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76章 追圣旨

  今天一天,吳甡所想的都是如何在事發之后,不露痕跡,悄無聲息的為太子辯解和斡旋,以免太子遭受太大的攻擊。但想來想去,卻也沒有想出什么好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實在不行,他寧可舍了這個官帽,也要跳出來為太子辯解!

  “殿下…”鞏永固還想要勸。

  但朱慈烺卻打斷他的說,微微一笑:“就這樣吧。”翻身上馬,目光看向西北,抬起右臂,大聲命令:“走!”三千營主將賀珍,武襄左衛指揮使宗俊泰護衛著他,鐵騎滾滾,向西北方向而去。

  “殿下”

  鞏永固捧著奏疏向前追了兩步,見追不上,不禁又是跺腳又是嘆氣:太子練兵都練瘋了,剛剛取得了開封大勝,不進京休息,為什么還要去野訓呢?難道不知道君父望子盼歸的心情嗎?

  鞏永固心思簡單,一點都沒有想到其中圈圈繞繞。

  其時天色已經快要黑了,攔不住太子,今夜又不可能趕到京城,吳牲和鞏永固只能在涿州驛站先行住下。準備第二天進京。這一夜,吳甡輾轉無眠,想了很多。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就急急上路,往京師而去。

  紫禁城。

  乾清宮。

  不等吳甡和鞏永固進京,錦衣衛就已經報告了太子從涿州繞道的消息,崇禎聽了又是驚訝,又是疑惑,春哥兒這是干什么?不繼續向京師,怎么從涿州繞走了?難道又想去考察哪里的民情和軍防了嗎?

  雖然不在朱慈烺身邊,但對朱慈烺的動向,崇禎帝一直都有掌握,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將朱慈烺在河南的一舉一動,回軍途中繞道山西,考察山西民情,視察各地城防的事情,都一一清楚的稟報給他。對太子的這些做法,崇禎帝都是贊同的,如果沒有“八十萬石”糧食的事情,他倒樂見太子在各地多視察、多歷練,以為以后治國的資本。但現在他心情焦躁,急于將朱慈烺喚到面前大罵一頓,因此根本無心情等待。

  “派人傳他回來!”崇禎帝道。

  “是。”王德化急急去安排。

  這時,錦衣衛來報,說離開涿州后,太子在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的護衛下,往宣府方向去了。

  聽到此,崇禎帝更不耐煩了。

  山西河南都是內地,太子視察情有可原,宣府卻是邊關,無關民治,太子到邊關干什么?

  崇禎帝雖然同意了京營在京師周邊地區野訓,但并不知道劉肇基此時正在宣府的事情。這等詳細的小事,除非是皇帝問起,否則兵部不會稟告。

  “傳旨,令他回來!”

  崇禎帝沒多少耐性,剛才是口諭,現在直接改圣旨了。

  不過旨意還沒有發出去,吳甡和鞏永固就覲見,兩人都是風塵仆仆,跪在地上,鞏永固呈上太子的奏疏,將情況一說。

  崇禎帝大怒:“什么?督戰野訓去了?他難道沒有收到朕的口諭嗎?”

  展開太子的奏疏,潦草的看了一遍,雖然兒子說的合情合理,但崇禎帝卻看不到心上,心說朝廷百官都等著你呢,朕也等著你呢,為了你凱旋回京,禮部和兵部都忙碌快一個月了,你卻說走就走?再者,朕都為八十萬石糧食愁白了頭,你卻躲外面逍遙去了?不行,必須回來!

  崇禎帝盛怒的樣子極其可怖。嚇的吳甡和鞏永固早已經嚇得跪倒。

  崇禎帝心知也怪不了他們兩人,太子的倔脾氣,非是他們兩人能勸動的。轉頭對王承恩吼:“還沒寫好么?”

  嚇的王承恩差點打翻了案上的硯臺,慌的跪下回答:“回陛下,已經妥了。”

  “還不去傳?!”崇禎帝吼。

  很快,傳旨太監就出了京師,快馬加鞭,急急向太子追去。

  但太子早有預防,自從離了涿州就奔馳不停,還派了專門的后隊盯防從京師來的使者,所以,傳旨太監的馬腿都快要跑斷了,但卻依然沒有追上太子。

  三天后。

  鷂兒嶺。

  朱慈烺于黃昏時分抵達京營大營,而劉肇基他們是今天上午剛剛到達,并立起營帳的,聽聞太子駕到,急忙列陣迎接。一眼望過去,從劉肇基馬進忠楊軒,一直到最基層的長槍兵,每一個人都是風塵仆仆。跟在太子身邊的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當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有人都是一臉疲憊,戰馬也都有氣無力。

