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八十四章 所謂細節已在懷

  李隆基陪兒子吃完一串兒,王皇后叫人送上來其他吃食,小家伙不能吃這么多炸串兒。

  李隆基干脆帶李易進水里泡,弄一個漂浮的托盤在上面。

  “聽政事堂傳出來的消息,他們召集了許多官員商議你說的驛站送遞細節,要增加驛站數量。”

  李隆基想著那些個細節的內容,與李易說。

  “有人的地方應該設立驛站點兒,然后是主路,寧肯走主路繞遠,也不能走無路之處,那路可修不起。”

  李易很害怕有腦瓜子不夠靈活的要在深山老林里也弄個驛站。

  沒有人煙,弄個驛站是顯示大唐有錢?

  誰要是那么想,就安排誰去當驛長,那里環境清幽。

  “要一直安排到村子?”李隆基發現政事堂的細節中沒有,只到縣,原來也到縣。

  “要看村子多遠,若是離鎮子太遠了,就安排到鎮子中,往來書信包裹用驛卒來投。

  要看實際情況,不能催驛卒走在危險的路上,還要加快速度,特殊天氣,晚一點沒事兒。

  越是這樣的地方,驛卒的收入要越高,最好是從村子里選人當。”

  李易說起這個心中不怎么舒服,他最佩服的是中國郵政的郵遞員。

  一些鄉村太偏僻了,其他的物流和快遞公司都不給送,就讓到鎮子里取。

  而走郵政,郵政的人會給送到地方。

  最初什么都能送,后來太大的包裹偏遠地區不給送,但要是信,必須送。

  當然,佩服歸佩服,他郵寄包裹的時候卻不走郵政,因為慢。

  李易心中的大唐驛站也要如此,只要你那里還是大唐,你那還有人活著,就給你送,時間上久一點。

  “哦。”李隆基表示明白,以易弟說的為準,政事堂想的往后靠。

  “易弟,他們說收費的事情,應該派專人管,同時還要安排人巡查,以免價錢有人私定。”

  李隆基繼續說細節,政事堂研究出來的。

  李易笑了:“呵呵呵!三哥,我印了點郵票,驛站賣郵票就行。

  多少距離、多重的東西,就貼多少的郵票。

  如此一來,不用監管,沒有郵票就不行。

  信呢比較輕,可以攢多了一起送,價錢自然便宜,有一分的、二分的、三分、四分、五分的、六分、七分、八分的…”

  “現在有嗎?給為兄看看。”李隆基覺得自己等政事堂研究細節的時間純粹是浪費。

  “有,我揣兜里了,準備隨時遇到老畢的時候給他看。”

  李易說著對旁邊的也泡的輕松使個眼色。

  青松起身,穿著泳衣去取李易的衣服。

  衣服拿過來,李易在衣服上擦擦手,掏兜。

  李隆基也在李易的衣服上擦手,準備接。

  李易拿出來一摞小郵票:“從一分到一錢,一共十種,一到十都有。

  從一錢到一百錢,一共九種,一、二、五、八、十、二十、五十、八十、一百。

  之后是二百錢、三百錢…一緡。一緡之上就是十緡。

  暫時就這些,后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隨時都能改。

  一版一版印,成本低,一分的也有一點利潤,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計。

  郵寄的時候,不存在一分的情況,至少得四分,一分、二分、三分是用來湊數的。”

  李易把郵票給李隆基看,低面值的圖不是很復雜,套色卻跟兌換券一樣。

  高面值的就復雜了,以免別人造假。

  若想造十錢以下的假,造吧,賠死你。

  李隆基看著郵票:“從哪到哪,多重的信和多重的包裹都規定好了,然后貼相應的郵票?是不是還要蓋個印?”

  李易豎大拇指:“三哥睿智。”

  “這個需要用漿糊來貼?到是方便,周圍的小齒是作甚的?”李隆基發現郵票邊緣了。

  “打的孔,方便大張郵票撕開,至于說漿糊,后面抹了,沾點水,哪怕是口水都行。”

  李易按照自己那時的郵票來操作,有聯孔,還有背面帶膠。

  他那個時候有的人就不知道,非要再買膠水去貼,沾點水其實便可以了。

  有人知道這個情況,還是買膠水,干什么用呢?在郵票的表面上涂。

  這樣蓋完印,郵寄過去,用橡皮擦,就能把印給擦掉,還能再次使用。

  曾經的筆友為了省錢,就這么干,占國家的便宜。

  李易同樣干過,現在想想,倒不是覺得對比起國家,而是會露出笑容,那是一段青春記憶。

  李隆基不知道李易的記憶,他對這個設計認可。

  “到時候各地的驛站賣郵票,百姓買了郵票貼,誰都別想在其中伸手,好辦法。

  郵票直接給地方,地方賣了后把錢給朝廷,想要再次要郵票,就得把之前的錢都回到地方。

  或者是地方驛站出錢買郵票,賣不動的返還回來,錢呢再按照地方對郵票的需求以同類郵票形式送回去?”

  李隆基順著想到如何賣郵票,低面值的應該好賣一點,上百錢和緡這種估計難。

  他知道為什么有緡的,甚至是十緡。

  從瓊州送東西到蜀地益州或長安,要求三天或四天抵達。

  這樣會為你一個人一份東西而啟動驛站良馬沖刺服務,站站接力,一天跑出去一千五百里,甚至更多。

  錢少了不給你送,動用的力量太多,這應該是朝廷緊急軍情用的。

  李隆基想著,突然愣神了,過了片刻他把郵票又仔細地看起來。

  “易弟,你是用民間的東西來幫助朝廷傳遞消息,在解決了民生的事情時,又輔助朝廷傳遞消息的速度。”

  李隆基如是認為,易弟實在是…

  “三哥,我是在完善一個體系,不是單獨針對某一個方面。當然,體系中的各方面其實都受益。”

  李易覺得三哥想多了,軍隊的傳遞信息速度當然重要,可是大唐整體的快遞物流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的大唐可以打任何人,消息晚幾天無所謂。

  因為地方官會看時機出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比如歷史資料記載的,蘇祿這個部族越來越強,是大唐封的左羽林大將軍,每年都給俸祿和軍資。

  然后他實力強了,就想打大唐,當地的官員說我要打他,李隆基說不行。

  過了一段日子,當地官員說,他勾結吐蕃和大食打我們,我們已經出兵了。

  都已經說不行了,你又給人家打了,至于說是否真的勾結吐蕃和大食,還重要嗎?

大熊貓文學    帶著系統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