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06章 一巴掌一個棗

  皇極殿。

  “肅靜!”

  田守信高聲。

  群臣這才安靜下來,但一個個臉上的表情,卻依然還是驚異和不安。

  又或者,所以人都是沉默的反對。

  雖然不愿意當差、做徭役的士紳,可以出銀子替代,但對享受慣了尊遇的士紳們來說,這依然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人腦袋削個尖也要考取功名,就是因為考取了功名就成了官紳,光宗耀祖,官紳可以享受免徭役賦稅制度,被鄉人所崇拜,凌駕于他人之上,如果什么特權都沒有了,誰還要當官?

  “朕的意思,說的很清楚了,不知道卿等如何想?”朱慈烺望著群臣。

  一片靜寂。

  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和皇帝的目光對視。

  終于,有一人站出。

  “陛下英明,臣以為,士紳接納投獻,已經是偏離了太祖、成祖當初優待讀書人的本意,造成國家財稅大量流失,已經是非改不可了,臣愿第一個帶頭,放棄家中田產的優待,今秋之時,向朝廷按田納糧!”

  卻是右通政使司蔡道憲。

  因為當初在岳州的際遇,因為其才華,蔡道憲深得隆武帝的賞識,今日大事,蔡道憲主動,而且是在隆武帝的授意在支持。

  朱慈烺眼露欣慰,點頭。

  蔡道憲之后,吳偉業又站出,接著,陸續有十幾個臣子站出,表態支持陛下的新政,但除了吳偉業一個侍郎之外,其他都是小官,直到左都御史、當代大儒錢謙益站出,大聲表態,支持陛下革除舊弊,實行新政之時,殿中才掀起微微的騷動。

  “讀書為了什么?為了知書明理,知書明理為了什么?為了學以致用,報效國家,不是為了斂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臣以為,接納投獻的弊端,該改,也必須改。”

  錢謙益為當世大儒,更應該維護讀書人的利益,就算不維護,也可以選擇沉默,為什么要跳出來公開贊同呢?

  同時的,錢家是江南有名的大地主,錢謙益贊同,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放自己的血嗎?

  果真是錢附議、軟憲臺嗎?

  錢附議、軟憲臺,百官悄悄給錢謙益取的兩個外號,意思是,不管陛下提出什么,他都會同意。

  又或者,錢謙益想要入閣想瘋了,連自己的田產利益,都可以放棄?

  錢謙益說完就返回,不管周邊或是驚訝,或是不屑,或是憤怒的目光…

  錢謙益之后,刑部孟兆祥,大理寺凌義渠,兵部王家彥,也都站出。

  但內閣閣員,暫時都還是沉默。當然了,這并不表示他們都是反對,只是他們自持身份,不到最后時候,不能輕易表態。

  而就表現官員的數目來看,沉默的反對者依然是大多數。

  “陛下,臣反對!”

  果然,一個緋袍大員不顧身邊人的拉扯、勸阻,站出來,高聲叫。

  正是內閣大學士袁繼咸。

  袁繼咸沒有站著諫言,而是直接跪在地上,叩首道:“自太祖高皇帝以來,我大明即優待天下讀書人,減免稅賦,已成慣例,如今驟然改之,欲令其一體納糧,和農夫無異,這以后還有誰要讀書?斯文何在?讀書人的體面何在?讀書人是國家的元氣,把元氣傷了,國庫里的銀子再多又有什么用?沒有了讀書人,這大明朝的江山,又靠誰來支撐,誰來治理?陛下,三思啊,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絕不可為…”

  說到最后,袁繼咸甚至是激動的哭了出來。

  御座上,朱慈烺微微沉默。

  面對袁繼咸的站出,他并不意外,他只是感到沉重,持續了兩個月,也討論了兩個月,連袁繼咸都不能理解,不能支持,天下讀書人的反對,不知道會有多少呢?