  從涿州到鷂兒嶺,四百多里的路程,三天趕到,不論對人還是馬,都是嚴峻的考驗。

  顧不上休息,朱慈烺進到中軍帳,升帳議事。

  雖然很緊張,但總體還算順利,他本人沒有被傳旨太監追上,而宣府本地的官員和駐軍也沒有找劉肇基的麻煩,在路過宣府時,宣府巡撫李鑒甚至還派人慰勞,送了豬肉和糧米。

  朱慈烺下令,今夜取消晚操晚課,用完晚飯,全軍立刻休息,明晨寅時(四點),大軍開拔,進行長途操練時間緊張,朱慈烺不敢多停留,他必須爭分奪秒的執行自己的計劃。

  “遵令”

  眾將聽令,但無人知道太子的心思。

  眾將退出去之后,朱慈烺召見了整個宣府之內,唯一的一名知情者,軍情司照磨蕭漢俊。河南一別,到今日已經一個多月了,蕭漢俊不但是被曬黑了,而且皮膚干裂,嘴唇青紫,狀甚凄慘張家口地區晝夜溫差大,風沙也大,蕭漢俊皮膚嬌嫩,又執行秘密計劃,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變成這般模樣倒也不奇怪,不過蕭漢俊眼睛里的笑意和瀟灑卻不改。

  見到太子,他第一句話就是:“殿下,從三月到現在,你給臣的二十萬兩銀子已經全部用完,到現在一錢銀子都不剩了。”

  朱慈烺心說蕭漢俊真是“狡猾”,知道我要搞晉商,要有錢了,所以提前和我哭窮。板著臉:“銀子會有的,不過晉商和建虜勾結之事,你到底查清了多少?”

  蕭漢俊微微一笑,取出兩個信札,呈給太子。

  其中一個尤其厚。

  朱慈烺取了看,厚的一封是蕭漢俊已經調查詳實,可以確定的一些事情,朱慈烺看后觸目驚心,就像他猜測的那樣,張家口名義上的交易對象是蒙古喀喇沁部,但實際上交易的對象是建虜人,蒙古人只不過是建虜使用的白手套,所有從張家口獲取的物質,蒙古人連一成都用不到,剩下的九成都是在為建虜服務。

  鹽鐵,茶葉,布匹,中藥,這些也就罷了,遼東本地多多少少都有些產量,加上有朝鮮那個破口,大明已經很難用這些東西封鎖建虜了,所以最讓朱慈烺憤怒的其實是兩項:一個是糧食,另一個是制造火藥的必需品,硫磺和硝石。

  這兩項物資都是遼東不能自給,同時也是大明非常稀缺、嚴格管控、決不允許流向建虜的戰略物資,但照蕭漢俊的秘密調查,每年通過張家口流向遼東的糧食和硫磺硝石,不在少數。

  蕭漢俊列舉了一些例子,查到了晉商在張家口囤積糧食,鹽鐵,硫磺和硝石的幾處秘密地點。

  只要大軍一到,全部查封,這就是如山的鐵證。

  當然了,這些事情并非是蕭漢俊一個月,而是上任軍情司照磨的第一天,就依照太子的命令,開始著手調查的,將近半年,終于是有所收獲。

  朱慈烺越看心情越沉重。

  那么張家口的情況,朝廷到底知不知道呢?

  關于第一點,張家口和大同馬市交易的主體是建虜,而非蒙古喀喇沁部,喀喇沁只是白手套的事情,大明朝廷心知肚明。故意裝作不做有兩個考慮,一來是力求穩定宣府邊防,自崇禎九年,重開大同和張家口的馬市之后,建虜就不再侵擾這兩個地方,宣府兵和大同兵可以比較大膽的參與其他地方的戰役,而朝廷對這兩個地方的撥款,每年都在下降中,間接的減輕了朝廷的財政壓力。

  崇禎十一年,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曾經就此事上過一份奏疏,言明利弊,而崇禎帝接受了盧象升的建議,同意與建虜操縱的蒙古部進行合法貿易,先求穩定宣府邊防,再設法離間滿蒙關系。同時也能從張家口貿易中獲取急需的戰馬。

