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十六章 季秋之始

  對于造假銀元這件事情,在場的大臣都不是很擔心,因為一旦抓住立即殺頭夷三族,不含糊。

  現在北晉這么穩定,沒有那個人膽子肥敢造假。

  當然,除了敵對勢力。

  韋施筧擔憂道:“若是敵人造了假銀元流通,那該如何是好?”

  姜承梟道:“這件事情沒法子杜絕,但是可以控制。我們造的銀元要利于百姓識別真假。”

  “重量?”韋施筧質疑道:“銀元之中參銅達到一兩,如何識別?”

  “三個辦法。”姜承梟緩緩道:“第一,我們要在銀元本身下功夫。假銅幣之所以能造出來,那是因為銅幣的模子并不難制作,所以我們在做銀元的時候,模子要做的精細,細到那些私自鑄幣的人無法模仿模子。”

  目前的宏業通寶銅幣,其實錢幣上只有‘宏業通寶’四個字,其他的就沒了,很容易將模子弄出來。

  此次制作銀元,姜承梟打算在上面弄很多的東西,細致到私自鑄幣的人造模子痛不欲生。

  說白了,就是提高工藝。這是個長遠而細致的工程,得慢慢來。

  “第二,我們要在東西南北四個商市設置辨別假銀元的官所,一旦發現假的,立即抓起來殺了。這些官員可以從太府寺里面抽調,銀元制作由他們負責,他們最合適。”

  “第三,鼓勵百姓告發假銀元,一經發現,立即予以賞賜。”

  其實姜承梟清楚,造假這件事情是沒辦法杜絕的,只能控制。

  當然,造銀元不是他心血來潮,而是為了‘經濟’。如果銀元最后真的成功了,那么他的敵人將會很難受。而且商人也會以北晉銀元為交易認定貨幣,這可是好處多多的事情。

  聽完昭王的話,六部尚書陷入思索中,尋找可能出現的漏洞。在經過長達四個時辰的商議中,銀元的事情徹底敲定。

  關于銀元本身到底怎么細致,眾人又是一番商討。

  這個時候,姜承梟厚顏無恥的剽竊了后世的硬幣模板。

  首先一兩的銀元,正面刻著‘大晉銀元’四個大字,后面則刻上‘桃花’。

  關于為什么是桃花,姜承梟藏了個私心,他喜歡桃花,而且花朵的紋路制作起來極其復雜繁瑣,有利于百姓識別真假。

  不怕麻煩嗎?

  你會對識別錢幣真假感到麻煩嗎?

  其次,在銀元的正反面一周刻上四個小字,分別是金文‘周’字、小篆‘秦’字、行書‘漢’字、正楷‘晉’字。

  這四個字,讓姜承梟、裴矩、王鴻、鄭善愿。四個人各寫一個作為模板。

  銀元的寬度和面積都要有嚴格的規制。

  本來姜承梟還想在銀元的側面上寫幾個字,但是考慮到工藝要求可能暫時達不到,于是作罷。

  五錢重的銀元大致相仿,不過要小一些,輕一些。

  在聽了姜承梟的想法之后,六部尚書目瞪口呆,錢幣還能這么玩的,在銀元上刻桃花,古往今來第一次啊。

  乖乖,難怪王上對銀元這么有信心,感情早有準備啊。

  這一些列的操作,那些仿制銀元造假的人不得發瘋。

  不,應該是太府寺那邊首先發瘋,他們制作模子估計要死要活。

  這不是隨隨便便弄個模子出來就行,考慮到銀元上那么多字體,還有桃花,量的把控十分重要。

  “王上,太府寺只怕短時間內無法制作這樣的模子啊。”鄭善愿苦笑。

  主意好是好,但是工藝可能跟不上。

  姜承梟淡漠道:“太府寺掌管貨幣,不是讓他們每天千篇一律造銅幣的,市面上假銅幣出現,這與他們的技藝始終無法提高,不無關系。”

  官僚,你得給他壓力,不然他就會吃喝等死。

  眾人心中暗忖;王上這是下了定調,太府寺完不成任務,估計王上得發怒。

  “是。”

  接著姜承梟看向杜如明......身旁的虞慶則,“內史侍郎,此事你負責跟進。”

