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政王,用心良苦,大清之幸啊。”
沈陽。
站在殿外等到滿漢群臣,聽到眾王齊心的消息,一個個都是欣慰,范文程小聲的感嘆了一句,然后看向站在左前方、位置高他一截的洪承疇,討好的說道:“洪大人,你說是嗎?”
洪承疇卻看也不看范文程,甚至連眼皮子都沒有動一下,仿佛在他的眼里,范文程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雖然都是降臣,但洪承疇卻從來都不掩飾他對范文程的巨大鄙夷和憎惡。
范文程討了一個沒趣,嘿嘿一笑,沒敢再說話。
一切完畢,大明隆武六年、清順治七年的九月初一日,多爾袞在沈陽誓師,馬步兵十五萬,滿漢蒙古八旗精銳盡出,押著糧草,車馬浩浩蕩蕩,一望無際,一路往錦州而去。
一直以來,大軍出征,兩黃旗都是負責守衛盛京,鮮少出京,但這一次亦是傾巢而出。兩黃旗八大臣,除了已經在錦州的圖爾格,留守沈陽,負責后勤的索尼之外,其他六大臣,圖賴、鰲拜、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全部隨軍出征。
兩黃旗都如此,其他旗就不用說了。
小皇帝在城樓上親自送行。
禮親王代善,豫貝勒多鐸,肅親王豪格,連同建虜宗室十二歲以上的所有男丁,滿漢八旗大臣和各旗都統副都統,全部隨軍出征。
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留守盛京,負責守衛鎮江堡,鳳凰城一代,抵御駐朝明軍的攻擊,固山貝子,愛新覺羅·屯齊和懷順王耿仲明守衛復州,為了保證這兩地的安全,從今年以來,多爾袞就不惜一切,在兩地大修城堡,挖掘壕溝,現在大軍出征,他又將新征的四萬兵馬,分別配置在兩地,以加強兩地的防衛,保證后方無虞。
安排好了后方的事務,確定沒有問題之后,多爾袞方才誓師出征。
大軍之中。
車輪轔轔。
作為優待,洪承疇被多爾袞特許乘坐馬車,并有專門的護衛和服侍。
坐在車中,挑著車簾看,洪承疇老臉沉沉,眉頭緊緊皺在一起,根本舒展不開…
十五萬大軍出征,全國所有的男丁,都披上了戰衣,手里拿上了武器,一眼望過去,稚氣未脫的少年有之,白發蒼蒼的老者有之,雖然聲勢浩大,人馬眾多,但戰力卻實在是讓人擔憂。
比起崇禎十三年,他率領大明九邊十三萬精銳,兵出山海關,救援錦州之時,眼前的大清兵馬實在不值一提。
當時他再怎么不濟,征調的都是精壯,絕無弱冠的少年和白發蒼蒼的老者。
如此軍隊,即便有兇悍的八旗精銳為骨干,即便有漁獵英勇的傳統,他們怕也不是大明的對手。
至于喀爾喀蒙古。
雖然輔政王說的肯定,但洪承疇卻不敢抱持太多的希望喀爾喀蒙古為利而來,自然也會為利而走,戰事順利時,他們會錦上添花,戰事不順時,他們卻不會雪中送炭。
但眼下卻沒有其他辦法,明知道此戰勝算不到五成,他卻也不得不隨軍出征。
因為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說不得,會有奇跡。
就如當初他率兵救援錦州之時的想法…
“噠噠噠噠”
馬蹄聲急促,一個精銳白甲兵忽然來到了他的車前,高聲:“洪先生,輔政王請你去。”
不敢怠慢,洪承疇急忙下車換馬,跟隨白甲兵來到前方。
多爾袞正在道邊歇息,臉色陰沉無比,見到洪承疇之后,他沉重的說道:“剛剛收到的消息,松山,被明軍攻下了…”
松山。
不同于一般的城池,松山建造在山巒之上的,雖然不高,也不險峻,但山巒下面多是巖石,挖掘不動,明軍日愈精進的炸城之法在這里沒有用武之地,要想攻下松山,只能是蟻附攻城,或者是等待后續的紅夷大炮,轟塌城墻,再攻擊奪城。
明軍選擇了后者。
孫傳庭帶兵前往錦州,令史可法領兵兩萬,繼續圍困松山。
遵照孫傳庭的命令,史可法只圍不攻,真正的是結硬寨,打呆仗,其間,松山守軍趁夜偷襲,都被他打了回去。
三十天后,神機營主將李順親領的四十八門重炮,趕到了松山,這四十八門重炮里,有十二門是最新型的重型紅夷大炮,三門為過往的舊炮,九門為湯若望親自督造的新炮,有效射程一千五百步,口徑130毫米,彈丸二十斤,炮身重心處有炮耳,設準星和照門,以此為軸,調整射擊調度,全重三千斤,裝在炮車上,往來運輸,需要眾多騾馬拉載,一日行進的路程有限,也因此,神機營的重炮足足落后大軍四十天,方才是趕到了松山。
到達松山之后,李順拜見史可法之后,立刻就建立炮陣,逐一校正火炮,又雙手合十,嘴里嘮嘮叨叨,向菩薩娘娘祈福。
見城下明軍有巨炮運到,城中建虜都是惶恐,論起來,他們城中火炮也是有七八十門的,但卻沒有重型紅夷大炮,眼見明軍建立炮陣,開始校準,他們卻也是無可奈何。
“砰!”
