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五光十色

  坦白說,在來之前,由于已經見識過了寧衛民和松本慶子在日本舉行的婚禮,姚培芳對于寧衛民召集劇組來京拍攝是心里存疑的。

  她認為再怎么樣,京城的婚禮場面也不會比他們在日本的婚禮更豪華,更鋪張了。

  畢竟京城的條件太過落后,絕沒有比日本東京更好的高級賓館了。

  那有什么可拍的呢?

  但實際上卻不然。

  首先是婚禮的場地就足以讓她吃驚。

  做為一個滬海姑娘,姚培芳原本就對京城了解不多。

  她對于京城的了解僅限于故宮、天壇、北海、頤和園,最深的體會就是京城的古建筑講究對稱工整,占地面積大,震撼人心的是皇家氣派。

  但要論情趣和浪漫,生活情趣,卻遠不如江南。

  都別說蘇杭的園林了,像她們滬海的豫園,三步一景,景隨步移。

  在設計精巧和曲徑通幽上,京城就沒有一家私人庭院可比。

  然而當她踏入蕓園的一刻起,她的這種成見便隨之瓦解了。

  因為在同行的劇組成員們為之驚嘆的時候,她就逐漸發現,雖然蕓園的面積比起豫園還要小一些,但西邊的花園部分很有特色。

  這里的假山、水池以不同形式遍布全園,花木扶疏,別有情趣。

  主人精心營造,采用疊石、樹叢、水池、花籬、曲廊、月亮門等「換景」手法,從而產生無限空間的感覺,呈現除了無限的生活情趣。

  尤其是東邊的大戲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必須要說,這還是所有劇組成員,包括她第一次看見,在一處私宅之中,居然還藏著可以自娛自樂的戲樓,這點可實實在在超過了豫園。

  就連國人所熟悉的日本演員——大島茂的扮演者宇津井健,還有山口百惠的丈夫三浦友和都看傻了眼。

  他們忍不住訊問旁人「你們也都看到了吧?這是真的戲院吧?真的能演出的?」

  要知道他們這兩個知名的日本演員,一個是成名較早,見多識廣,世界各地都去過的。

  另一個前幾年和山口百惠舉行的盛大婚禮,十分隆重。

  耗資過億日元奢華程度轟動了整個亞洲。

  連他們二人都沒見過這樣的情景。

  此處的豪闊,由此可見一斑。

  再加上這樣的庭院居然是可以住人的。

  無論自來水、抽水馬桶、浴室、電燈、地板、瓷磚、吊燈、馬賽克等全都有,很多裝修材料甚至都是專門從外國進口的。

  從實用上和體驗上論,就更讓姚培芳增加了深刻的印象。

  不能不由衷的感嘆,原來京城也有在情趣和浪漫上絲毫不屬于江南的庭院和園林,自己過去的想法還真是局限了。

  其次,場地的布置,則更讓人開眼。

  別說日本人沒見過京城的棚彩了,就是姚培芳這個長在紅旗下的華夏兒女也一樣頭一次見。

  要知道,京城的棚彩兩行是上下工序的關系,彩飾是以棚為基礎的,實際上應該同屬一行。

  而論本質始終是為人生禮俗服務的。

  說白了,過去的夏天京城人必不可少涼棚,雖然是剛需,但其實在棚行的業務中是屬于為數不多的實用性業務。

  賺頭不大,也就管個溫飽。

  這兩行的人真要指著掙錢的,還得靠辦事,也就是婚喪嫁娶。

  進一步說,棚彩行是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經濟情況的升降而興衰的。

  在五十年代號召移風易俗之前,過去的人都重禮儀,講排場。

每遇婚喪嫁娶  ,升官進爵,孩子滿月或老人做壽,必當光耀門庭的大事來辦。

  富有之家自不必說,就是貧寒之戶,砸鍋賣鐵,借貸典當,也要在親族和鄰里之間,在社會上表現一番。

  所以基于此,京城的棚彩行業經過明清至民國初年,幾乎一直是大興特興的黃金年代。

  幾百年不斷傳承豐富的行業經驗,讓棚彩行業成了京城民間炫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你搭三層的彩樓那我就五層,你把院子包上,那脆搭滿整條胡同,然后還得再弄個過街樓,就看誰有錢誰舍得糟踐。