  但他不懼,無論如何,哪怕是動搖國本,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削除特權,都是必須進行的。

  “袁閣老,起來說話吧。”朱慈烺道。

  袁繼咸卻跪地不肯起。

  朱慈烺也不勉強,望著殿中群臣,緩緩說道:“朝廷的難處,士紳優待的緣起,經過,結果,朕剛才已經說的明白了,非是朕想要如此,只是形式所逼,不得不如此啊,朕知道,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個朝臣提出這項改革,其他人非撕了他不可,因此,就由朕親自來,所有的榮辱功過,由朕一人承擔…”

  “陛下,讀書人為的不是錢糧,是斯文,是圣人之學的傳續啊。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違背祖制,利少害多,不可實行啊…”跪在地上的袁繼咸哭了出來,又連連叩首。

  殿中隱隱有騷動,有人開始蠢蠢欲動,想要站出來附和了。

  朱慈烺臉色越發凝重,他知道,不能任由袁繼咸這么下去了,不然今日的朝議不但議不出結果,反而有可能影響改革的推行,只是他緩緩說道:“袁閣老的擔心,朕明白,讀書人的斯文和體面,朕也絕對會顧的。朕知道,大明朝的官員俸祿淺薄,很多人都是靠著家中的田地在生活,這也是當初,高祖皇帝成祖皇帝,要優待讀書人的原因之一。不這樣,不足以讓讀書人安心。”

  “只是時過境遷,這種辦法已經不適合當下的時局了,非是改動不可。”

  “其實,士紳優免,某種意義上,就是俸祿的補貼,現在朝廷改動優免,等于是免除了這部分的補貼,因此朕決定,提高讀書人的待遇和我大明朝官員的俸祿,將原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優遇,折成銀子,光明正大的賦予!”

  朱慈烺道。

  聽到此,殿中群臣都是驚訝,微微騷動,大明朝官員的俸祿,分為本俸和雜項補貼,雜項補貼,各個時期的數目都不相同,但本俸卻一直延續洪武朝的舊數目,兩百八十年來,從未有改變,現在聽陛下的意思,難道是要將本俸和補貼一起提高嗎?

  但又能提高呢。

  如果只是提高一點,但卻沒有了士紳優免的待遇,天下官員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說到此,朱慈烺看向首輔蔣德璟:“蔣閣老,不知道內閣的計劃,可已經擬定完成?”

  首輔蔣德璟出列,拱手行禮:“回陛下,成了。”

  “那就當堂公布,讓大家聽一聽吧。”

  “遵旨!”

  蔣德璟向倪元璐點頭。

  倪元璐站出,展開手中的卷抽,大聲念了起來。

  開宗明義,內閣的計劃書首先闡明的就是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士紳一體納糧,這一點,不論是你是當朝閣老,還是初中秀才,無人可減免,無人可例外,所有人名下的田產都必須照章向國家繳納賦稅。

  也就是說,從今之后,國家財稅面前,人人平等,再沒有投獻的空間了,小戶納糧,大戶也得納糧,小戶也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田地,掛在大戶的名下了。

  但一體當差卻不同,在職官員和致仕的官員,不在其中,也就是說,一體當差只針對中了功名,比如秀才,舉人,但卻沒有為官的讀書人,又或者是被朝廷罷黜的罪員,過去,這些人都是免當差的,但現在,都必須當差了。

  所謂的當差,其實就是徭役。

  就大明朝的稅制來說,田賦并不高,但徭役卻是太過繁重,修城修路,整修河道,旱鑿井,澇通渠,支援軍事,百姓們一年下來,一日都不得閑,而且所有的徭役都得自帶工具、自備干糧,甚至有的還要冒生命危險,因此逼的很多人賣掉土地,逃亡他鄉。

  為什么這么慘?

  一來朝廷收入少,沒有錢糧,為了各種修造,只能是加大徭役,第二,一人秀才,全家不當差,只有家中一個人有功名,就全部都優免,士紳家族從上到下都不用參加徭役,這一來,原本應該他們承擔的徭役,就落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從而更加重了負擔。

