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一章 大乘佛法

  “阿彌陀佛,玉龍真君這是何意?”

  在敖烈請出了三寶玉如意之后即便是觀音也有些發怵,無他,原本玉龍真君是靈寶一系的得力戰將,在誅仙陣的時候便親手送她歸西了,只是后來她投身西方沙門敖烈在天庭風生水起,兩者也算和平共處。

  雖然看上去兩人都放下了過去,但是這并不代表碧游宮一脈和玉虛宮一脈就真的可以視為什么都沒發生過。更何況,以觀音對敖烈的了解,敖烈是不會當過去什么都沒發生過的。

  可是現在呢,敖烈先是拿了太上道祖所制造的五焰槊給了化身。這并沒有讓觀音感到意外,因為在封神時期她就從赤精子那里聽說了敖烈本身和老君走的近。如果敖烈現在拿出七星劍太極圖等代表老君的至寶,觀音也會覺得理所當然。

  可是他現在拿的是玉如意,當年在萬仙陣中把他的化身打死的玉如意。這就等于三清尊中最后一尊,和他有仇的那一尊。也開始給敖烈站臺了。

  “我的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三清尊的意思是,允許你等在南贍部洲傳道,但是,不能太過分…還請觀音大士謹記。”

  來這土地廟之前,敖烈就特地跑了一趟玉清境,到元始天尊處請來了三寶玉如意。雖然以他的身份,去太清境或者上清境請另外兩位天尊給自己站臺方便很多,但是那樣效果不如從玉清境請三寶玉如意來的更好。

  “就像你們幾位可以去靈山勝境一般,本君自然是進的去玉清境的,不是么。”

  在玉龍真君請出了三寶玉如意之后,觀音知道,西游五人組的波折,怕是要越來越多了,原本五圣中的火圣乃是意馬,只能以江流兒之水以水火相克的理論將他鎮住。而那金圣是心猿,需要用金箍將他箍了才行。

  原本在玉龍真君的化身不能變成馬的情況下,觀音都已經打算從另外兩個箍里邊勻一個出來先給化身戴上,免得他生事端。誰知道這個化身這么難纏,竟然自己給自己準備了另一個箍。

  一系列變故搞得觀音沒法沒法的。觀音已經可以預見,火圣與金圣在路途之中打起來的場景了。實在是讓人煩惱,可是他又沒辦法,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菩薩出了土地廟,與惠岸使者化為一對瘌痢和尚。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艷艷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瑀一聽這話,暗自稱奇,開口問道:

  “何為好處。何為不好處,何為要錢處。何為不要錢處。”

  那觀音所化的瘌痢僧人一聽這話,微微一笑。開口道: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愿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那蕭瑀見兩位僧人雖然形容丑陋但是言語之間卻是大善。知道是有德行的高僧,便下馬見禮,而后引他們二人去唐王處見駕,二人自然欣然從之。而那唐王問蕭瑀引兩個瘌痢僧人來見不知何故,自然出言詢問,而那蕭瑀當即答道:

  “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那唐王自然是欣喜非常,當即問起價錢,而那菩薩自然是將價格告訴了唐王。那唐王一聽這話,自然是驚訝非常,畢竟七千兩雖然不多。但是買袈裟錫杖可是不少了。

  “這袈裟有何玄妙。竟然值得你這么多?”

  那觀音菩薩一聽這話,當即微微一笑。開口道: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云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

  這袈裟,閑時折迭,遇圣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那觀音話音未落,只聽得門外仙樂陣陣鳴響,緊跟著門外一陣陣叫嚷之聲,都說是見了活神仙,那觀音一聽這話,當即咯噔一聲,暗道不妙。

  “何人在外邊叫嚷。”

  李世民見自己在和僧人講價的時候有人叫嚷,鬼使神差的便與那蕭瑀一同走了出去,抬頭一看,見一俊美無雙的道者,腳踏青鸞,從天上緩緩降下,空中一陣陣異香撲鼻,六名美貌天女,在那道者身后的天穹之上撒著花瓣。而在地上,長安城之中,已經跪了一地的凡夫俗子,一個個不停的叩頭。場面異常的壯觀。

  “唐王天子,不知你可還記不記得本君?”

  卻原來,那個駕著青鸞的道者,正是敖烈。只因為敖烈知道那觀音菩薩要拿著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去李世民面前賣弄,故而故意卡著點來到長安城刷臉。

  “原來是玉龍真君,朕怎么會不記得呢?”

  畢竟是經歷了地府一日游的人,李世民自然是印象深刻,更何況,崔珪還說過,這人是天帝之婿,他自然是不敢怠慢。

  “不知玉龍真君這次來此。所為何事?”

  言語之間,那敖烈已然落了地,那只青鸞,也就飛了回去,那六位天女,也隱沒了身形,而敖烈聽李世民說起這話,自然開口道:

  “聽聞唐王辦了一場水陸大會,故而本君來湊個熱鬧。”

  一聽這話,那李世民這才想起有兩個僧人被自己晾著,當即引敖烈回身找尋,卻再也找不見那兩僧人的蹤影,只留下那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在大殿之內孤零零的放著。

  “陛下,不用找了,方才那兩位僧人,不是凡夫俗子,只是您與蕭大人乃是凡夫俗子,見不得兩位大僧真身,而這兩件寶物,本來便是那玄奘應得之物,兩位僧人留這樣寶物在此,您便姑且賞給玄奘吧。”

  唐王一聽此言。當即有些明悟,當日午間,便設立了朝會請玄奘到此,穿上袈裟,那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見那法師猶如活羅漢一般寶相莊嚴,一個個欣喜非常。

  那唐王即著法師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又賜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狀元夸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你看那長安城里,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夸獎。

  不過畢竟剛剛見過真仙,見到活羅漢也就沒那么稀奇了。而在玄奘見唐王之前,敖烈便拒絕了李世民的再三挽留先行離開了。故而他與唐僧并沒有打過照面。

  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滿天下。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后妃國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聽講。

  而當是時,那觀音菩薩也來到了寺中,隱于暗處,雖然七日前被敖烈不動聲色的攪了局。但是并不影響觀音菩薩繼續自己的計劃。

  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那觀世音菩薩實在是聽不下去了,當即上前扯住法臺。

  “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

大熊貓文學    小白龍的自我修養