  如此長久下來,京城的棚彩行業不但發展出了諸多的講究和門道,而且無論多么奇技Yin巧的東西幾乎都能搭出來,其豐富性遠超常人的想象。

  從而讓京城的棚彩行一直獨秀,有別于其他任何地方的大棚。

  (喜棚夜景,有電燈,以紙花組成象征吉祥的「盤長」圖案為裝飾)

  就比如說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洪憲」。

  當年在中南海的萬字樓院內,他就讓人仿清宮欽安殿的形式,扎起一座彩殿,共八十一間。

  準備在即位時在這里接受朝賀,加封天下。

  這項彩子活是隆福寺隆順彩局經理田五、田福海和工頭張春山承包的。

  他們為了運動這項官活,走了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的門子。

  這座彩殿工程浩大。

  殿頂是五條脊,前后左右出燕翅,掐縱瓦壟,檐口上左右有獸頭五個,大脊兩端安大獸頭,謂之「吻」。

  柱子上是以綢子縱出的盤龍抱柱。

  殿座是木工活犀牛座式的木墊臺,外面漆白漆,有臺階三級帶扶手。

  殿前部是大窗戶隔扇,用綢條拉出燈籠錦的花紋,帶大玻璃。

  殿內的柱子一律用紅緞包裹,綠綢圍縱的龍身盤繞,龍頭龍尾是上了色的盔頭活。

  天花板先用竹竿做成八個方形的骨架,再用紅、綠、紫三色綢緞掐縱坐龍一條。

  殿的上方中部為「天井」,用木架做成,上安五彩玻璃,帶電燈。

  而為了讓「袁大頭」本人滿意,把銀的「袁大頭」順順利利掙到手。

  當時的隆順彩局共約了京城八十三位手藝高明的棚彩匠。

  還從前外華泰電料行請了三十三名電工。

  除了管飯之外,每人還開出了日夜工資八塊大洋的高價。

  這才晝夜趕工,按時按點,做出了這個京城的棚彩行業空前絕后的杰作。

  寧衛民和松本慶子的婚禮當然沒有這樣的東西,

  但京城的棚彩行業已經絕跡多年,此時能夠以極高的規格再現于世本身就是已經足夠驚世駭俗。

  何況這些「守老堆兒」棚彩匠人們見寧衛民真愿意出錢幫忙把技藝傳承下去。

  無論是出于他們心里的感激,還是為了多年閑置的手藝終于有了用場,都憋著要露一回臉。

  這次做活那真是把所有本事都恨不得使出來,這就占了「技癢難耐」和「精益求精」八個字。

  不用說,那他們的棚彩儼然成了凝結了心血和情感的產物,自然就比單純為了錢搭出來的要精彩得多。

  不但花牌樓,涼棚形式的酒棚,茶棚,觀禮席一應俱全,裝飾性還極強。

  什么欄桿、天窗、角云、玻璃窗、掛屏兒、花墻子、棚柱子…

  每一個部件都講究極了,且帶有濃重的傳統古典建筑特點。

  尤其是通風卷窗這東西,和天棚頂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根據日照情況,隨時用繩子拉卷開關。

不過要說最絕的還得  說他們居然在花園子中央的位置,搭出個宛如古典宮殿一樣的三層環樓來。

  也就是寧衛民最初見到他們干活,被驚到的東西。

  (天津某官僚之子結婚時的喜棚內景)

  那整個喜棚均搭在花園子四周的房頂上,等于將原來的建筑又接出一層或兩層樓閣。

  但四面并不是獨立的,而是成為了環樓。

  樓閣兩側不但搭有木梯,前出走廊,四面皆通,上下走動方便至極。而且空間區分合理,功用也一應俱全。

  像走廊圍以彩色雕攔紅漆明柱,都掛有金字對聯,明柱之間掛著紅、黃、綠三色彩球。

  后面安裝了隔扇門窗,裝若古典宮殿,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各「殿」上端懸有扇面形的大匾,各有不同題詞。

  且每邊廊下又各吊電燈若干盞,以備夜間照明。

  如像北樓書寫「天作之合」,用途為小型宴會廳,招待親朋坐席用飯。

  南樓是「乾坤交泰」,實為舞臺一個,可演唱京劇、昆曲、「八角鼓」及表演戲法、雜技等「什樣雜耍」。

  來賓只需坐于北樓廊下及樓下院內即可觀看欣賞。

  (喜棚里的小戲臺)

