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紫禁城,與昨日大婚行廟見禮時不同。
昨日謝慕林與朱瑞去奉先殿行廟見禮,走的是午門,也就是皇城正門。但今日他們入紫禁城,走的卻是東邊的門,為此還要特地繞著紫禁城走上半圈,才能到達他們該走的宮門處。
今日他們沒有分別坐車坐轎,而是一同坐了同一輛馬車。馬車廂還算寬大,他倆并排坐著,也不嫌擠。只是謝慕林常常需要注意兩人之間的距離,免得她那七翟冠頂上的一雙金翟碰著了他的眼睛。
然而朱瑞好象不大領情,坐著車還忍不住要拉她的手,時不時的還要替她抿個頭發,擦個汗,整理一下珠串流蘇什么的,其實是在幫倒忙。謝慕林都不知道自己臉上的妝被他擦上幾擦,還能剩下多少了。雖說香桃青橙她們帶上了簡易的妝匣,進了紫禁城后,仍舊可以替她補妝,但少補一些總是好的。
謝慕林有心要制止朱瑞,又怕他一番好意,她卻不領情,會讓他心中難過,只得委婉地轉移他的注意力:“王妃方才提醒了我好些太后娘娘的喜好與習慣。我真沒想到,太后娘娘一向少來北平,王妃娘娘也少往京城去,可她卻對太后的喜好如此了解,真細心呀!”
朱瑞笑道:“我倒是聽說過,正因為王妃與父王大婚后,便來了北平,三五年才能回京一次,每次進宮的時間都有限,更兼顧慮到禮法,不方便在人前侍奉太后起居,因此心中一直引為憾事,反倒越發仔細留意太后娘娘的喜好與習慣了。這次太后娘娘北上,王妃就十分用心,事先向父王打聽了許多太后娘娘的事。等太后娘娘到了,她又去向太后身邊的宮人請教,自然把太后娘娘的喜好習慣探聽得一清二楚了。
“太后娘娘心里也是知道的,也對王妃的孝心十分滿意,大方地賞賜了許多好東西給王妃,連永平也得益不少,多添了好些嫁妝呢。太后娘娘與王妃雖是多年婆媳,卻從來沒有過什么爭拗,還相處融洽之極。父王平日里提起,總是十分自豪,沒少夸王妃賢良純孝。”
謝慕林若有所思:“王妃雖然少在太后跟前盡孝,但她的孝心不減,一旦有機會侍奉太后,便十分用心。太后娘娘看得分明,自然沒有不滿意的道理了。”唔…這一招可以學起來的。她也可以象燕王妃這般敬著太后,即使不在太后跟前,也照樣能討太后的喜歡。
朱瑞也想到了這一點,笑著點頭:“娘子跟著王妃一塊兒盡孝就是了。王妃會告訴你該怎么做的。比如今天,她不就囑咐你,盡可能給太后娘娘進些軟爛食物,敬茶時記得茶水要釅一些了么?”
謝慕林點頭。太后是上了年紀的人了,老年人喜歡吃軟爛食物,味覺退化,因此喜歡重口味的飲品食物…她心里有了底。
兩人的馬車沒過多久,就來到了目的地。小夫妻倆相攜下車,朱瑞對紫禁城的道路更熟悉些,便拉著新婚妻子的手往里走了,一邊走,還一邊給謝慕林介紹沿路的建筑物什么的。他們要先往乾清宮那邊去,在那里對著京城方向遙拜皇帝,因此有足夠的時間。
只是謝慕林聽著朱瑞的介紹,越來越有一種熟悉的既視感。看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紫禁城,她忍不住心中暗嘆。與曾經游玩過不止一次的故宮相比,這座紫禁城既象它又不象它。這里空蕩蕩的,只有許多建筑物與花木,卻少見人影。明明每座宮殿的外形與它的原型十分相似,幾乎一模一樣,但走在期間,卻總給人一種“這里不是故宮”的感覺。
當年那位太宗皇帝,力排眾議,定要建起這座紫禁城時,他是否也曾象她今日這般,行走于重重宮宇之間?他面對著這座似是而非的皇城時,又是什么感受呢?
謝慕林有些恍神,但很快就聽到了朱瑞的叫喚:“是不是累了?還是覺得我講的都是宮殿,怪沒意思的?我只是想讓你知道這里大概的格局,年下祭祖的時候,你是要和我們全家一塊兒進來祭拜祖先的。我怕你認不得路,到時候天又黑了,周圍又沒人,你心里會害怕。”
謝慕林忙笑道:“不是,我正聽得認真呢,只是沒想到,這里頭原來有這么大!還有那么多的宮殿!當初一定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才能建起這座宮城吧?就這么拋荒,實在太可惜了!”
朱瑞笑笑:“誰說不是呢?但太宗皇帝昔日建紫禁城,是為了遷都之后,拿這里做皇宮使的。而后燕王續建,則是為了緬懷太宗皇帝。如今京中貴人從來沒到過這座紫禁城,不知道它有多么雄偉華美,更無遷都之念,甚至不覺得太宗皇帝英明過人,便也不覺得這里可惜了。”
謝慕林回頭看了看隨行之人。朱瑞拍了拍她的手背:“沒事兒。這里是北平。”
北平人心里是向著太宗皇帝與他心愛的兒子燕王的,也深覺自家城市差一點兒沒做成國都,實在是太宗皇帝的繼位者建文帝沒眼光沒膽量。朱瑞在紫禁城里說些偏向太宗皇帝的話,無論是紫禁城里的仆從,還是燕王府出身的隨侍們,都不會覺得這有什么不妥之處。他們只需要顧慮些太后與四皇子從京城帶來的隨從就行了。
可紫禁城那么大,無論是太后住的慈寧宮還是四皇子住的養心殿,都離朱瑞與謝慕林眼下所在的位置遠著呢。他們的宮人又怎會聽見朱瑞的言論呢?
北平人心里是向著太宗皇帝與他心愛的兒子燕王的,也深覺自家城市差一點兒沒做成國都,實在是太宗皇帝的繼位者建文帝沒眼光沒膽量。朱瑞在紫禁城里說些偏向太宗皇帝的話,無論是紫禁城里的仆從,還是燕王府出身的隨侍們,都不會覺得這有什么不妥之處。他們只需要顧慮些太后與四皇子從京城帶來的隨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