  但實行改革之后,這些沒有做官的讀書人都不能優免了,要不扛起鐵鎬,去參加徭役,要不就用銀子抵徭役。

  在朱慈烺的計劃里,徭役要逐步減少,即便是當下,一年的徭役,最多也不能超過一個月時間,一月以后,修建的工程如果需要繼續,那官府就必須拿出錢糧,用市價雇傭百姓。

  等到以后國家財政增加,國庫充盈了,原本義務的徭役,要變成雇傭的工程,如此,不但減輕了窮苦百姓的負擔,也是為他們找到了生計,解決了就業。

  聽著倪元璐的計劃,殿中殿外又漸漸騷動了起來,內閣指定的計劃極細,看起來誰也不能免啊。

  想到讀書人都得去擔土挑石,他們心中都是不滿。

  雖然可以用銀子抵徭役,但情感上總是不舒服讀書人沒有了優待,和普通百姓的待遇完全相同,這是從來都沒過的事情,完全就是斯文掃地啊。

  如果不是隆武陛下強力主導,如果是其他臣子,他們早就一擁而上,將其彈劾的體無完膚了…

  倪元璐繼續念第二項。

  第二項說的就是官員俸祿的增加。

  大明朝官員俸祿,相比歷朝歷代,是最為微薄的,正七品官員,每月本俸三兩,加上雜項補貼,每月的俸祿在六兩銀子左右,另,七品可優免田賦80畝,免丁徭8人。

  但這些俸祿并不全部都是官員的,如果是地方的七品縣令,他還需要請師爺,養馬,雇轎夫,這個開資,都是從他個人俸祿里支度的。論起來,幾乎是剩不下多少的。

  當然了,這是表面,實際上,各地縣官,州官都是有灰色收入的,過去是火耗,隆武帝鑄造隆武銀元,斷絕火耗之弊后,縣官州官只能從其他地方想辦法,總之,一縣父母官,一州的父母官,只要心眼活,做幾年官,攢下一筆銀子,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才有人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雖然夸張了很多,但其間的道理卻是一樣的。

  當然了,像海瑞那樣的清官是例外。

  地方官員有灰色收入,京官沒有,他們領的只能是那七石五斗,而京師物價高,房租貴,還有各種應酬,有時吏部還會拖欠,一年算起來,剩不了幾個錢,甚至有些低級京官,需要向家里人要銀子才能維持生計。

  但官員們還是愿意做京官,一來距離權力中樞近,機會多;第二,在京城鍍幾年金,就可以外放做大官,同時的,地方官員進京,也少不了向他們這些京官行賄,這也都是心照不宣的慣例。

  “新設養廉銀…”

  令群臣意外的是,隆武陛下并不是增加官員的本俸和雜項補貼,而是新設了一個俸祿名稱。

  “何謂養廉?”

  “因官吏貪贓,時有所聞,特設此名,欲其顧名思義,勉為廉吏也!”

  “七品官員,每月添養廉銀五兩,轎夫養馬的費用,由朝廷負擔,六品官添養廉銀八兩…三品巡撫,每月二百八十兩,二品總督,四百五十兩,府中車馬,一切護衛,皆由朝廷負擔!”

  “三品侍郎,每月一百兩,在京二品,每月一百八十兩。”

  “武將同例。”

  “此為朝廷定制的最低標準,各省可依據各自物價,報內閣,酌情予以增加。”

  “既然是養廉銀,那就是為了養廉而設,如果官員武將領了養廉銀還敢貪墨,罪加一等,朝廷所發養廉銀,要全部收回,不足者抄家罰沒!”

  倪元璐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殿中掀起一陣騷動。

  七品官員的養廉銀每月有五兩銀子,等于是增加了一倍的俸祿,知府巡撫總督更多,雖然對高級官員來說,每月幾百兩的養廉銀,未必能入他們的眼,但對只是依靠俸祿的清官來說,這實在是一筆大收入。

  何況朝廷還承擔轎夫和馬車的費用。

  殿中殿外都是京官,如果養廉銀實施,等于每個人都漲了一倍多的工資。

  當然了,代價是,他們老家的田產,不能再享受優免了,得像普通百姓一樣,繳納賦稅了,算來算去,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巨虧的。

  只有像海瑞那種,家中無田,兩袖清風的好官,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好處。

  “至于八品九品的吏員,養廉銀的多少,由各省指定,報內閣批準。”

  “另,內閣初步擬定,尚未出仕的舉人,每人每月補讀書銀四兩,秀才一人一月,八錢。”

大熊貓文學    崇禎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