  而建虜則想要從互市獲取需要的糧食和鹽鐵,所以崇禎九年之后,建虜再沒有攻擊過宣府和大同,以求保證貿易的繼續。

  就這樣,雙方各懷鬼胎,張家口貿易得以存在,即使是在松錦之戰最激烈的時候,張家口貿易都沒有停止,松錦之戰結束之后,張家口貿易更是一如往常,絲毫都沒有凝滯。

  張家口貿易保證了宣大的穩定,但卻絲毫不影響建虜從關外和薊鎮向大明發起攻擊,明朝君臣曾有過的一些宏圖遠略,比如離間滿蒙關系什么的,幾乎全部落空。

  并非沒有朝臣反對,但出于種種考慮,加上晉商集團的游說,大明朝廷最后還是默許了張家口貿易的存在。

  第二個問題,張家口走私糧食硫磺和硝石之害,朝廷知道嗎?

  應該說,朝廷是不知道的,或者說,不知道有這么嚴重。

  在設立馬市之初,朝廷就制定了極其嚴格的檢查制度,所有交易的物資都要經過層層檢查,確保沒有禁品,才可以和蒙古人交易。但有違反,都是殺頭的大罪。

  只不過制度設計的再嚴密,在架不住人心的貪婪,到現在為止,張家口大部分的檢查制度,都形同虛設,只要給銀子,官員和士卒們才不管你車上裝的是什么呢,給銀子就放行。

  朱慈烺越看越心痛,崇禎十一年,盧象升做宣大總督時,還能令行禁止,對走私有相當遏制,但現在卻已經完全崩壞了,這其中,有兩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是時任宣府巡撫的李鑒。另一個則是宣大總督江禹緒。

  晉商能在張家口為所欲為,自成一體,沒有官員的保護是不可能的,而宣大總督江禹緒從七品的口北道(張家口)分巡道,宣府巡撫,一路做到宣大總督,對宣大事務極為熟稔,和晉商關系良好,崇禎十四年,周延儒起復為相,作為周延儒門生的江禹緒被第一批提拔。從宣府巡撫直接擢升為宣大總督。

  吏科給事中章正宸極力反對,以為江禹緒初為巡撫,尚未有政績,不宜再提拔為總督,但反對無效,章正宸也因此得罪了周延儒,被謫戍均州。

  歷史上,周延儒在十五年倒臺后,江禹緒被順理成章的撤職。

  而宣府巡撫李鑒為四川安縣人,崇禎元年進士,崇禎十五年時巡撫宣府,十十七年初被罷職,之前的經歷,史書記載不詳,但非常明確的一點是,崇禎十七年,被罷職的李鑒還沒有來得及離開宣府,李自成的大兵就到了,宣府太監杜勛和總兵開門迎賊,巡撫朱之馮自縊殉國,李鑒則被闖軍拷拿錢財,等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他聚眾殺了大順宣府守將,投降建虜,做了清朝的官。

  歷史上,這兩人都是貳臣。

  江禹緒后來還做了建虜的湖廣總督,任上堅決執行建虜的剃發政策,殺人無數。

  關于這兩個人傳言,蕭漢俊聽到不少,但沒有證據,所以都寫在了第二個信札之上。

  李鑒的傳言較少,大部分都是江禹緒的。

  看來江禹緒真不是什么好官。

  此外還有兩人也應該為張家口的糜爛負責,那就是口北道(張家口)分巡道程紹孔和張家口撫夷都司甄祥。

  作為直接管轄張家口的官員,一文一武,他兩人應該比總督和巡撫更清楚張家口的情況,但卻毫無作為。

  看完這兩個信札,朱慈烺意志更加堅定,張家口之弊,非清除不可。

  “殿下,張家口范家,王家,最近這兩天會有商隊要出關,前往草原和蒙古人進行大宗交易。現在他們的商隊就停在來遠堡。”蕭漢俊道。

  “那正好。”朱慈烺聲音平靜,眼睛里的怒火卻是藏不住:“人贓俱獲,一舉拿下!”

  凌晨寅時(四點),太子朱慈烺統兩千騎兵,四千步兵,向張家口撲去。

  天放亮時,大軍到達葛峪堡附近,下午時分到羊房堡,到這里,距離張家口已經不過七十多里了,朱慈烺令大軍原地休息,等眾軍吃飽喝足,又休息了一個時辰后,朱慈烺召集三千營賀珍,武襄左衛宗俊泰,劉肇基,馬德仁和楊軒,向他們說明此次野訓的真正目的。

大熊貓文學    崇禎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