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74【歲入破兩千萬】

  紹豐三年,西元1533年。

  冬,今年最后一次朝會,奉天殿里喜氣洋洋。

  王淵手持笏板出列,匯報著年度工作成果:“陛下,一條鞭法已在山東、山西、四川、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廣東、云南、南北直隸推行,其余省份正在加緊清田當中…”

  戶部尚書嚴嵩隨即報告:“紹豐三年,重造天下戶籍黃冊,大明共有人丁九千三百五十八萬又四千三百六十二人!”

  “為大明賀,為陛下賀!”群臣大呼。

  另一個時空,大明數百年江山,人口巔峰是在成化十五年。

  當時,在一代昏君朱見深的統治下,大明人口達到罕見的7100多萬,明朝任何皇帝都沒有超過這位昏君。

  而今,小皇帝登基只三年,大明的人口就已經9000多萬。

  明年很可能破億!

  戶部尚書嚴嵩又說:“紹豐三年,不含地方進項,朝廷歲入折白銀二千一百九十六萬八千四百三十三兩五錢七厘。”

  “為大明賀,為陛下賀!”

  群臣再次高呼。

  幾年前,楊廷和曾經因為歲入破千萬而震驚,可現在竟然突破了兩千萬大關!

  朱載堻跟父親朱厚照一樣,平時都喜歡讀書,也清楚祖上幾代的財政。他喜不自禁道:“諸卿辛勞,朕亦有賞賜。宣旨!”

  內閣首輔王淵,加官太保,兼加少師。

  內閣次輔毛紀,加官太子太傅。

  內閣大臣王瓊,加官少師。

  內閣大臣王憲,加官太子少傅。

  內閣大臣汪鋐,加官太子少保。

  內閣重臣的封賞宣布完畢,朝會班次立即變動。

  王淵上前排到文臣第一位,王瓊排在文臣第二位,毛紀排在文臣第三位,其后依次是王憲和汪鋐。

  “倉場尚書聶賢,歷仕三朝,勞苦功高。督理倉場期間,清廉無私,出入有度。特授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聶賢頗為激動,他一把年紀了,居然還能入閣為相。當即出列跪拜道:“謝陛下隆恩。臣今年八十有三,來年便是八十四歲。得此恩榮,不勝欣喜。但臣老邁昏聵,請求致仕歸鄉。”

  朱載堻說:“卿雖年邁,卻寶刀未老,還請留在內閣輔政。”

  聶賢沒再言語,三請三辭,他還得再辭職兩次。

聶賢算是改革派官員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小皇帝的爺爺剛剛登基,聶賢就已經考中進  士,但直至王淵做首輔,他才有機會實現政治主張。

  楊廷和主政那會兒,聶賢一直在南京當侍郎,無非就是扔到那邊閑置養老。是王淵把聶賢召回北京,兩年多時間,便從侍郎跳進內閣,升遷速度快得驚人。

  千金買馬骨,聶賢就是那匹馬骨。

  此人的資歷深厚得嚇人,又一貫主張改革變法。雖然八十多歲干不了太多事,但管理倉場已經足夠,拉進內閣也算家有一老。

  瘋狂提拔聶賢,就是在對天下官員說,老老實實支持改革,就肯定有政治前途!

  聶賢則真的想退休,他年紀太大了,能進內閣便再無追求,改革變法交給年輕人便是,他就希望帶著榮耀回家養老。

  繼續宣布封賞,翰林院、都察院和六部大佬,勛階集體提升一檔,有的甚至連升三檔。

  比如在南直隸,對徐達后人開刀的陳雍,雖然仍舊是左都御史,但散階直接提升為“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大員!

  而王淵,終于以太保身份,真正的位列三公,也是紹豐朝目前唯一的三公大臣。

  更扯淡的是,王淵位列三公的同時,還兼三孤的少師頭銜。翻遍整個明代歷史,三公兼三孤僅一人,即嘉靖皇帝的發小陸炳而已。

  “陛下,臣請去少師銜,三公兼三孤,未聞有此制度。”王淵說道。

  朱載堻笑道:“先生可以變法,朕就不可以改制嗎?”