第二天早上,明軍第一門紅夷大炮發出了怒吼,在一聲巨大無比的轟鳴之后,松山被砸中的城墻磚石飛濺,劇烈搖晃,城頭建虜士兵驚呼一片。隨即,砰砰砰砰,更多的巨響和搖晃,明軍四十八重炮,依次轟鳴校準,四十八枚鐵彈子,呼嘯著,或砸在城墻上,或落在城池中,又或者偏移目標,砸到了城外,但不管是砸到哪里,都是聲音巨大,土石飛濺,周邊人畜瞬間就撲倒一片。
城內驚恐。
李順舉著千里鏡,校對每一個門重炮的落彈點。
如此,明軍大炮越來越準確,幾乎每一發的炮彈都落在松山西門的城墻上。
轟一輪,歇一輪,中午時分,隨著一聲轟然巨響,松山城墻終于是支撐不住,轟隆隆的倒塌了。
史可法令旗一指,高呼:“殺進城去”
“殺!”
明軍奮勇上前,潮水般的向松山涌去…
錦州。
松山失守的消息,錦州城內的建虜,很快就也知道了,
松山守將隆熙的頭顱,連同松山漢軍旗的三個小佐領,都被帶到了錦州城下,向城里的建虜喊話,要他們投降。
但沒有回應。
三個小佐領也不敢太向前,因為只要進入城頭鳥銃和弓箭射程之內,他們就會遭到無情的射殺。
松山失守意味著在失去義州和東關墩臺之后,建虜百十里之內的城池已經全部被大明肅清,如今,只剩下錦州孤零零地矗立在這原野之中了。
而輔政王的援兵卻遲遲不到,雖然城外明軍并沒有攻城,只是將錦州團團圍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糧草配給制度的日漸嚴格,城中軍心,已經是越來越不穩了。
阿濟格好像早有預料,接到松山失守,守將隆熙戰死的消息,躺在病榻上的他一點都不驚訝,只紅著眼珠子,咳嗽的說道:“知道了…告訴圖爾格,加強巡防,但有人敢亂嚼舌根子,一律處死!”
黃昏。
明軍營帳布滿了錦州城外幾十里的原野,角樓肅立,軍旗飄揚。
“噠噠噠噠…”
一名明軍探騎從遠方急急而來,離得遠遠就高聲呼叫:“緊急軍情,讓開,快讓開!”
很快,這份緊急軍情就送到了孫傳庭的面前。
多爾袞率領的建虜大軍,浩浩蕩蕩,十幾萬人,已經抵達距離錦州只有一百里的廣寧了。
五十多天的時間,多爾袞的大軍方才出現,比之軍機處的意料,足足慢了二十天,由此可知,多爾袞率軍出征的過程,并不是太順利。而從探報看,建虜這一次是傾巢出動,連十二歲的孩童都動員了,可知其兵力的不堪,和陷入絕境之后的窮兇極惡。
但明軍上下卻都是淡然,或者說,他們等多爾袞已經等了很久了,如何應對,孫傳庭早已經布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個人都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做。
“即刻送往京師,交給陛下。”
孫傳庭親寫了一份奏疏,封好了,鄭重的交給信使。
“是!”
