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能夠得知趙長青沒有死,并且安然無恙,心里就已經很滿足了,她知道他此去長安,是為了搏一個光明未來。
成了,九五至尊,萬人之下。
不成,那便是免不了獲得一個身死道消。
所以,她要為他祈福,祝他此行一帆風順。
曹參大營中。
他接到齊王殿下給他的命令后,當即沒有任何猶豫向眾將吩咐道:“命大軍集結,兩個時辰后,兵發長安,班師回朝,同時昭告我魏國天下,就說我曹參愿響應齊王殿下,清君側!”
像這種敏感時刻,能在他身邊的,都是一些親信。
那些將軍齊齊附和,他們很清楚,自己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什么。
成了,有從龍之功,可光宗耀祖。
不成,極有可能是滿門抄斬。
本來處境最為難的,其實是曹參,但是現在他渾身輕松。
因為自己的一家老小,已經被齊王殿下麾下的神秘勢力轉移出京城了。
不用說,這股神秘勢力自然是劍閣。
而吩咐劍閣這樣去做的人,不是趙長青,而是諸葛亮。
他經過趙長青同意后,就吩咐劍閣去做這件事了。
既然大家一起冒著生命危險討未來,那就不能讓屬下們有后顧之憂,不然臨時反水,那問題可就大了。
所以心思縝密的諸葛亮,讓劍閣去辦這件事了。
按照趙長青這種性格,他才不會將事情考慮的如此周到。
曹參在得知自己沒了后顧之憂后,才能沒有任何猶豫的配合齊王趙長青即刻發兵。
此刻的長安城中,無論大小勢力,都被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填充。
大魏皇帝的喪事還在進行中。
待七天的喪事結束之后,太子才打算登基稱帝,以示孝心,所以他現在只能勉強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準皇帝。
此刻本該在大魏皇帝靈前吊唁的他,卻正神色凝重的盯著宣政殿一處案桌上擺放著的地圖,向身邊眾人說道: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啊,趙長青他沒有死!而且現在正率領著幾十萬大軍從青州火速趕來,不日就將抵達京城!
還什么昭告天下,說是要清君側,這是要清誰啊!他和老三乃是一丘之貉!我才是太子,才是這大魏國最正統的繼承人!老大老三算個什么東西?憑什么和我爭!”
說著說著,竟有些歇斯底里起來。
待他宣泄完心中的情緒之后,鐘丘才說道:“目前已經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了,趙長青占據大勢,親率幾十萬大軍從青州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如果繼續下去,京城也將危在旦夕。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只能讓殿下盡早登基稱帝,已安天下人之心。除此之外,到還有一個下策,可以解決趙長青的禍端。”
太子皺眉道:“下策?什么下策?”
鐘丘頓了頓,摸了一下胡須,艱難般的開口道:“派遣一名親信與晉國聯盟,讓他們在派遣大軍過來,讓他們攻打青州。
只要趙長青心系青州,一定會派兵回援青州,到時在與晉國聯合,左右夾攻,讓趙長青死無葬身之地!”
太子冷聲道:“說的到輕巧,晉國會同意與我們聯合?他們又不是傻子,怎知道我們是不是坑他們?”
鐘丘道:“趙長青在青州大破晉軍,已經遭他們忌恨,若是我們已事成之后青州為由,必能得到他們相助,他們若是不信,盡管讓他們派人在魏國地界內打探消息。”
太子瞇了瞇雙眼,望著鐘丘說道:“你這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說,將青州這么大一塊地方,拱手讓給晉軍?”
鐘丘抱拳作揖,沉聲道:“唯有如此,可破敵軍!不過區區一州之地,只要能滅了趙長青,我們什么都可以做!”
太子聞聲,卻是突然大怒,道:“夠了!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嗎?那是魏國的土地!是我趙家幾代先祖不惜辛苦奪下的土地!
你現在讓本殿下將祖宗的土地拱手讓人?虧你還說得出口!如果真這樣做了,你讓本殿下還有面目去見我魏國的子民?還有何面目在百年之后,去地下見列祖列宗?將來史書上又怎么寫我?”
聽到太子殿下勃然大怒的聲音,鐘丘并沒有感到如何畏懼,他仍是直言不諱道:“太子殿下,切勿婦人之仁,如果真讓趙長青奪得了天下,你我,恐將永無翻身之日!
而且,按照祖制,太子殿下此刻應該在先帝靈前繼位稱帝!只有稱帝之后,我們才能掌握主動權!”
太子殿下突然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氣一般,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喃喃說道:“就按照你說的辦吧。”
這一讓步,便是妥協。
但他想了又想,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最終,經由墨白老太監在大魏皇帝靈前宣讀圣旨,太子奉天承運繼位,主國喪,改年號為‘太平’。
太子登基,第一道真正意義上的圣旨是將三皇子定義為反賊,命天下共擊之。
至于為什么不將趙長青定義為反賊呢?是因為他勢大了,定不定義的,都沒什么意義。
但是定義三皇子為反賊就不同了,趙長青不是說奔著勤王保駕清君側來的嗎?正好城外的三皇子是反賊,先去將他平了吧。
雖說有利用趙長青的嫌疑,但是對于他來講也無所謂,管你是什么太子還是秦王,敢有不服者,通通殺了!
反正現在誰也不能阻擋他當皇帝。
皇帝駕崩,新皇繼位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
一處揚州老宅內。
一位老人家在剛剛點燃的燭火旁看書。
身旁沒有任何一位隨從,過得很是簡樸。
盡管他現在腰纏萬貫。
他正盯著手上古籍看的津津有味之時,突然感到一陣莫名心痛,只聽門外的管家大聲吆喝著,“不好了不好了!”
這位老人家聞聲皺了皺眉頭。
待家中管家來到他面前,他才問道:“何事如此慌慌張張大驚小怪?”
那管家喘著氣說道:“陛下…陛下駕崩了,太子繼位…”
那老人家聞聲只是愣了愣,臉上波瀾不驚,并沒有顯得很驚訝,只是一如往常一般那副平淡模樣。
隨后,只見他點了點頭,重新來到桌案旁,看了兩頁古籍,搖了搖頭,將書本合上,然后盯著搖曳不定、像是隨時都可以熄滅的燭火喃喃道:
“陛下,老臣隨后就到。”
過了會兒,燭火突然熄滅,老人家隨之離去、含笑而逝。
這位老人家,名叫李子淵。
是那位寒門出身,讀書讀出大名堂的讀書人。
是先帝在位時期的廟堂不倒翁。
是天下寒門士子最能依靠的大山。
如今,這座大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