  “臣領命。”

  杜如明那邊在準備婚事,姜承梟不打算給他增加工作量。

  銀元的事情基本敲定,太原縣令那邊則忙得不亦樂乎。

  說實話,作為都城的縣令,太原縣令周歁其實如履薄冰。雖然太原油水多,但是架不住官也多。

  指不定哪天走路上就得罪了權貴,所以周歁其實很小心翼翼的當差。

  當昭王的親衛將東市發現假錢的事情告知之后,周歁二話不說,立刻調集縣衙所有的差役進入四市調查。

  假錢這事兒太大,一個處理不好,他就得掛印而去。

  在一番仔細搜查之后,還真發現了不少在太原銷贓假錢的商人,順藤摸瓜抓到幾個造假幣的。

  然后,刑部尚書韋施筧充分繼承了他族兄韋施綸的長處。

  夷三族!

  抄家!

  秋后問斬,九月行刑之日,看熱鬧的百姓紛紛聚集在北門,看著儈子手‘咔嚓’一聲手起刀落,人頭滾落,紛紛拍手叫好。

  參加九月中正選士,出身清河崔氏的崔云摩見到這一幕,下意識閉上了眼睛。

  太血腥了!

  “崔兄,先去客棧吧。”

  身邊,出身清河張氏的張閎拉了拉他袖子,很顯然有些不適應。

  “走。”

  倆人轉身就走,擠出人群,向著客棧而去。

  路上倆人不免就此番中正選士的事情議論起來。

  北晉拿下河北之后,河北的士族全都投靠了昭王,自然而然地派出族中優異子弟參加中正,入朝為官。

  九品中正制度,在姜承梟看來就是個雞肋,阻塞社會發展的垃圾。

  朝廷在縣、郡設置中正官,選拔人才。

  怎么選拔呢?

  第一看家世,家里面出過大官的,出身士族的,履歷上上。

  第二看品德,這很簡單,就是生活作風好不好,平時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朝廷的核心價值觀。

  第三定品級。

  這種制度,在世家門閥橫行的晉室,那就是個笑話。

  你行不行,不是看這些,而是看你出身。出身世族門閥,那你就行,輕而易舉的就能被定為‘上三品’然后進入京城參加‘大中正官’的遴選。

  其他的,地方的小家族,郡望,勉強混個‘中三品’,那就是燒高香了。

  至于‘下三品’,那是為寒門準備的。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就是這么來的。

  崔云摩也好,張閎也罷,是否有真才實學,沒人知道。

  類似杜如明這樣的咸魚翻身,只能說五十年難得一見。

  “聽說這次的大中正官是吏部尚書王大人。”張閎說道。

  崔云摩道:“王大人乃是名聞天下的大儒,由他來做大中正官合情合理。”

  “只怕到時候王大人亦不免徇私啊。”張閎撇撇嘴。

  “你的意思是王大人會提拔并州士子?”

  “那還用說么,聽說朝廷中,不少的官員都是出身并州,咱們河北的前輩實在太少,只怕咱們此次撈不到好官。”

  崔云摩遲疑道:“內史令崔文瓀大人,太師高巽大人,御史大夫盧懷慎大人都是咱們河北人啊。”

  張閎嗤笑,“那有什么用,你知道么,現在大家都將六部尚書稱作天閣六相,除了昭王,那六位最大。六相之中,吏部尚書王大人和禮部尚書裴大人都是并州人,你說到時候他們偏誰啊?”

  這么一說,崔云摩不免有些緊張。

  “昭王難道不管此事嗎?”他壓低聲音尋問。

  張閎搖頭道:“不好說,我聽別人說,此番王上為了任命咱們河北的人進入朝廷為官,在天閣和大朝上與百官數次商議,最終才讓幾位大人進入中樞,怕是王上也對王大人和裴大人不好說什么。”

  崔云摩咬了咬牙,“難道我們無計可施嗎?”

  “這倒未必,越是如此,咱們河北士子越要團結,否則更加危險。”張閎道。

  “張兄說得對,咱們快些去客棧,與河北的諸位同窗商議。”

  “好。”

  倆人不由得加快腳步離去。

大熊貓文學    大晉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