京師。
乾清殿。
自從孫傳庭率領大軍離開京師,兵出山海關,往錦州而去之后,隆武帝朱慈烺少有的,連續失眠了好幾日,如果是他自己領兵,絕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但他是皇帝,不能輕易出征,雖然他對孫傳庭無比信任,堅信孫傳庭一定能完成此重任,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心里總還是有一些擔心。
或許,只有前線的金戈鐵馬,鼓角爭鳴,才能安慰他入睡。
不過還好,幾日之后,他心情就已經完全平復,每日看完前線送來的軍報,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義州按計劃拿下,松山堅城也在紅夷大炮趕到之后,重炮轟擊,也是計劃中的事情,雖然兩地的建虜女真都非常頑固,死戰抗拒,但蒙古、漢軍旗卻已經開始成批成批的投降,尤其是松山,當城墻轟塌之后,城中的漢軍旗不但是放下武器,向王師投降,而且還有士兵引著王師,去捉拿隱匿的建虜。
大明威勢如此,漢軍旗的軍心,已經不能和過去相比了。
松錦之戰爆發后的六十天以來,最激烈的戰斗,當屬阿濟格詐敗設伏,大明騎兵遇危不亂,各部奮力沖殺,轉危為安之戰。這一戰,陜西騎兵,永平騎兵和保定騎兵雖然損失不小,但卻打出了明軍血性和王師的頑強,戰后,孫傳庭在嚴厲訓斥了高杰,王光恩和王允才擅自追擊的同時,也對三人的奮勇作戰,表示了肯定。
朱慈烺也欣慰。
這一世,高杰,王光恩和王允才終究是有和前世不一樣的表現,論對朝廷的忠心,這三人也許根本沒有多少,桀驁的性子也沒有多少改變,但時事和制度卻逼著他們,不得不浴血奮戰,絲毫雜念都不敢有,面對朝廷的命令和孫傳庭的軍令,更是不敢有絲毫的違抗。
這就是歷史的大勢。
如果是和平歲月,明君良臣在朝,即便是曹操那樣的不世梟雄,怕也是卷不起風浪的。
李自成張獻忠一類的,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今日見到孫傳庭親寫的軍報,知道多爾袞統帥的十幾萬的援兵,已經到達廣寧,朱慈烺微微一笑,心里的石頭算是徹底落了地老實說,在這之前。他還有點擔心,擔心多爾袞會壯士斷腕,趁著錦州被包圍的機會,徹底放棄錦州,雖然知道這個決定不容易作出,但終究還是有一線的可能,畢竟多爾袞不是常人。
現在多爾袞明知不可為,卻依然率領十幾萬大軍前來救援錦州,明顯就是要決戰,而這,正是大明最希望的。
“將這份軍報轉給遼南經略高斗樞,令他集結兵馬,攻擊鎮江堡,鳳凰城。直搗建虜的后方老巢。”
朱慈烺道。
多爾袞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虛,此正是高斗樞大顯身手的時候,只要能攻下鳳凰城,繼而進軍通遠堡、連山關,逼近威寧營,殺到沈陽三百里之內,建虜上下就會驚恐,到時,身在錦州的多爾袞必然是進退兩難。
“遵旨。”
于海接過軍報,然后反身退出,
不過很快的,于海又返了回來,手里捧著剛剛送到的一份密報:“陛下,軍情司蒙古密報。”
田守信接到,呈到隆武案上。
朱慈烺拿起打開看,臉色先是微微一變,隨即眼中放出興奮,嘴角微微露出笑。
“蒙古玉璽,多爾袞倒真是舍得下本錢啊…”
小聲念叨一句,朱慈烺抬頭道:“傳內閣、軍機重臣。”
“是。”
很快,內閣諸臣就到了。
“喀爾喀外蒙古正集結兵馬,越過大漠,往廣寧、錦州而來…”
聽到這個消息,蔣德璟,范景文,倪元璐,袁繼咸四人的臉色,都是微微一變。
雖然因為距離遙遠的原因,這一百年來,喀爾喀蒙古和大明幾乎沒有發生過軍事沖突,但因為歷史的宿怨,大明上下對喀爾喀蒙古,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喀爾喀蒙古人口將近百萬,戰馬幾十萬,如果他們穿越沙漠,千里迢迢跑到廣寧、錦州,支援建虜做戰,等于建虜兵馬平白就增加了一倍,大明在松錦前線的壓力,立刻就會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