  西樓的「琴瑟和諧」和東樓的「簫聲引鳳」皆單辟為茶座兒,供來賓吃點心、喝茶、打牌。四角角樓則各為廚房、茶灶、盥洗處、衣帽存放處。

  這樣不但充分利用起所有的空間,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

  由于院內沒有被棚占去有效面積,除將院中通往禮堂、喜房的甬路讓出來以外,兩邊還一律搭上與房座石臺一邊高的木臺。

  臺的邊緣圍上紅漆欄桿,下掛「臺裙」。

  每邊各設兩處木梯和帶扶手的欄桿直通臺上。

  臺上再設官座,圍以一色的緞繡桌圍、椅套,依然能用于賓客休息,飲食。

  這已經很有些接近西洋露臺的樣式了,不但有效擴大了待客空間,而且別有情趣。

  另外,通過搭棚和扎彩,還可以在蕓園做出各種不同的景點,彌補住房建筑格局上的缺陷,甚至是遮丑。

  只要院子大,空地多,沒有垂花門的,也可以用杉篙、席箔搭出來。

  沒有穿廊和游廊的也可臨時搭設。

  再加上精心設計的各種彩飾,比原先的建筑更加的藝術。

  當可使院內花團錦簇,進一步烘托喜慶氣氛。

  再比如說,東邊戲樓因為一直被用于辦公樓,年久失修,但結構硬實。

  結婚的時候這里是主會場,還請了人來唱大戲,要開一出正經的堂會,可咋辦?

  沒辦法,只能棚匠們上唄。

  用棚彩把不好見人的地方遮蓋起來,任憑孫猴子的火眼金睛,也沒法透過喜氣洋洋的花牌樓和花墻子這些硬彩活兒,看到里面破敗的墻面和柱身。

  所以可想而知,這樣的場面看在劇組成員的眼里,會給大家造成什么樣的震撼感?

  (民國年間婚慶時建筑上的彩飾)

  事實上,姚培芳親身看到了,劇組里的這些日本人究竟是怎樣為蕓園里的棚彩布景而驚呼不已的。

  尤其是導演大澤豐和攝像師中井朝一,看過全園,大致掌握了婚禮流程和場地用途后,都興奮表示,華夏的婚禮太隆重了,這些布景太華麗了,這樣的場面的確值得一拍。

  于是包括姚培芳在內,幾乎劇組的所有人都理解了寧衛民調劇組來的理由。

  是啊,這才是真正冠冕仕家,華夏富豪的氣派。

而這種獨有韻味,充滿文化特色的傳統婚禮場面,一般人別說能看到了,怕是連  聽也沒聽說過,如果能夠把這樣的場面拍攝下來,本身就有意義。

  更何況這部電影的愛情故事主題,和音樂MTV的構成形式,也需要這樣五光十色,能夠拍得很美,且有浪漫氛圍的場面。

  說起來就像電影《教父》的開場一樣。

  用這樣的豪闊且喜氣洋洋的慶典開場,不但能夠一下子就抓住觀眾的眼球,更容易讓觀眾因為獵奇產生沉浸感。

  而且也更加可以襯托出豪門楊氏家族的底蘊厚重。

  讓尊龍扮演的男主角和出身貧寒,靠賣藝娛人而謀生的女主角鄧麗君,彼此產生更深刻,更強烈的對比,增加戲劇性。

  為此,再也不用寧衛民多說什么,劇組的人就都打心里認可了他的點子,并為此充滿干勁的忙碌起來。

  至于姚培芳,她既震驚于寧衛民的才華,也更進一步了解了他所擁有的財富及財勢。

  之前印象中那個英俊瀟灑,卻多少有點張揚的寧衛民,此時卻變成了了謙虛、簡樸和低調的形象。

  她現在才明白他在日本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意味著什么。

  怪不得他根本不在乎壇宮飯莊的那些分紅,原來是因為他真的已經不把常人期盼不來的財富不放在眼里了。

  當時極端惋惜的她還曾經暗地里替他可惜過,那可是幾千萬円啊,說不要就不要了,現在看來,還是因為小瞧了他,是太不了解他了。

  哎,曾經以為熟悉的人再度變得陌生,但那該死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卻又反向而增。

  為什么她會遇到這樣一個人,可真是讓人發愁。

  此時此刻,坐在假山頂上的姚培芳簡直覺得自己快成了《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了,

  這種敏感多疑,缺乏自信,顧影自憐,為一個男人鬧心的感覺,可太糟糕了。

大熊貓文學    國潮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