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八十五章 尚書賣貨得錢豐

  “炒栗子,糖炒栗子,香噴噴的糖炒栗子。”

  在大家吃早飯的時候,一群少年跑到了東市,架上一口大鐵鍋,燒焦碳。

  栗子和石頭子扔進去,拿鐵鍬嘩啦嘩啦翻炒。

  炒到差不多的時候,淋上糖水,很快焦糖的味道飄散出來。

  宋小東他們終于練會了糖炒栗子,今天第一次擺攤。

  他們需要攜帶的東西多,雇了一輛縣城中的牛車,天不亮就慢悠悠往長安趕。

  在大鍋的旁邊放有用草和樹枝編的筐,由他們找人商量著給編。

  談好價錢,等著賣完回去才有錢給。

  小筐用來裝栗子,毛邊紙包不住炒好的栗子,有水汽。

  另外有一個竹筒,不稱重量,拿竹筒裝,按照竹筒算錢。

  大唐人從來沒吃過糖炒栗子,李易進行大量炒菜之前,唐朝人能炒的不多,最經典的是炒飯。

  看有炒的,還‘油汪汪’的,再聞著焦糖的味道。

  “怎么賣?”路過的人看到,饞了,想嘗嘗鮮。

  “五錢一竹筒,看這竹筒,能裝不少,我給你裝帶尖的。”宋小東拿起旁邊的竹筒。

  “五錢?看著竹筒…五錢買生栗子能買你這三個還多。”問價的人嫌貴。

  “你嘗一個,覺得好吃再買,我們還要割口子、炒、放糖,哪樣都是錢。”

  宋小東遞過去一個栗子,他不著急。

  因為李東主說了,三倍的價錢正合適。

  問價的人接過,把皮剝掉,小口咬一下,露出滿意的神色。

  “給我裝一筒,我這沒有東西裝,要不兜衣服上。”他掏出一張五錢的兌換券。

  “不能放在衣服上,我們準備了小筐,買一筒送一個小筐。”

  旁邊的少年拿過一個草編的筐,筐比較小,正好能裝一竹筒的栗子。

  樹枝編的大,能裝兩筒、三筒、五筒。

  第一份賣出去,其他看的人心動。

  不長時間,攤位前面便排起了隊。

  一鍋賣光,其他的人想吃,只能等著,需要等三刻鐘才行。

  “我把錢先給你們,我一會兒回來拿。”有人不愿意等了,排在前面的給錢。

  “好的,你去忙吧,我記住你長什么樣了,你拿個小筐走。”

  少年收了五錢兌換券,遞給對方一個筐。

  萬一沒記清楚,筐是個證明。

  不少人開始給錢,少年們一一收了。

  “你們不怕別人買了栗子,倒出去,再拿著筐回來?”

  有閑著無聊的人站在那等,順便聊天。

  宋小東笑笑:“我們相信不會有那樣的人,即便有,裝過栗子的筐上會蹭栗子上的東西,能看出來。”

  之前買的人看一看筐里面的情況,果然蹭上了栗子外面的水和黑色的東西。

  在稱贊一句少年們聰明的時候,又打聽:“你們怎想到的用大鍋炒?以前都是煮。”

  “李東主教我們的,我們練了好幾天才練會。”宋小東身邊的少年大聲說。

  “哦”圍觀的人發出整齊的動靜。

  “無怪乎這么好吃,原來是李東主所教。”

  “看樣子還得等一鍋,你們下此帶兩口鍋,人這么多,輪換著來。”

  “快點呀,什么時候能好?我要嘗嘗李東主叫的方法做出來的栗子。”

  眾人就李東主的話題說起來,放心了。

  少年們一鍋接一鍋,午飯沒吃,原本打算吃栗子。

  現在看栗子賣這么好,再炒兩鍋就沒了,舍不得吃。

  買東西吃,還是不想花錢,忍一忍,有人跑去用竹筒裝壓力井的井水,灌個水飽。

  正如他們盤算的,兩鍋之后,沒了。

  他們在那里用水給石頭子降溫,等著涼了放鍋里抬車上去。

  相互看著傻笑,成功了,賺錢了。

  比上山摘了栗子直接賣要好賣,賺的錢是那么賣的一倍還多。

  “今天回去要多找人采栗子,再管關大哥借一口大鍋,還是按照李東主說的算,一百天后給一倍錢。”

  宋小東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與其他少年說出他的打算。

  眾少年使勁點頭,咧嘴笑,有人笑一會兒,開始用那蹭黑的手的手背抹眼睛。

  也不知是哪個忍不住,哇一聲哭出來,大家便跟著一起哭。

  “走了走了,不哭了,回去吃飯。”宋小東擦擦眼睛,招呼人裝東西,去洗手。

  又買了些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米,回去煮飯,然后就去醉仙居喝免費的湯、吃免費的咸菜。

  第二天他們雇了兩輛馬車,牛車太慢了,除非是使勁趕,牛跑瘋了不比馬慢。

  這次拉的栗子多,少年們搬兩口大鍋,帶上了飯。

  從宮里出來采買的人發現了,直接包了一鍋剛炒好的栗子,用一個個大筐裝著回去。

  本是要分給后宮吃的,卻不忘了送到政事堂一筐,裝五筒的那種。

  “栗子的皮好剝,還沒什么水,吃起來甜。”張說剝一個吃了評價。

  送東西過來的小黃門笑著回:“李易給藍田縣一群家中生活不怎么好的少年出的主意。”

  “又是他?呵呵!”盧懷慎手上拿個栗子,笑著邊剝邊說。

  “要教就都教,只教一些人,其他人看了著急,栗子又不是只有藍田縣才有。”

  姚崇想了想,終于找出來一個能夠批評李易的切入點。

  張說又剝一個:“隆擇去了李家莊子之后,從李易那里購買了很多紅藍鉛筆,四處賣。”

  他說畢構,畢構賣光了一百份的兒童萬花尺之后,工匠聯盟給學去。

  他們能仿制出萬花尺,卻造不出紅藍鉛筆。

  畢構就派家人從李家莊子批發,再回城中分批出去,都是筆芯。

  拿著筆芯用紙纏,纏好了就是筆。

  很多小孩子有了新玩具,也不亂跑了,在家中呆著找張報紙畫。

  有的用萬花尺畫完,自己還能添幾筆,畫成別的東西。

  “他怎么想起來賺錢了?”盧懷慎不是很清楚。

  張說知道:“他說他一個戶部尚書都不會賺錢,怎么為朝廷管好賬?”

  “應該收他的商稅,堂堂尚書,還賺這點錢。”

  姚崇想到了商稅的事情,從畢構開始收就不錯。

  “一天他家的人聽說能賺一緡,可不是小錢。”張說搖頭,扔嘴里半個栗子。

  這下盧懷慎和姚崇吃驚了,倒騰一下,一天一千錢?

  照此賣下去,賣一年,比他們的俸祿還高。

  也不用畢構親自去作,他家的下人取一下、賣一下,完事。

  張說咽下栗子:“我要去問問陛下,李易那里還有沒有差不多買賣,我家也需要錢。”

大熊貓文學    帶著系統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