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靈荃坐下了,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什么,卻不知如何開口。
李易露出笑容:“郝將軍可是聽聞李某彈劾華洲刺史等人的事情,覺得李某可為將軍仗義執言,故此尋來?”
郝靈荃使勁點頭:“對,李大夫,我…”
“你有功,大功。你冒著生命危險出使拔曳固,讓拔曳固反了默啜。
默啜去打拔曳固的時候,本來已經打了大勝仗,結果你又組織起來被打散的兵偷襲默啜。
我朝有陛下言,殺默啜者,可封大將軍,可你到現在也沒有被封上。”
李易把情況說出來,郝靈荃就是拼了命去敵人的附屬部落搞事兒的。
更厲害的是,他成功了,帶著默啜的腦袋跑回來,高興,要當大官了。
資料記載,郝靈荃沒當上大將軍,今年也沒給封,明年才給封了一個五品的郎將。
大將軍可是正三品,差太多了。
然后郝靈荃就哭死了,委屈呀,說好的大將軍,憑什么給郎將?功勞又不是假的。
這事是宋璟弄的,宋璟說,若給郝靈荃封了大將軍,會告訴邊關的將領們主動出擊,窮兵黷武啊。
然后今年就沒理會郝靈荃,冷處理,過了年,隨便給個小官。
“李大夫…”郝靈荃眼淚掉下來,他用袖子擦一下,還是說不出話來。
確實如李易所說,他著急了,怎么還不給官兒啊。
他知道是當朝宰相宋璟不給,咋辦?似乎找誰都沒用。
他想起李易了,李易急公好義,說不定能幫忙。
過來的時候他心中忐忑,李易只是文散官,敢不敢得罪宋璟?分量夠不?
結果聽到李易的話,他哭了,李易居然了解情況。
“郝將軍,說實話,由于人不是你親手所殺,而且你直接當上大將軍,很可能不熟悉情況。
大將軍乃正三品的官,你看從三品的將軍行不行?
畢竟是針對宋璟,直接幫你拿大將軍,宋璟面子上過不去。”
李易不用郝靈荃說,他自己說,一口一個宋璟。
郝靈荃聽傻了,感覺哪里不對。
聽李易話中的意思,似乎可以給自己弄個大將軍當,卻要降一級,變成將軍。
自己過來是要干什么來著?對,讓李易幫忙說說話,怎直接定了?
現在從二品的文散官如此厲害了?
“郝將軍,從三品的將軍可否?”李易問一下。
郝靈荃發呆中…
“東主問你話呢。”桃紅在旁邊說一句。
“啊?啊!行,行,將軍行。”郝靈荃反應過來,同時想通了,宮女太監在李家莊子。
李易的文散官和其他的文散官不一樣,哪個官員身邊帶著宮女太監?
“恭喜郝將軍了,紙筆。”李易先給郝靈荃道個賀。
青松把箱子打開,取出來紙和鉛筆。
李易放在桌子上寫:陛下,今天不賞郝靈荃,明天誰還去拼命?臣以為不給大將軍,給個將軍挺好。
寫完了,折上紙,遞給旁邊的羽林飛騎,羽林飛騎一聲沒出,接過紙,帶上幾個兄弟,上千牛衛在這里的馬,跑向長安城。
郝靈荃:“…”
他看著李易寫的,什么紙?鉛筆?寫的東西怎么…
朝堂上的大臣們上書是這個樣子的?自己官小,果然見識少。
“郝將軍,在這吃碗面吧,童叔,按照人數算,一人一碗面。”
李易邀請郝靈荃吃面條,大家都有。
在李家莊子旁邊吃飯放心,干凈。
葛巖跑了,跑回莊子,等會來的時候拎了四掛大蒜。
李易摘下來幾頭大蒜,剩下的全給攤主了。
他知道對方不會要面錢,用大蒜頂。
攤主不好意思地接過蒜,賺了。
郝靈荃一直在看,看李易,看護衛,看宮女太監,有種安心感。
正常的面條是清湯面,面黑,九零粉都算不上。
“不要湯。”旁邊等著的一個顧客對攤主說,煮完他這一碗才能給李易他們煮。
“好咧!”攤主答應一聲,面條煮好放在碗里,顧客端著碗去免費湯的地方。
他用勺子舀湯倒進碗里,清湯面就變成了骨頭、菜葉湯的面。
郝靈荃看著:“李大夫,他們…”
“免費得湯比清湯好喝,今天的是豬骨頭湯,有時候是雞架湯。
大棚里的菜,有的葉子不好,就放在湯里了,加點鹽,冬天喝一碗,渾身舒坦。”
李易說湯的制作,菠菜了、油菜了等大棚種的菜,不好的,扔免費湯里。
“李大夫,我是說他們在這里吃飯,直接盛免費的湯?”郝靈荃是這個意思。
吃面不讓攤主放湯,澆免費的湯,吃飯的人如此多,每天要用去多少煤?
李易點下頭:“現在京兆府村子中富貴的人家都會在村口擺上米湯鍋和咸菜,不然會落個為富不仁的罵名。”
李易說的是實際情況,米湯是稀粥,大部分是水,喝它餓不死人。
專門給外來進村多的人喝,村子里的人倒是不喝,日子好過了,誰喝米湯啊。
一般是直徑二尺的陶鍋,煮好了蓋上蓋子,涼了再加熱。
村子里有錢的人為了好名聲去做,李家莊子更要如此。
一碗面端過來,李易推給郝靈荃。
面里沒有湯,郝靈荃明白,自己端著去舀。
他確實餓了,他是子將。
大將軍指揮作戰的時候,子將聽鼓聲、看旗幟,指揮自己負責的隊伍。
子將識字、懂戰術、會指揮。
故此他才被派出去執行任務,運氣若是差,直接被拔曳固的人抓起來送給默啜,命就丟了。
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去策反別人,還把默啜殺了,帶腦袋回來,不給大官,多委屈吧。
郝靈荃吃著,李易給他剝蒜,剝好一瓣遞過去一瓣。
郝靈荃也不客氣,如能當上從三品的將軍,李易的恩情大了,不差幾瓣蒜。
呼嚕呼嚕,一碗面很快下肚,沒吃飽,差遠了。
他臉微微一紅,抬頭看別人,別人用很正常的目光看他。
沒有鄙夷和瞧不起的神色,能吃還不好么。
另一邊的興慶宮,李隆基留下三個宰相問政。
現在問其他陸續會過來投降的部族如何安排,要不要像李家莊子那樣給派去種梯田。
李易的‘奏疏’就送到了,李隆基打開看一眼,目光落到宋璟身上。
請:m.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