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6章 三日粥廠

  瘦高百戶也不申辯,被府尹大人罵完,他甩開馬鞭,帶著手下的軍士騰出一個大概五丈見方的空地,軍士們又從馬車上卸下很多木樁和繩索,打樁圍繩,將這五丈之地圍了起來,左右各留一個進出的小門,寬窄僅容一人通過。

  朱慈烺暗暗贊許。

  這種打樁圍繩頗似前世里的超市打折,因人數太多,就用繩子一圈一圈的隔開,免生混亂。

  饑民們卻不明白瘦高百戶要干什么,見馬車有糧食,卻不給眾人分,也沒有架鍋熬粥的意思,紛紛鼓噪。卻見那瘦高百戶忽然跳上了一輛馬車,扯開了嗓子,高聲喝道:“大家聽好了!府尹大人已經批準,就在此處開設粥廠!欲領粥者,務必遵守規矩,依次排隊,左進右出,領取粥食。若有膽敢亂闖,或故意擾亂者,首犯者重責三十大板,再犯者立斬不赦!”

  饑民們見瘦高百戶殺氣騰騰,百戶手下的軍士一人一根鞭子,啪啪的亂抽,將不受規矩的人抽的呲牙咧嘴,連連后退,沒有鞭子的則是亮出手里的明晃晃的長刀,一時都被震懾住,再無一個敢出頭挑事的。

  饑民騷動逐漸止住。

  朱慈烺微微松口氣。

  田守信道:“殿下,奴婢看此人倒有些能力。”

  朱慈烺點頭。

  這時,瘦高百戶手下的軍士們開始忙著支起灶臺,架上大鐵鍋,瘦高百戶又從饑民之中挑出幾十個還算是健壯的,準許他們一會開粥之后多吃一碗,于是人人奮勇,有人劈柴,有人挑水。很快的,十幾口大鍋準備就緒,開始點火煮粥。

  見官府開始架鍋,饑民們的騷動徹底停止,只眼巴巴的看著鐵鍋,盼著米粥快點熬熟。

  直到這時,焦頭爛額的順天府尹周堪庚才看到了遠方大道邊的朱慈烺,驚的他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趕緊提著袍角,急急地跑了過來,跪拜在地:“臣順天府尹周堪庚見過殿下。”

  順天府尹是三品,又是京官,每日都上朝,對朱慈烺自然不陌生。

  周堪庚身后還有兩個青袍官員,也是顛顛跑過來,跪倒在地。

  朱慈烺沒讓他們起身,臉色冷冷的問:“西便門外的這些災民,聚集在這里有多久了?”

  “回殿下,快三年了。”周堪庚小心翼翼地回答,他是順天府尹,賑濟災民本是他的職責,但他接任順天府尹還不到三個月,西便門外的饑民不是起自于他,而且數萬的饑民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的順天府尹能夠處理的,他能做的,只是蕭規曹隨,延續上一任的做法,對西便門外的災民熟視無睹,不是他不想賑濟,實在是庫中無糧也無銀啊。

  聽到太子殿下要運糧,要他在西便門開設粥廠,他吃了一驚,急急就趕來。

  賑災是他順天府的事情,如果皇太子不了解情況,怪罪下來,他這個府尹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所以他非常著急,五城兵馬司的兵丁沒有到,他就帶著府中的衙役和兩個下官趕到了。

  此時見到朱慈烺,他更是小心,回答的每一個字都在心中仔細斟酌。

  “三年?那可曾開過粥廠?”朱慈烺壓著怒氣。京師是天子所在,首善之都,京師的饑民都如此,其他各地州府的饑民就不用想了。

  “每三日的中午,順天府都會在此開設粥廠。”周堪庚臉色尷尬。

  “為什么是三日?”

  “回殿下,”周堪庚苦笑:“府庫無糧,必須向城中的商戶募集,但募集數量有限,無法日日供應。”

  朱慈烺心中的怒火卻更多,城中數萬商戶,卻連數萬災民的賑濟糧食也籌集不到嗎?這中間肯定有弊端,有商戶虛假應付,又或者被人上下其手了。不過這種事情不是順天府尹一人能掌握的,責怪周堪庚也沒有用,于是壓住火氣繼續問:“那一次需要多少糧食?”

  “回殿下,一次一百石。”

  一百石大約一萬斤,三天一次,五六萬災民,一人平均不到二兩糧,根本吃不飽,只勉強能喝碗粥。

  “只一頓嗎?”

  “是。”

  “從明天起,我一日給你兩百石糧食,配上你順天府的賑災糧,你要日日設廠,絕不可再有一個饑民餓死!”

  和朱慈烺預料的相反,周堪庚沒有喜色,反而拱手著急道:“殿下,不可啊。”

  “嗯?為什么?”

  朱慈烺驚奇了,府庫空虛,順天府拿不出賑災的糧食,無法開設粥廠,這一點他是理解的,所以他也沒有責怪周堪庚的意思,現在他答應出糧,周堪庚為什么還是一臉為難呢?

  “殿下,災民只能濟,不能飽啊!如果當災民就能有吃有喝,那誰還會耕田勞作,辛苦當兵呢?怕不要都來當這災民了,此其一;其二:如果殿下每日給臣兩百石,臣大設粥廠,消息一旦傳開,河北山西,乃至陜西山東的災民,都會蜂擁向京師而來,到時京師的災民就不再是數萬,而是數十萬了,不說因此而引起的天下震動,就問一句話,到時,順天府是賑還是不賑?災民齊聚京師,一旦聚嘯生變,朝廷又如何處置?其三:殿下的糧食是從米行買來的,每日兩百石,耗費眾多,如今外有建虜,內有流賊,處處都需要用錢,殿下撫軍京營,應該將錢糧用在京營將士,以為我大明練出一支精兵,豈能將不多的錢糧浪費在災民之中?”

  說到這里,周堪庚再次叩首:“臣肺腑之言,還望殿下三思!”

  朱慈烺臉色沉沉地不說話,周堪庚所說的三個理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連田守信都好像被他說動,不由自主的點了一下頭,但細細一想,周堪庚的三個理由根本經不起推敲。

  第一個問題,朱慈烺所要求的不過是不要饑民餓死,并沒有想讓他們吃好喝好,一天兩百石的糧食,五六萬的災民,平均下來,一人不過三四兩的糧,根本吃不飽,只勉強能維持生存而已。

  第二,錢糧問題,朱慈烺自有辦法,不需要周堪庚多操心。

大熊貓文學    崇禎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