鄭和篤定的點頭道:“歐羅巴的戰爭很頻繁,聽說有兩個國家已經打了幾十年的仗,迄今還沒有停下。”

  這個說法讓朱允炆瞬間想到了英法百年戰爭。

  這個節骨眼,英法百年大戰可不正打得如火如荼,算算時間,再過些年,圣女貞德就該展露頭角了吧。

  “他們崇奉一個名為‘天主’的宗教,許多歐羅巴國家的君王都需要一個名為教皇的宗教人士進行加冕儀式才算正統,幾百年前,他們的圣地耶路撒冷淪陷,這個教皇便號召和組織歐羅大絕大多數的國家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戰爭,前后又打了幾百年。”

  這不就是十字軍東征嘛。

  “因為宗教信仰的入侵與抵抗,整個歐羅巴的戰爭活動十分頻繁,雖然大多數規模都很小,但是爆發的頻率和次數相當多,因此,大量的歐羅巴人通過船只和陸路,希望尋找到一條通往咱們大明的通途,哦,他們的書里記載稱咱們大明為中國。”

  中國這個詞誕生是極其早的,絕不是因為后世才擁有的簡稱。

  古人認為中原神州為天地之中心所在,并且以此進行宣稱,馬可波羅游記到底存沒存在過沒有定論,但是成吉思汗的西征,因為這次軍事行為,使得歐洲人知道在東方有一個強大、富庶的帝國,是這個天地的中心所在。

  因此,在歐洲人的稱謂中,他們也同樣叫東方那個國家為中心之國。

  成吉思汗西征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于戰爭一個領域,最簡單一個事例,便是火藥的傳入改變了歐洲的戰爭方式。

  而更大的改變,則是看不到的思想上種下的一顆種子。

  歐洲人因為這次入侵知道了東方有一個國家!

  跟咱們中國人一樣,歐洲人骨子里也一直篤信的認為他們是世界中唯一存在的,就好比神話故事,咱們有盤古,他們有上帝。

  突然知道原來這方天地很大,而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版圖、人口原來在東方那個國度面前如此的渺小,他們自然會產生一種向往。

  為世人耳熟能詳的哥倫布大航海,不就是為了證明世界是圓的,他從歐羅巴向西出發也一定抵達能中國。

  在思想和文化的差異下,歐洲人的思想更趨利避害,這種思想因為一場黑死病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

  “他們寄希望阿拉伯人能夠帶他們通過大海前往咱們大明,但這些人更多的下場是死在阿拉伯。”

  鄭和搖頭道:“因為宗教的戰爭原因,阿拉伯諸部仇視歐羅巴人,東行的歐羅巴人都在阿拉伯諸部被扣下成為奴隸,奴婢這一次在阿拉伯停駐,所帶回來的歐羅巴人,多都是這些奴隸。”

  “他們現在都在哪里?”

  鄭和想了想后回道:“奴婢早他們一步先到的泉州,算算時間,此時這群歐羅巴人應該是剛到泉州,如果沒到的話,也應該快抵達了。”

  這個時候早膳也吃的差不多了,左右下人撤下這些碟碗,換上了香茗。

  升騰的水汽中,朱允炆仿佛看到了一群記憶中那些白皮膚,一副‘世界霸主’、‘文明世界領路人’姿態的玩意正在向他走來一般。

  “你在阿拉伯,有沒有其他的發現。”

  朱允炆這個問題讓鄭和有些不明所以,他試探著問了一句:“陛下指的是哪些方面。”

  “就是,這歐羅巴人有沒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狂想。”

  朱允炆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只好按照大概的意思進行描述:“比如說,這群歐羅巴人中有沒有喜歡扯淡,聊些不切實際的玩意。”

  什么是科技,科技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并且將這個過程通過知識合理化。

  所以,幻想是科技的誕生基礎,而通過實踐完善幻想的理論體系就是過程,最后便是完整的結果。

  “再或者,這群人里面有沒有提過一些亂七八糟的知識,說一些晦澀難懂的諸如化學反應啊、物理實驗之類的話。”

  鄭和越聽越迷糊,想了半天才堅定的搖了搖頭:“沒有,他們只是想著來咱們大明,奴婢問他們為什么想來大明,他們都說想要追尋見識一下書中那個神秘強大的中國,其他的,從來沒有提起過。”

  只是一群在歐洲活不下去的貧下中農?

