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53章 知己知彼

  據軍報,三日前,闖賊又攻陷了兩座縣城,并大加擄掠,將城中精壯全部被裹挾而去,襄陽的左良玉遲遲未動,督師丁啟睿手中無大兵,面對流賊的進攻,只能龜縮于幾個重點州府之內,廣大的中原地區,任由流賊肆虐唉,局勢已經越來越壞了。

  朱慈烺憂心的嘆口氣,目光盯著開封,手指在地圖上移動,腦子里想著各種應對的辦法…呀,朱慈烺猛然站直了身體,因為他忽然想到了一個他一直都疏忽了的問題。

  流賊只所以越剿越多,官軍只所以越來越被動,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找到應對流賊流竄作戰的辦法,官軍疲于奔命,流賊卻是好整以暇。當初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是一個很高明的戰略,崇禎十年,幾乎就將流賊一網打盡,不過時過境遷,尤其是松錦之戰,十萬精銳付之一炬之后,朝廷已經沒有兵力再執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實力了,因為無論哪一個方向,都頂不住流賊的傾力進攻,頂不住進攻,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圍剿。

  朱慈烺也沒有辦法重現“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他現在要做的,也是剛剛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知己知彼。

  開封之戰迫在眉睫,但京營卻沒有和流賊交手的經驗,對流賊的行軍和作戰的特點一無所知,一旦和流賊遭遇,怕是會手忙腳亂,對一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戰役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必須盡快讓京營士兵了解流賊的特點,以便在五月的開封之戰中發揮出應有的戰力。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怠。

  朱慈烺腦子里立刻想到了一個人。

  “闖塌天”劉國能。

劉國能原本是“十三家七十二營”的流賊之一,崇禎十一年接受朝廷招安,此后接受朝廷約束,無有異志,更參加朝廷對流賊征剿,數有功,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從左良玉勤王,授副總兵。因為當初反叛之時,劉國能曾經跟李自成、羅汝才等人結為兄弟,劉國能歸順朝廷后,流賊對他非常忌恨,去年九月,流賊以主力包圍劉國能駐守的葉縣,四面力攻,劉國能力力不能支,城陷之際自刎而死  劉國能之后,他的妻子也自盡了。劉國能八歲的兒子被進城的李自成抱在膝上,想收他當養子。但是這位年僅八歲的小孩不答應,拔下隨身攜帶的“小刀”,自刎而死。

  時人評論,劉國能一門死難,實足千古。

  可惜啊,只是在去年九月,如果能早穿越半年,朱慈烺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將劉國能調到京師,見一見這位棄暗從明,矢志不渝的“闖塌天”,除了向他請教流賊的作戰和行軍特點之外,也要見一見他那八歲的忠烈兒子。

  除了劉國能,還有“射塌天”李萬慶。

  李萬慶是被劉國能招降的,投降后的李萬慶被授予副總兵銜,一直忠心不二地跟隨官軍討賊,二十天前,李萬慶跟隨三邊總督汪喬年進剿流賊,結果被李自成圍困在襄城,血戰五天,最后和總督汪喬年一樣,不屈而死。

  流賊之中也有忠臣義士啊,

  劉國能和李萬慶都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流賊之勢也非常了解,這應該也是朝廷借重他們兩人,三邊總督汪喬年將李萬慶帶在身邊的原因,只是朝廷精銳都被調到關外參加松錦之戰,且流賊的行軍和作戰的特點也有所改變,朝廷有心無力,劉國能和李萬慶無力回天,最后都身死殉國。

  朱慈烺很惋惜。

  如今被朝廷招撫的原流賊頭頭就剩下一個人了,那就是綽號叫“混十萬”的馬進忠。

  馬進忠也是十三家流賊之一,崇禎十一年,在左良玉的追剿投降朝廷,并隨左良玉征戰,歷史上,弘光二年1646,左良玉病死,其子左夢庚降清之時,馬進忠不愿降清,便帶兵退屯于江、楚間,后歸附于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麾下,此后一直在西南抗清,1659年,病逝于貴陽,病逝前自我評價:戎馬一生,對得起自己名字里的忠字,足矣、足矣。

  朱慈烺立刻決定,調馬進忠進京。

  正準備派人去兵部,就聽見腳步急促。

  “殿下,不好了,吏部鄭三俊寫了一份勸誡你的奏疏,現在已經在京師傳開了。”

  吳偉業急慌慌地闖進中軍帳,手里拿著幾張信箋,正是他抄寫的鄭三俊的奏疏內容。

  “勸誡我?”

  朱慈烺有點不解,等接過吳偉業手里的信箋,仔細一看就明白了。

  開頭很是客氣,臣啊臣的,后來就不對了,朱慈烺臉色越來越凝重,最后幾乎要氣得三尸暴跳七竊生煙鄭老頭真是一個高手啊,罵人都不帶一個臟字的,乍看起來是在論事,但仔細品味,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在指桑罵槐,指責他這個皇太子唐突孟浪,甚至是兇殘暴虐,而奏疏的最后一句更是點出朱慈烺現在最害怕的一點:如果殿下睿智,就應該回轉東宮,恢復祖制,京營之事交給他人即可。

  “砰!”

  朱慈烺氣的一掌拍在帥案上:“糊涂!”

  見皇太子暴怒,田守信面色凝重,曹西平更是握住了繡春刀的刀柄,一副皇太子一聲令下,就要沖出去拿人的模樣,朱慈烺瞟他們一眼,反倒是冷靜了下來光時亨當面罵我是李世民,我都忍了,這還有什么不能忍的?緩緩放松后槽牙,將手里的信箋放在帥案上。

  田守信見了,知道太子已經冷靜下來了,于是小心問:“殿下,鄭三俊說什么狂語了?”

  “你自己看吧。”朱慈烺長長出口氣,在椅子里坐下來,心想鄭三俊怎么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皇會怎么想?

  田守信看完之后更是怒:“好大膽的鄭三俊,指桑罵槐,惡意攻訐,這還是一個臣子嗎?”

  “殿下,臣愿上疏駁斥鄭三俊!”吳偉業當即請令。

  朱慈烺微微驚訝,鄭三俊可是東林人,而且是老資格的東林人,吳偉業一個年輕后輩,如何敢駁斥東林的前輩?難道是改性子了嗎?要知道,吳偉業對自己的東林身份,還有東林黨的名譽可是愛護無比啊。還有,吳偉業對他這個皇太子的所言所行,不是一向都不怎么贊成嗎?今天怎么變了啊?

大熊貓文學    崇禎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