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李易帶二人到外面看風景,泰山的日出好看,夕陽一樣美,尤其是在云海之間。
永穆公主看著看著:“李郎,咱們奏你作…抄的春講花月夜啊?”
“好!你彈琵琶,我敲,我以簫和,小蘭敲鼓。”
李易無可無不可,你愿意,我就陪著你,他本來想說他打鼓,突然想到了什么就改成他使簫。
“李郎你敲鼓,我吹簫。”小蘭不愿意敲鼓,她要換一下。
李易:“…”
我就是為了規避一些東西,結果你,好好的東西都被自己那時的人給帶偏了,行,你吹。
于是‘啦啦啦哆來啦嗖嗖嗖嗖啦哆來咪…’的樂曲聲響起。
“何人奏樂?如此時刻,不怕驚擾昊天?”
豆盧貴妃聽到動靜,臉色沉下來。
作為女人,能夠以此身份參與封禪,她又激動又緊張又敬畏。
“回皇太后,乃李東主、永穆公主、小蘭。”
太監跑出去一下,回來匯報。
“好聽,便許了昊天一同欣賞。”
豆盧貴妃瞬間改口,給你昊天面子,聽聽吧。
她覺得自己的孫女婿能夠上打天、下跺地、中間捶空氣。
說晚上刮大風就刮大風,說下雨便下雨,何時停,他問一下就行。
其他大臣反應也差不多,先生氣,后歡喜。
李隆基與李成器聽到有人奏樂,手癢癢,知道是誰后,不敢參與進去。
大家都以為李易演奏給那什么人聽的,自己能聽到,已經不錯了。
“兄長,這個女婿啊,上天賜的,弟這廂很滿意。”
李隆基夸李易,各方面都挺好的。
“易弟說當封禪,自然當封禪。”
李成器從另一個角度說,易弟讓你來封禪,大唐保證不錯。
“等回去,大唐地方官員要提高待遇,即便村官。”
李隆基想到個事情,大唐有一部分官員等著分配,不好的地方,他們不去。
考上科舉了,像王翰似的,拿著畢業證,回家呆著。
有這個進士證,隨時能找人當官,挑挑揀揀的。
只有李家莊子的四十二個學子和第二期的二百二十個學子聽話,讓去哪就去哪。
到村子里輔助村正,都認真努力,把村子管理好。
易弟如此要求,一村治理不好,你怎般治理一縣?
進士科甲第算個屁?今年莊戶多少個進士科的甲第和乙第,還不是干原來的活計?
宋德甲第頭名,然后依舊當莊子里的管事。
地方官員待遇好一些,考上科舉的人收入多一點,生活水平提高,還不去?
那就修史,清貴,別指望某一天得到實權,堅決不給,修一輩子史吧!想當實權官,去村里,從頭來。
“應如是。”李成器聽明白了,三弟是要提高地方官員的待遇,鼓勵大家下去當官。
當晚眾人早早休息,沒有飯吃。
翌日同樣早起,看日出,然后可以舉行儀式。
李隆基掏出來他提前準備好的《紀泰山銘》,有人負責雕刻,還是那塊石頭,不過內容已不同。
跟昊天說完話,匆匆往下趕,去另一個眼下還存在的山找后土。
后土在社首山,其實是社首山與蒿里山連接的地方。
說陰間冥府在這個位置,后來這個地方被挖了搶走東西,社首山之后被挖了取石頭,整個山都沒了。
此時李易找不到熟悉的位置,他那時少了一座山,另一座山大變樣,那時山上有炮樓和地堡的機槍口。
李易皺著眉頭瞅,想尋找蛛絲馬跡。
“易弟可是找東西?”李隆基隨意問一句。
“這里其實死了不少人,上回來的時候,這個位置應該是…呃!沒什么,我說我做夢來的。”
李易說著反應過來,我跟大唐人說這個有啥用?
其他人聽了暗自點頭,明白,地府,你有時要過來查生死簿什么的,但你走的不是陽間路,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死人。
一時間原本覺得此地有陰森感覺的人,突然安下心,不怕,咱們有厲害的人坐鎮,上,不就是個山嘛!
李隆基一直折騰到下午,整套封禪儀式才算結束一部分,剩下的由其他人后續處理。
過程場面宏大,李易只管看風景,天上的無人機拍攝,回去制作好了,在播放給別人看。
一大群蕃邦的使臣們嚇壞了,他們不怕大唐的陛下封禪,他們怕李易。
刮風下雨由心,天晴不晴能問一問。
后突厥的人就理解,怪不得自己的部族打不過大唐,人跟人打可以,跟不是人的怎么打?
傍晚的時候,那些幫忙的百姓又等來一頓飯。
他們在山下沒走,有大屏幕讓他們看過程,包括下雨和雙彩虹,其實不用看大屏幕他們也看到了,并且淋了雨,好在有地方躲。
晚上吃烤肉,至于說剛封禪完就這么干,是否會得罪什么東西?不怕,誰不服誰過來,李易親自烤一只羊呢,找他。
李易很郁悶,是李隆基封禪,不是我封神,大家誤會了。
李隆基換了一身行頭,看李易烤羊往下削肉:“易弟,大赦天下,免泰山所在百姓一年租,可?”
李易挑嫩的肉給李隆基放盤子里:“泰山河南道,已不交租了,稅不可免,大赦天下沒問題。”
李隆基恍然,對對對,這里不收租庸調了:“既如此,下詔。”
他高興,整個封禪過程順順利利,刮風下雨無所謂,提前知道,別人打仗料敵于先,自己料天于先。
雙彩虹那么美,上天送給朕看的。
“烤的沒有紅燒的好吃。”永穆公主自己蘸干料吃,嘟囔一句。
李易起身,示意別人過來烤:“我拿高壓鍋給你紅燒一個,熟肉加料,十分鐘就好。”
說著他找東西,烤熟沒放調料的羊肉拿過來,切成塊,連著其他調料倒進高壓鍋中,旁邊有煮的羊湯,裝一些,封好,架火上烤。
永穆公主小心翼翼地看別人,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大家不敢說她失禮,裝做不知道。
李隆基笑了:“易弟研究的高壓鍋好,聽聞在高原之地,用之皆利。”
他說著看尺帶珠丹,尺帶珠丹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