  一群富有冒險精神的探險客?

  來這么一群玩意有個屁用啊。

  朱允炆蹙緊了眉頭,有些失望,而后又問道:“你知道現在歐羅巴那邊打仗,有用火槍的嗎?”

  “有一部分。”

  “是什么樣的款式?”

  這個回答讓朱允炆有些緊張,火藥才傳到歐洲多少年,火槍就誕生并且投入戰爭使用了?

  “跟咱們的之前用的差不多,并沒有大規模的武裝,聽說歐羅巴眼下主要依靠的還是騎兵,一種類似于當初女真金國人的鐵浮屠,渾身包甲,甚至連馬匹都覆甲的重騎兵。”

  歐洲的貴族重騎兵傳統戰術。

  朱允炆這才放下心來,鄭和既然說類似于之前大明使用的火槍,那應該就是火門槍了,畢竟鄭和出海之前,火繩槍還沒有問世誕生,鄭和是沒有見過的。

  在火器的使用上,眼下的大明倒還算得上領先歐洲一個身位。

  但即使如此,朱允炆也不敢有‘眼下的歐洲,在大明面前只能算是一個弟弟’這種自信的想法,誠然,現在的歐洲綁在一起可能都打不過大明,畢竟冷兵器為主流戰爭手段的時代,人口就代表戰爭潛力。

  一場黑死病之后,全歐洲的人口還真沒大明多。

  但依然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科技的躍進這種事情總是在不經意間實現的。

  雖說現在的歐洲是個弟弟,但可能只需要短短三十年、五十年,人家就能實現超車。

  而在超車之前,就恰恰是這幾十年當弟弟的過程中攻克的許多技術難關。

  沒有前邊幾十年當弟弟的積累,哪里會在一夜之間就站起來呢。

  朱允炆不知道的是,在二十年不到的時間內,火繩槍就會在歐洲誕生并且瘋狂的進化,胡斯戰爭中火繩槍便成為主流配置,又十年,火繩槍再次革新,半機械式通過扣動扳機自動點火擊發的新式火繩槍就會誕生。

  按照這個原理進行研發,類似于手槍的短式火繩槍問世。

  隨后歐洲人繼續進行研發,火繩槍僅僅問世不到一百年就被淘汰,燧發槍誕生。

  也就是說,當戚繼光從日本人手里獲得火繩槍技術的時候,歐洲人已經開始裝備燧發槍了。

  萬歷年間,大明糟糕的財政已經無力建造福船守衛海疆的時候,英格蘭人已經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影響世界格局的‘大陸均勢’政策和政府托管授權的公司制、聯合帝國制更是成為建造日不落帝國的地基。

  這個時候,誰又是弟弟?

  兩百年,大明別說對抗整個歐洲,就算想單挑打贏英國、法國都夠嗆了。

  所以不能因為人家現在是弟弟就覺得永遠如此,可能人家現在已經擁有當老大站起來的儲備,只是還沒有來得及將紙上的東西變出來罷了。

  “傳令泉州港,等這批歐羅巴人到了,立刻送來南京。”

  朱允炆囑咐了一句:“備好翻譯,朕要跟他們聊聊。”

  大明會建造火槍、大炮,知道火藥的配方,但一直沒有成系統的知識庫,沒有相應的數理化體系知識傳授,無法進行大批量的培養科學家,這一直都是朱允炆心焦的地方。

  歐洲現在有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朱允炆不知道,這方面的書籍有沒有朱允炆也不知道。

  所以他必須要弄清楚,然后將這些人才、書籍全部帶回大明,并且傾盡全力的去支持他們完善!

  (晚上還有兩章。)

大熊貓文學    日月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