  王淵回答說:“法可因萬民而變,制不可因一人而改,還請陛下三思。”

  朱載堻想了想:“便去少師銜,升授先生特進榮祿大夫,再受左柱國。先生不必再推辭,便這樣定下來。”

  王淵欲言又止,不再多說。

  此刻他的全部官職是:左柱國(正一品勛階),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散階),太保(正一品加官),禮部尚書(正二品虛職),謹身殿大學士(正五品首輔),翰林院學士(正五品虛職)。

  勛階已經升無可升,再繼續封賞下去,就只能破例升為“上柱國”。

  散階也已經升滿了,但真要再次封賞,也可以專門發明一個散階。

  三公還能繼續升,太保之前,還有太傅和太師。

  另外,閣臣身份還能升,謹身殿大學士之前,尚有一個華蓋殿大學士。

  王淵早有打算,等所有職務滿級,他再堅持干一年,就跑去印度換地圖,免得君臣之間積累太多矛盾。

雖然權傾朝野,雖然加官飛快,但沒人敢提  出異議,每年兩千多萬白銀的歲入,全國九千多萬的戶籍人口,可以讓絕大多數人閉嘴。

  大明何時有過這樣的盛世圖景?

  大量剛剛入仕的年輕官員,就算暫時沒有受到重用,也不妨礙他們崇拜王淵,心里充斥著一種漢唐再現的驕傲之情。

  隨之而來的,是文化藝術的興盛,以及文化藝術的風氣大變。復古派的分支盛唐派,隱隱已經占據主流,詩詞歌賦的格調變得蓬勃大氣。

  就連楊慎的文學風格都變了,這位本來是六朝派的代表,現在寫詩作詞也越來越傾向盛唐。他的作品不再婉轉悱惻,不再傷感懷古,而是帶著一種李白式的浪漫。

  現在的文壇,不再稱什么復古派,因為這玩意兒已經統治文壇。最新的說法,是分南派和北派。

  北派文人主推盛唐,南派文人主推六朝,《春江花月夜》估計也沒法再受到追捧。這首詩直至明中期,風評都還普普通通,根本沒有“孤篇壓全唐”的說法,到了明末才被一次次推上全新高度。

  這次大封賞,楊慎也獲得賞賜。

  楊慎現在是翰林院學士(有資格入閣的虛銜),兼禮部右侍郎分管文教(正三品),兼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此次被授予散階“光祿大夫”(從一品)。

  現在的甲骨文研究,也分為南派和北派。

  北派以楊慎為首,南派以文征明為首。

  文征明被特授南京國子監學正,因為這個超擢提拔,在充滿“反王淵”輿論的南京,文征明堅決為王淵搖旗吶喊。

  同時,文征明還創辦《甲骨學報》,一邊傳播甲骨文研究成果,一邊為王淵的改革變法正名。

  至于唐伯虎,已經病逝了。

  臨死前,從兄弟那里過繼一子,也算延續了自己的血脈香火。

  散朝之后,百官紛紛前來道賀,王淵抱拳互相道賀。

  下午,王淵召集大臣在文淵閣開會,制定明年的全國發展規劃。

  首先是繼續推進田政改革,總結各省變法的得失,在實行一條鞭法的時候,盡量根據各省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些微調。

  其次,勒令兵部尚書張璁整兵備武,明年一定要收復交趾!

  再次,勒令戶部尚書嚴嵩改革鹽政。之前,王淵、楊廷和的鹽政改革,沒有涉及到軍隊問題,這次要徹底把鹽政改過來,兵部那邊必須予以配合。

最后,勒令工部尚書凌相,在山西鐵路建設的同時,把京薊鐵路延伸到遼東  地區。

  青海那邊的戰事已經結束,河套副總兵鄭虎,率3000火槍騎兵出征。甘肅副總兵張彥,率1500邊騎協同作戰。關西七衛,共同出兵2000騎,從西北方殺入青海邊境。

  他們抵達青海的時候,西海蒙古已經回軍,并且征服了除后藏地區之外的整個烏斯藏。

  雙方激戰月余,關西七衛大敗,損兵折將而回。

  鄭虎與張彥,則追上西海蒙古的遷徙部眾,西海蒙古騎兵被迫進行決戰。三千火槍騎兵,給這些蒙古人上了一課,乖乖把吞下去的烏斯藏吐出來。

  隨即,王淵設置青海都司,鄭虎擔任青海都指揮使,治所設在河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

  西海蒙古部落,被再次一分為二,設海西衛和海東衛,皆歸青海都司管轄。兩衛各置一活佛,活佛下達重大命令,必須與青海都指揮使商議。

  再置烏斯藏都司,調集寧副總兵、武進士盧靜,前往西藏擔任烏斯藏都指揮使。

  烏斯藏被一分為三,乃東王朝不復存在,設羌塘、前藏和后藏三衛,每衛各置一活佛。活佛下達重大命令,必須與烏斯藏都指揮使商議。

  至此,西藏和青海,進一步納入大明統治,不再像以前那樣毫無管束力。

  開年之后,大明就要進攻安南,收復大明的交趾布政司!

  三五第一_

大熊貓文學    夢回大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